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旅舍:民宿发展的“增城样本”

2018-01-15 11:45贺蓓徐勉梁炜培
中州建设 2017年18期
关键词:旅舍驿站民宿

文 / 贺蓓 徐勉 梁炜培

民宿遍地涌现。在广州增城,他们正探索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民宿发展“增城样本”。与国内大多数民宿旅游群落发展模式不同,增城“万家旅舍”是由政府大力培育,并联合企业、农户共同打造的民宿旅游品牌。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上市。“这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平台牵头,大众创业,走“融资源、搭平台、建模式、创品牌”的发展路子,旅舍经营实施统一的策划、管理、营销,推动行业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

2014年增城万家旅舍项目启动至今,已推出16条精品旅游路线,发展开办了600多家,其中30家精品店。增城的万家旅舍样本可否复制和推广?从政府筑巢到返乡创业路还有多远?有专家认为,万家旅舍以政府引导品牌的方式来构建民宿运营是一种创举,也是有意义的探索。但品牌培育需要时间,效果如何不着急下定论。

由政府引导对民宿品牌化打造

“由政府引导对民宿进行品牌化打造,在国内这是少有的。”广州增城万家旅舍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潮辉说。

2014年9月,增城区政府为了规范和推动民宿的发展便启动实施“万家旅舍”计划,并成立了万家旅舍管理有限公司,本着自愿加盟、严格管理、分散经营、依法登记的发展原则,通过政府规划、企业牵头、群众参与、政策扶持等多项措施,打造“万家旅舍”民宿旅游品牌。

陈潮辉介绍,管理公司与分散的万家旅舍个体之间是加盟管理的关系。管理公司为个体经营者提供轮训、产品策划、资格准入、品质监督、警告退出、平台宣传一条龙管理服务。万家旅舍有统一的LOGO、灯标和编号体系,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切实抓好万家旅舍的食品、安全和卫生环境。“有些服务、管理标准上做了统一规范,但在风格上,鼓励不同民宿多元个性化发展。”陈潮辉说,针对不同客户群,万家旅舍提供包括城乡家庭旅馆、客栈、度假村、生态农庄等各种形式住宿场所。“价格从100元多到1000元多不等。”

“最终实现上市”还有很长路要走

启动至今,已推出16条精品旅游路线,发展开办了600多家旅舍,其中30家精品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泛珠三角地区游客来增城自驾游、亲子游、农耕游、教育实践。据了解有不少村民利用农村闲置房创业,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发展模式上,目前增城万家旅舍已形成“农户利用自主房屋经营”“引入企业主体经营”“农户出房屋、企业出资的合作建设经营”“扶贫帮扶经营”“城镇商务酒店转改”“出租屋特色化运营”等六种发展模式。

在统一推广平台方面,增城万家旅舍电子商务平台于2015年9月20日正式发布,客房预订、门票销售、土特产销售、定制线路报名等基本功能已具备。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统计访客数78万人次,浏览量150万左右”。该负责人说,大多数旅舍在周末或重要节假日,提前很久就订满了。但平日客流量不多是一大瓶颈。“接下来加大宣传,平日推一些亲情团、养老团,同时打造体验基地和系列特色活动等”。

“最终实现上市”的字眼写在万家旅舍项目介绍中。陈潮辉笑着说,这是终极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说,今年将展开服务年活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让万家旅舍成为城镇人出行的惯性体验窗口。“目前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未来要通过整合各种资源,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还有很大空间继续发展和完善。”

模式:

1.农户自主开旅舍

农户利用自主房屋开旅舍做农家乐,58岁的高彦明是增城正果镇蒙花布村第一个。

蒙花布村内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优美。2006年,时任村支书高彦明看到当时游客来村里,没吃没住不方便,他投了5万块钱,把家里的三间房改成了农家乐,餐饮也开起来。“很多客人自驾车来游玩,觉得生态旅游应该有搞头,想试试”。随后,陆续有其他村民一起加入民宿队伍。

2014年,增城区打造“万家旅舍”工程,高彦明加入,不少村民“盟友”也加入了,蒙花布村乡村旅游业态逐渐形成。

高彦明介绍,蒙花布村已有民宿26家,床位200多个,农庄餐饮5家。大部分是农户利用自家的二楼、三楼“改造”而成。

高彦明的“高家庄”门口立着“万家旅舍”的统一标识。刚挂牌时,高彦明老婆每周都去村委接受万家旅舍管理公司的培训,学习怎么折被角、室内物品怎么摆放、怎么打扫卫生等服务工作。他的民宿共有9间房,由老婆一人打理。“一个人搞得定,春节假期这么多天全是满客。”高家庄民宿如今能有十五六万元年收入。

2.企业主体经营

位于小楼镇江坳村的江坳驿站去年挂牌成为“万家旅舍”。驿站的经理莫活坚告诉记者,江坳驿站之前只做餐饮、休闲观光。自2014年政府推出“万家旅舍”项目后,江坳驿站便开展了住宿业务。目前,江坳驿站已有标准房和主题房共33间,营收也从2014年的200多万元,到2016年底500多万元,仅今年春节假期就有15万元的入账。

“以前来增城旅游,当天逛完绿道就回去了,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新的模式(民宿),把游客留在增城。”莫活坚认为,和传统农家乐相比,万家旅社模式下消费者的黏度更高。

去年开始,驿站开始了更进一步的尝试,把“农旅”服务加入到客栈服务当中去。通过和增城当地比较有特色的蔬菜、水果基地的农户进行对接,客人下榻民宿后,在选择出游计划时,驿站会给一些建议和线路,甚至推荐他们去当地农场进行采摘。

“这种生态旅游和城市内景点的旅游模式不太一样,都市人也更加喜欢。”在莫活坚看来,这种尝试初期成果不错,但可持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农产品果蔬等四季都有,不会出现“真空期”,甚至一年可以来增城游玩多次,如今,客栈推出“秋收起义”、农耕插秧、稻田抓鱼等农业旅游体验活动,在带动入住率之时,也推广了增城当地的农贸产品。

专家观点

“万家旅舍以政府引导品牌的方式来构建民宿运营,是一种创举,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但要真正运行得好,还要下功夫。效果如何不能着急下定论。”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所长万庆涛持续关注万家旅舍的模式与发展。他认为,作为一个旅游行业的品牌,不是一两年三五年能成熟,需要有一个品牌培育、市场认可的过程。“有些因素并非由政府、经营者能完全控制”。

万庆涛说,从旅游的角度看,文化错位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没见过没体会过才会好奇新鲜。此处还要考虑是否与客人需求挂钩、匹配。

“政府搭建了服务平台,真正的龙头是增城要打造出一两个大的文化旅游的品牌。”万庆涛认为,为文化旅游品牌慕名而来的影响力将远比一家一户旅舍大得多。“慕名的,应该是这里独有的文化的东西”。他打比方,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是广州增城人,值得加大发掘其文化价值。

珠三角拥有着巨量的客源。在万庆涛看来,如何吸引就在眼皮底下的这一部分人到增城旅游,仍要下功夫。“50后退休人群作为有钱有闲有车的大群体,可以加大力度吸引这部分”。

对于万家旅舍后续的发展,万庆涛认为,这将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像车发动,一开始启动会慢,但真走起来会加速”。

百思商业研究院院长刘著明认为,做民宿正是时候,“总体是看好的”。作为资深投资人,刘著明说,从商业的角度,民宿属旅游文化大行业,他看好个性化旅游。从运营的角度,酒店的服务模式和农户非专业运营如何做到卫生、安全、标准,旅游和乡村发展如何和谐共建仍需关注。从市场推广上,他认为自建电商平台,其组织形式、政府角色轻重、利益输送、商业结构稳定性、流量分发等都要需进一步经过市场考验。“民宿不仅是地方特色,更是文化特色,可从岭南特色的文化层面来进一步主导民宿发展与创业。”

猜你喜欢
旅舍驿站民宿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旅舍之家
旅游流动中停泊的意义:移动性视角下的青年旅舍研究
你是民宿达人吗
浅析青年旅舍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