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7·26”讲话的主体内容、思维逻辑及其贯彻落实

2018-01-15 19:03张书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小康社会讲话

张书林

[摘 要]“7·26”讲话的主体内容可概括为形势论、站位论、行动论,就是要准确把握十九大召开前的总体形势,明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这个讲话作为面向十九大的“四大精品工程”行动纲领。“7·26”讲话蕴含的思维逻辑,从习近平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问题思维、人本思维等科学思维的运用中体现出来。抓好“7·26”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要求全党遵循若干原则要求,从思想到行动全面开启直通“十九大模式”。

[关键词]习近平;“7·26”讲话;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7)05-0003-07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7·26”讲话)。“7·26”讲话对即将召开的十九大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进行了明确宣示,对十九大的创新方向、重要内容进行了提纲挈领、结构框架式的初步揭示,对十九大的总体战略部署进行了主体展示。“7·26”讲话是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形式对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的主题灵魂、核心要义、主体内容、体系架构、战略部署等进行的“政治吹风”,是十九大召开前的一次全党全国性的政治动员、思想统一、组织凝聚。

一、习近平“7·26”讲话涵盖的主体内容

(一)形势论:准确把握十九大召开前的总体形势

1.成绩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7·26”讲话中,习近平把上述伟大成就、突出业绩概括为九个基本面[1],这九个基本面囊括了党的领导持续强化、新发展理念落地、全面深化改革推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铺开、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强化、生态文明助推美丽中国、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开展大国外交树良好国际形象、全面从严治党效力正在显现,是党在十八大以来的“赶考”中向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过硬的“成绩单”。

2.问题不少。在全面深刻透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突出业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亟待抓紧研究解决的难题。尤其是在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供给侧结構性改革等方面,面临的难题更为突出和棘手。这些难题虽然在“7·26”讲话中有的没有单独列出、重点聚焦、专门论及,但隐含、融汇在讲话的方方面面中,看似不存在,其实无所不在。

3.挑战很多。在当前党情国情世情下,党的领导和执政仍面临多维多重多样化的挑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一个都没有彻底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压力、精准扶贫压力、新旧动能转换压力、经济下行压力、意识形态安全压力、国家安全压力、和平发展压力等还在不断加压。严峻的国际国内党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善于居安思危、强化底线思维和辩证思维,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战略定位、改革定力、思想定力,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站位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党要力争不断取得治国理政、执政兴国、治党管党的更大业绩,首要的是必须脚踏实地、准确站位,不能背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而陷入幻想、迷于幻象。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后掀起的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本质上是我们背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而奏出的主观主义的幻想曲,产生了严重后果。所以,能否准确认知和把握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党的一切工作与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最终将关系党的领导和执政成效。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明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两层含义。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断定:“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P14)现行党章在总纲中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3](P65)

“7·26”讲话对十九大的历史性站位、现实性站位、前瞻性站位归结到一点就是: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相比于十三大、十五大、十八大时,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已经有了新的变化、重大不同,我们党只有立足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才算是站稳脚跟、站对位置,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否则只能是空谈空想空转。

(三)行动论:面向十九大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指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7·26”讲话面向十九大,基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四个伟大”战略总布局,立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都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提出了需要继续和长期坚持的若干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这些行动纲领,归结起来就是着力推进“四大精品工程”。

1.举什么旗:推进理论创新工程。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的旗帜,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高高举起、高高飘扬。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形态。“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1]endprint

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既做到了老祖宗不能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又敢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毫不动摇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进思想理论创新的光辉成果。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发展不停滞,理论创新就不能停步。

立足朝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奋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在宏大壮美的治国理政、执政兴国、治党管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把“四个伟大”的战略总布局铺开落地,仍需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仍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呼唤、形势的需要,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价值、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对其理论品质、价值功能进行了反复验证和确认。面向十九大,拓展深化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新视野,对其做出新概括,将其在凝练化、结构化、体系化的基础上加以质性提升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应该抓紧研究谋划促成这一质性提升的时刻。

2.走什么路: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程。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党领导中国建设、改革、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六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就是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走的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满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咬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放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并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1]。这就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来讲是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来讲是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来讲是管用的。既然如此,面向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不能丢,而且要永远抓在手上,更要以新的精神状态、奋斗姿态将其不断推向前进。

3.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程。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四步走”的战略目标日益清晰。近期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期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长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远大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步就是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代表我们党定义了“小康”。十三大报告确立“三步走”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就是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被以“全面”定位就在于:从领域上,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的具体目标;从地域上,涵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涵盖城市、乡村;从视域上,涵盖思想小康、行动小康、事实小康。十八大报告确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谋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形成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地的五大新发展理念。现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3年时间。即将召开的十九大必须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一鼓作气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到底。怎么做、做什么?习近平就此指出,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1]。当然,十九大以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后,我们还要马不停蹄地转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上,朝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勇前进。

4.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具有健康活性的精气神,整个国家、民族、社会也就有了希望、有了底。因此,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最终要取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质量如何,取决于我们党“打铁自身硬”的治党管党自我革命。习近平指出:“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十八大以来,为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党心民心工程,我们在治党管党的伟大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推进从严治党,并将其升级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各方满意的成绩。但是,全面从严治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能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必须一鼓作气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所以,面向十九大,仍然必须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题主线灵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牢记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如何“向纵深发展”?根据目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走势,按照习近平“7·26”讲话精神要求,应明晰以下三个基本点。其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策略定位要从以治标为主、重在治标,转向以治本为主、重在治本,开启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模式。其二,继续巩固和扩大已经形成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在“不敢腐”、“不能腐”的已有成果基础上迈向“不想腐”的高境界,使党员清白、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成为常态。其三,基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性要求,必须把从严治党的基因融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灌注到党的活动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灌输到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使其真正成为一种全党性的思想自觉、行动自律、文化自省。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小康社会讲话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讲话慢
变脸
爱模仿的胖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