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平
有些句子,就像某些人,存活于世就是为了拯救黑暗中的生命的,比如黄伟文作词、李蕙敏演唱的《活得比你好》中的这句:跌到了最暗处,人忽尔明了。
放在任何一组诠释人生挫折的句子里,这句话都不会黯然失色。就像随便请黄伟文坐在哪一组优秀填词人的群体里,他都有着引人注目的特质。这种打眼不仅表现在他填的词常有神来之笔,还因为体形粗壮的他,居然有那样一种可以自由游走于粗糙与细腻两个端点、360度无死角地探察不同性别心灵的“超能力”。
他亦庄亦谐,时喜时悲,可动可静,收放自如。没有一颗超乎常人般易感知的心灵,他就不会有那么敏锐的感知力,也就感受不到容易被很多人忽略的那些司空见惯和微乎其微。
黄伟文几乎不向外界透露他的情感,而是自置一处角落,将其隐秘地收藏。他只说自己不是家境富裕、可以完全追求理想的人。写词于他,有兴趣的追求,也有现实的考量。看似普普通通的一段话,像雨滴打在感同身受的人的脖子里。这个男人,他的好词好句其实来自大家都置身的俗世的尘泥里,所以,想知道他的故事,不需仰望,不要梦想,以平常的姿态、自然的心情,去他的歌里找就好啦!
果然,大家没有失望,因为几乎每一句黄伟文的歌里,都有凡夫俗子面临的现实与理想的纠缠。
他说他只能在寂寞里创作,因为特别容易受干扰。其实,这个世上有多少颗强大得能够风雨难扰、宠辱不惊的心灵?如黄伟文这样的时常挣扎,方是常态吧。若还能像他一样,在挣扎与抵挡中觅到一方适合自己思考的空间,且小有收获,便是渺小人世间值得欢喜的事了。
我相信,这也是黄伟文的词扣人心弦、引人共鸣的原因。
他时不时会有等同于跌落井底般的情感体验。别人会拼命挣扎,他却不那么急躁,总是细细体味其中的滋味,并声称挫折易于萌生好歌词。它们组成有温度的水帘,将他从头到脚,冲洗得神清气爽,“我只是在我的那个房间里,完成了一次感情的发泄……就像蒸桑拿,出一身汗”。
谱出一阕新词后的他,如同获得一場新生。
他说好的句子,于他像际遇,有惊喜也有沮丧;于别人是什么,则看各人的因缘了。反正我看到唱着他谱写的这首《活得比你好》的李蕙敏,正神情沉醉地立于台上,于旋律的起承转合间放飞千般深情,万般感慨。在此之前,她历经了被雪藏、解约、嗓子坏掉等挫折。作为一名歌手,这些不是可以随意面对、轻松解决的吧。有谁知道,是不是这句“跌到了最暗处,人忽尔明了”,让她明白无常乃人生常态,所以干脆于风浪中坚强地站起来,无惧地行,执著地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