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冰
关于中国画,前人多有著述。大至气象精神,小到笔墨技法,无不罗列描述精到、刻画演绎至极。前人的睿智、勤奋、通悟、博细、深刻,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故而,在此谈点画后之感,总结一番过往之教训,倒是于以后之创作镜鉴有益。
首先,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吾以为应该是地道传统的、纯粹民族的、中国元素特点鲜明的,简言之即书画的线性骨架和笔墨的浓淡肌里加上画者的人文精神。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离开了这个要素,则与中国画相去甚远,格格不入。因此,魏晋之风骨,唐宋之神韵,应是至今乃至长远引领中国画向前发展的风向标。
其次,中国画当以美为前提。换言之,美既是中国画追求的视觉目标,更是画者传递自然物象和主观意识的一种形式。在这种追求和传递的过程中,带给受众无论从形式层面还是精神及技巧层面,都应是美到舒心可餐、妙达物我传情的绝佳状态,做不到这一点,反而以怪取宠、以丑哗众的伪美杂耍,都是与中国画的本质要求和人的审美取向相悖的,也是违背自然、违背科学、违背人文精神的。
再次,中国画既要反映自然物象,更要彰显个性人文风格。所谓师出自然、师出生活,就是要求作品最终高出自然、高出生活。如何才能高出,这就取决于画者的文化积淀、生活阅历以及个人品格修为。在此基础上,对人文、对物象的独特思考和关照,将是物象品质反映优劣的关键所在。“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中国画的创作无疑是最好的滋养,“人到无求品自高”更是画者一种精神、一种风格和一种境界的体现。
具体说,画者及其作品要想在当下乃至今后更长时间能被受众所关注所喜爱,吾以为“三画”的彻悟彻习和处心劳力是不可轻薄的:
一是画心。即画自己内心深层次的东西,让人们通过画面就能读懂你内心所要表达的对象,有一种无声似有声的呼唤,让作品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反映和表达主人的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一种境界,一种风格,体现一种让人感觉得到并扑面而来的气息,而且这种气息与时代相融合并、共生共存且极富生命力。
二是画情。情为何物?情系人物山水花鸟之间,情融自然万物之中。如果创作离开了感情的成分,就不会感染和打动人。触动不了人心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更不用说被人喜欢了。因此,带着感情和投入感情创作,一枝一叶,一花一木,用心去经营,把真正的感情融入其中,呈现的东西就活,自然就会有感情的色彩,你的作品就会成为会说话的东西。
三是画品。这个品包含两层意思,人品和画品,人品是画品的前提和要件,画品又是人品的必然反映。因此,要想画品好,首先要人品高。文化、人格、道义修为是锻铸高洁人品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作为一名中国画画者,不但要热爱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更要不断地用中华文化丰富滋养自己的创作过程,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的创作源泉。具备了文化修为,还要有一颗爱国之心,爱人民之心,爱社会、爱大自然之心,有了这种大爱之心,创作才有胸襟,视野才会开阔,创作的热情才能被激发。此外,作为一个画者,生活在人类社会,不能把自己同这个社会割裂开来,更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要有一种担当的精神和负责任的魄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不负时代不负生活的大家风范。
概而论之,中国画就是宗其笔墨,经其形式,达其思想,在神、韵、气、势、度中自由地表达主题,反应物象,给受众传递美的感觉。因此,善思而慎行,善学而谦恭,善究而深细,善取而巧用,善变而考法,长此,画品自然精进,格调自然不低。此外,眼净盛美,心净尚美,手净绘美,力求每画必以养眼滋心为上,所作定能扣动人心,为大众所欢迎、所喜爱。
▲ 《秋韵》 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