刘海霞+马立志
[摘 要]习近平一向注重扶贫。在他看来,贫困地区有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扶贫开发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倡“经济大合唱”。必须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政策性脱贫”。扶贫开发要精准,集中力量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关键词]习近平;扶贫开发;内源扶贫;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7)05-0039-05
习近平一向注重扶贫。未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前,习近平就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贫困调查工作,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其对扶贫工作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就如何扶贫开发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对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内源扶贫: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
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1]在他看来,贫困地区有了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输血”式扶贫(外力帮扶),即便短期内能帮助一个地区走出贫困,但由于缺乏内生动力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其可持续发展也将难以为继,甚至会导致返贫。实施“内源扶贫”的战略举措,旨在挖掘贫困地区内在潜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提高扶贫实效和巩固扶贫成果。
“内源扶贫”重在“扶智”。习近平指出,贫困地区的教育存在着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即“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越办不起教育就越穷”[2](P17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培养人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态度,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3](P195)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主要在于这些地区对以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在这项投资上严重不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人才,人才必须通过教育才得以塑造。要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必须优先解决好教育问题,教育是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大计。习近平指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4];通过教育“扶智”、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为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必须优化和整合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抓紧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的办学条件,加大以教育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智力投资。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搞好,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5](P113) 。
“内源扶贫”贵在“扶志”。这里的“扶志”,是指贫困地区要有“弱鸟先飞”的精神品质和勇于战胜“观念贫困”的思想自觉。“弱鸟”一词是习近平对贫困地区的形象比喻。一方面,“弱鸟”可望先飞和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和先富,首先要看有无这种高度的思想自觉。在习近平看来,“弱鸟”首先要自知“弱”在何处,并且敢于正视“弱”的客观现实,唯有对自身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清楚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坚持问题导向原则,从“弱”处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在補齐短板上下功夫。同时,“弱鸟”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弱鸟先飞,贫而先富”的辩证思维,明白“扶贫要靠自力更生”的道理,不仅要有不甘落后的信念和上进心,而且要有积极主动改变“弱势”的决心,要迎难而上、攻艰克难、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要步步为营出实招、久久为功求长效,为实现“先飞”、“先富”不断探寻致思理路。另一方面,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能因为被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形成思维定式。要在思想上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有敢于与贫困相抗争的昂扬斗志,清醒认识贫困的真正含义只是针对地区而言的贫困,而非观念上的贫困,不能以“贫”为由,形成“等靠要”、“穷自在”、“安贫乐道”等消极观念,必须看到自己的长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此外,还要树立彻底摆脱外力依赖精神状态的雄心壮志,在扶贫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滴水穿石”的精神,尤其要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首创精神,坚信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因此,只有坚持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两手抓,才能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内源扶贫”的根本目的。
二、科学发展:扶贫开发的总办法
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三十多年的减贫成就占全球减贫成就的75%。中国减贫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找到了好思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习近平认为,科学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要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
他指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贫困地区到底“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6](P59)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对贫困地区种什么、养什么以及如何增收等问题进行精准把脉,而且能准确摸清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水平和发展优势,瞄准突出短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好特色文章,在贫困地区中具备独特优势的地方搞超常发展,实现贫困人口就地脱贫。在生态资源丰富区,可以依托当地山水生态优势大力开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特色产业,真正将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上述措施在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民族地区尤为适宜,因为民族地区不仅具有较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而且这些资源还具有较强的民族性,有利于实现差异竞争,更容易形成特色产业,有利于从比较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同时,还要合理引导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整合,大力推进这部分人口的转移就业,特别是对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人口实现市民化。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要与生态保护脱贫相结合,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大对这些贫困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紧紧扭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网”[7](P682)。习近平强调,扶贫开发不能“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4] 。endprint
扶贫开发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倡“经济大合唱”。在习近平看来,必须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主旋律”,扶贫开发更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他指出:“主旋律是歌曲的主体,也是歌曲的灵魂。一个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也有主旋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P10)习近平强调:我们所说的“经济大合唱”、“主旋律”是经济建设,注重的是彼此之间的自觉配合和主动协调,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1+2>2”的“整体功能效益”;要在贫困地区奏响“经济大合唱”,“光有主旋律,不讲同心协力不行,搞内耗和摩擦更不行”[2](P11),还需要“领导干部打好‘团结牌,使整个领导集体形成整体合力”[11](P21),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同推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为提高贫困地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共同努力。“经济稳定发展是社会稳定、人心稳定、政治稳定的基础”[2](P207),要有效预防贫困群众由于经济利益未能得到满足而诱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防止此类矛盾和冲突干扰“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产生“木桶效应”。因此,要消除贫困就必须高度注重扶贫开发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统筹兼顾贫困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开发作为衡量减贫实效的重要指标,坚决抵制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不良作风,既要实现扶贫开发与全面推进“三农”工作的有机统一,又要实现其与建设基层组织、提高农民增收等工作的协同推进,以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集体经济实力,为整个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提高扶贫成果的稳固性。
三、制度创新: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不仅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而且还要将其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为确保这项复杂工程的顺利完成,必须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政策性脱贫”。
要强化权责明确的领导责任制。中央与地方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时,必须高度强化“统”与“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党中央和国务院要充分发挥好统摄全局和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既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又要做好对各省级党政扶贫工作的总体运行和监督考评。省级党政部门要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对扶贫规划制定、项目筛选、资金投放、绩效考评等工作要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确保省内贫困人口按时全部脱贫、贫困县按时全部摘帽。县级党政部门要对扶贫开发的具体工作进程和人力资源调配做好合理安排,贯彻落实项目工程、资金分配等工作。乡镇领导要客观反映当地扶贫开发的现状,切忌喊口号,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基层组织是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又是扶贫最前线的战斗堡垒,直接关系脱贫致富事业凝聚力的强弱。习近平强调,贫困地区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一方面要将其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扩大基层组织对贫困地区的有效覆盖,抓紧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的配套设施,着力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驻村工作队伍建设,精准选配第一书记,不断提高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此同时,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做到与民相知心,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在贫困地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服务为民,尤其是要堅持扶贫工作就是造福于民的宗旨。
要创新扶贫开发的考核问责机制。完善的扶贫开发考核问责机制是有效巩固扶贫成效的重要保障,以贫困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政绩唯一标尺的传统考核机制已不适应扶贫开发的新要求。习近平强调,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首要任务是创新扶贫开发的考核问责机制,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抓紧建立从省级到基层的逐级督查问责具体实施办法,有扶贫开发任务的省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主要负责人必须向中央上报年度扶贫工作报告,中央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格责任追究,特别是未能按期完成扶贫任务的有必要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要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与监管,大力开展廉洁扶贫和阳光扶贫工作。习近平指出,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必须用好、用出成效,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要坚决反对和杜绝任何人利用职务方便“动手脚”、“玩猫腻”,对贪污挪用、挥霍浪费以及虚报骗取扶贫专项资金的无论涉案人员是谁,都要及时发现、及时从严惩处,绝不姑息。要抓紧完善对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的验收制度,建立对扶贫成绩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进行有效制衡,以此进一步强化扶贫绩效的社会监督。省级党政部门要因人因地施策,抓紧制定和出台适合本地区的扶贫绩效考核办法,大幅度提高扶贫绩效在整个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尽快贯彻落实中央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的要求。
四、精准扶贫:扶贫开发的成败之举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核心要义,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他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14]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要确保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实现全部脱贫,就必须加快由传统“大水漫灌”、“广撒胡椒面”以及“输血”式的扶贫模式向“精准扶贫”的模式转化。
精准扶贫首要的是集中力量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首先要识别出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这是顺利推进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并找出致贫原因,可以有效避免“一刀切”、“大而全”的扶贫弊端和扶贫资源的打偏跑漏,从整体上提高扶贫的质量。要找准“穷”根、实现对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就必须把确定贫困对象从过去以贫困地区为基本单位转化到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单位,在贫困地区全面开展入村到户、入户到人的贫困情况调查,尤其要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贫困程度、致贫因素以及实际需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有效遏制一些“扶富不扶贫”的现象,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村与贫困户建档立卡。与此同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坚持矛盾分析的辩证方法,“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4],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标。endprint
精准扶贫还要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习近平不仅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而且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并将其作为我国现阶段扶贫的基本方略和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路径。在这“六个精准”要求中,除上述扶贫对象精准外,还包括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必须把这几个方面紧密结合、协调推进。要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需要,依据其具体致贫原因(如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缺技术致贫、缺资金致贫等),因户因人安排项目,真正使扶贫做到点上、根上,让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以往地方政府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足够的自主权,难以实现精准扶贫,为满足不同贫困人口的不同资金使用需求,国家既要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权更多地下放到最了解地方贫困状况的基层政府、做到因户因人分配资金,又要加强对其动态监督、验收与考评,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安全性和高效性。扶贫项目到户率低,即便到户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严重制约扶贫措施到户精准的主要难题,亟待基层政府不断探索和创新贫困人口的受益机制,特别是要不断加大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力度,以提高措施到户的效率,资产收益扶贫既能帮扶失能和弱能贫困人口,又能有效弥补上述不足。基层组织能力的弱化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村派人精准就是要精准选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破解基层组织能力的弱化问题,激发贫困村的内生动力,进而带领其彻底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扶贫不仅要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更重要的是确保扶贫成果的稳固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健全扶贫绩效的监督和考评机制,脱贫成效精准是“六个精准”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
五、社会合力:扶贫开发的依靠力量
政府是整个扶贫开发的主导者,对破解贫困难题有义不容辞之责。然而,要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宏伟目标,仅仅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和贫困地区的努力难以完成,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构建“主体多元”、“合力巨大”的扶貧大格局。习近平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4]
各级党政部门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主导者。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速度和质量,不仅要进一步提高中央与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而且要确保其在整个扶贫开发中处于主体和主导的地位,确保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一体坚持和一体贯彻,构建“三位一体”的扶贫大格局。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要体现全社会共同责任的广泛参与机制,建立健全“大区域”扶贫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东部对西部的帮扶力度,加快完善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发挥他们在扶贫开发中的巨大能量,形成联动结对帮扶机制。要善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通过深入改革着力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大力开发收益扶贫性项目,如生态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不断拓宽扶贫资金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逐渐向包容性发展。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加快完善贫困地区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税收减免或折扣、政府采购等激励措施,构建国家扶贫荣誉制度,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促使各种经济资源要素主动向贫困地区流动。要逐步引导参与主体的着眼点向基层转移,促进扶贫资源更加精准地配置给扶贫对象,力争让每一个贫困村都能拥有一支社会力量帮扶。
社会合力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依靠力量。必须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自主参与扶贫开发。只有形成“主体多元”、“合力巨大”的社会扶贫大格局,并科学整合扶贫资源、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才能推动扶贫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取尽早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永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N].人民日报,2014-04-09.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12).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3]李 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6-12-07.
[14]冯颜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N].人民日报,2016-06-08.
责任编辑:何敬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