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峰
德惠市人民医院外四科,吉林德惠 130300
临床认为,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予以不同液体治疗效果,其与术中各项循环功能、术后恢复等有直接关系,特别对老年患者。该次为了解液体治疗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状况和术后康复的影响,选81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作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81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分成甲/乙组:甲组40例,男/女:23 例/17 例,65~79 岁,均值(72.5±2.5)岁;乙组41 例,男/女:23 例/18 例,63~83 岁,均值(73.4±3.1)岁。对2组以上信息作比较,发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①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在患者麻醉前30 min予以其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100mg苯巴比妥钠;②待静脉之后予以甲组根据5 mL/(kg·h)持续输入乳酸林格液,予以乙组同样根据5 mL/(kg·h)持续输入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同时选异丙酚、咪达唑仑、维库铵、芬太尼作诱导麻醉处理,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异丙酚,间断静脉推注肌松药、芬太尼维持麻醉;③术中,确保患者平均动脉压超过60 mmHg;若出现低血压,可予以其血管收缩药治疗,若难以维持循环稳定,可对其作脱失处理;若尿量<0.5 mL/(kg·h)且持续超过2 h,可加入250 mL乳酸林格液;术中若患者失血严重且红细胞压积小于24%,则需输红细胞,若出血超过500 mL,可对其做脱失处理。
医护人员仔细检测并记录下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切皮后2 h、手术结束时等各时段循环功能数据,并在切皮前、切皮后2 h完成动脉血气分析;术后查看患者有无伴发心率失常、高血压、恶心呕吐、肺部感染、高热等;同时观察术后康复指标变化。
选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中,乙组心率于 T4、T5 时点,比甲组低(P<0.05);术中乙组中心静脉压,优于甲组;手术结束时比乙组高(P<0.05)。 如表1。
表1 2组麻醉期间循环参数变化比对(±s)
表1 2组麻醉期间循环参数变化比对(±s)
监测项目 分组 麻醉诱导前 诱导后 气管插管后 切皮前 切皮后2 h 手术结束时心率(次/min)平均动脉压(mmHg)中心静脉压(mmHg)甲组乙组甲组乙组甲组乙组88.5±10.2 84.2±11.3 102.4±11.3 43.1±6.12 3.6±2.2.5±0.6 80.2±12.5 79.6±14.2 70.1±13.2 71.1±14.1 4.1±1.3 3.1±1.5 90.1±11.2 88.6±12.6 98.2±16.5 90.5±16.2 4.4±2.1 4.6±2.1 77.8±12.2 70.2±11.4 69.7±18.2 69.5±10.2 4.1±1.6 3.5±2.6 71.1±10.2 65.1±11.1 78.1±13.6 72.1±10.5 4.8±2.2 6.6±3.1 79.1±13.4 74.2±15.2 81.6±11.2 85.2±13.6 4.4±2.1 6.6±3.1
术中,2组pH值下降明显,而CO2分压上升明显(P>0.05)。 如表2。
表2 2组术中血气变化比较(±s)
表2 2组术中血气变化比较(±s)
监测项目 分组 切皮前 切皮后2 h pH值CO2分压(mmHg)甲组乙组甲组乙组7.35±0.06 7.36±0.08 42.8±4.60 43.1±6.12 7.31±0.08 7.29±0.05 46.3±5.80 46.7±5.52
术后,乙组2例(4.88%)发生并发症:1例恶心呕吐、1例高热;甲组9例(22.50%)发生并发症:2例心率失常、1例高血压、3例恶心呕吐、1例肺部感染、2例高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乙组住院时长(14.5±2.2)d、开始排气时长(4.3±1.5)d、开始排便时长(4.2±1.1)d、拔胃管时长(4.0±0.8)d,与甲组(15.0±2.5)、(4.2±1.3)、(4.3±1.3)、(4.1±0.7)d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练镇飑等[1]认为,麻醉中液体治疗可维持机体细胞外液与循环容量稳定,将麻醉、术中失血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甚至消除。为此,输液方式选择在麻醉手术中就显得很关键,尤其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有研究指出,手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液,在术后会伴发白细胞持续增高反应[2]。此次研究发现,乙组术后白细胞计数上述趋势,优于甲组(P<0.05)。尽管白细胞和局部(全身性)炎症反应相关,但术后2组康复指标无明显变化。
术后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是评估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予以液体治疗后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有临床研究选胶体液复苏,治疗后患者灌注压、心脏指数可提高,但很难分析内脏灌注有无明显改善[3]。为此,精准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比例,可有效维持患者术中循环稳定,防治并发症。该研究发现,乙组并发症发生率4.88%,比甲组 22.50%更低(P<0.05),提示老年患者因心脏功能储备持续下降,输入胶体液会加大循环容量的负荷,影响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予以晶体液、胶体液治疗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均可维持患者术中各项循环功能,术后康复指标无明显改善,但胶体液术后易引发并发症,晶体液易增加白细胞。
[1]练镇飑,项华,周仁实,等.微波疗法在腹部手术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4):439-442.
[2]臧玮娜.早期活动结合腹部热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4):17-18.
[3]余腾斌.湿性愈合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2(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