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 ,李飞 ,王超
1.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手术室,山东滨州 256600;2.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 麻醉科,山东滨州 256600;3.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纯化中心卫生院,山东滨州 256507
研究显示,有一半左右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手术过程中,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进行高度重视,以此来将该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1]。为此,该研究中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探究,现报道如下。
100例患者于在该院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 50 例,平均年龄(42.21±10.26)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8.64±5.12)d,包括 32 例男患者,18 例女患者。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42.52±10.39)岁,均住院时间为(18.70±5.28)d,包括 33 例男患者,17 例女患者。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排除标准:周围血管病变者;以往存在血栓史者;术前使用对凝血指标产生影响的药物治疗者;慢性或者急性感染者;存在严重内科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者。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手术室温度与湿度进行合理控制,将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将温度控制在22~26℃;将具体手术需要作为依据,对患者体位进行合理摆放,采用体垫衬垫受压部位与骨凸处;术中注意做好下肢保暖工作;手术过程中将配合度提高,最大程度上将手术时间缩短。观察组 (术中预防性护理):具体为:①最大程度上防止对患者下肢进行穿刺:手术过程中可以选择患者上肢静脉对其进行穿刺,要避免对其下肢进行穿刺,防止其下肢活动受到限制;穿刺时要由具有丰富穿刺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以此来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②对患者及时进行输血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有部分患者因为失血量过多,所以会出现血容量不足的现象,并且还会进行大量凝血酶的释放,将前凝血酶物质激活,促使凝血-纤溶系统出现失衡的现象,升高血液粘度,形成血液高凝状态,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提高。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应该对大量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将有效血容量增加。③对间歇式充气压力仪进行应用: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佩戴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将其设置为间歇压力模式,按照脚踝-小腿-大腿的顺序,依次对其进行加压,将最大压力持续时间控制在11 s,进行60 s的子宫减压操作,以此来完全排空下肢静脉,一直到重新充盈,每次持续的时间为2 h,中途要进行30 min的间歇。④将患者的患肢抬高:手术过程中,在患者取平卧位时,要抬高其患肢15°,屈曲膝关节,并且要注意对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患肢皮肤温度等进行观察。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后5 d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包括PT(凝血酶原时间)、FDP(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bg(纤维蛋白原)、D-D(D 二聚体)。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或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1/50),低于对照组的 18%(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静脉曲张、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手术刺激等是引发该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2]。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期,通常会伴有患肢疼痛、血栓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等现象出现,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还可能发展成为肺栓塞、不可逆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3-4]。为此,在手术过程中做好预防性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预防,术中要最大程度上避免下肢穿刺,以此来避免损伤下肢深静脉血管。其次,失血量过多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手术过程中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将其血液高凝状态有效改善。间歇式充气压力仪是物理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围术期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有效降低[5]。巡回护士通过患者下肢进行按摩,能够对下肢静脉血液循环进行有效促进,对血液凝滞进行有效预防,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率降低。该研究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8%;观察组患者干预后PT、FDP、Fbg、D-D等凝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充分看出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表1 两组术后5 d凝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5 d凝血指标对比(±s)
组别 时间PT(s)FDP(mg/L)Fbg(g/L) D-D(ng/L)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30.08±2.78 31.89±3.56 30.07±2.88 30.22±2.88 2.42±0.65 3.25±0.98 2.43±0.62 2.60±0.78 2.31±0.78 3.01±0.98 2.32±0.76 2.45±0.69 249.89±12.38 389.687±18.58 249.92±12.35 260.22±16.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血液循环进行有效促进,将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1]张君,周瑶,宋慧敏,等.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53.
[2]叶春丽,谢小玲,陈镇坤,等.间歇式充气加压仪在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103-105.
[3]赵萍,徐瑞英.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0):225-227.
[4]游青,王敏,朱小林,等.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6(8):15-16,19.
[5]屈煜涛.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