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德成
【摘要】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离不开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参与,在各方利益诉求迥异、职能分工各不相同的现实条件下,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开展,需要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本文从协同育人机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关键机制构建方法和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机制;构建
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探索起源于地方院校,首先,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开始进行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探索工作,是最早在我国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经反复摸索实践,重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江西新余市在2011年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在现代学徒制方面的积极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推动了教育部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的工作。2013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委托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 250号),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进入了国家组织推进的层面。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 19号),决定中要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4年8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正式谋划布局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2015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厅函[ 2015] 29号),从全国职业院校中遴选出165家,对现代学徒制开展试点工作。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明确提出在2018年底前完成500个左右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工作目标。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指示,都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的重点改革方向,以国家意志推行现代学徒制主要是该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满足职业教育T:学结合的内在要求。同时,现代学徒制的育人路径也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国家期望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够破除我国职业教育现在面临的各种困境,尤其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人手,加强供给侧改革,提高人才的职业能力,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须以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多方面协同参与为前提,学校和企业是育人主体,学校负责学生通识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企业落实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培养,校企双方协商制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保证育人环节的高质量实施。政府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对现代学徒制中的校企双方进行指导和协调。行业协会负责制定本行业人才需求规格,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把握本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一方面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制定参考,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
二、构建保障机制
首先,为消除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所带来的权益冲突,需要构建学生权益保障机制,一方面要保障学生接受教育的权益,确保学生能够自由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保障学生作为企业员工的权益,落实工资、福利、报酬等待遇问题,满足现代学徒制的本质要求。其次,需要建立企业的权益保障机制,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运营目标,在参与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人才培养中,若其利益未能得到充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贯彻实施将会大打折扣。构建企业利益保障机制,保证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优先权,保障企业在课程体系制定、培养方案实施等方面的决策权是激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最后,需建立学校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让学校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开展个性化的专业办学,政府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方式,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
三、构建合理考核机制
构建考核机制,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考核,是促进现代学徒制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首先,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T作能力开展考核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质量监控要点,逐步提高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建立切实可行的企业遴选机制,筛选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同时,建立师傅、教师遴选机制,让具有高超技艺的一线技术师傅和具有高水平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进入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队伍中来,提高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构建学徒考核机制,激励学徒学习。
四、构建激励机制
政府部门应组织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家库,为各個高职院校开展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设立专项资金,推动试点工作开展;为企业建立税费减免、政策优惠等扶持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教师、师傅建立职称晋升、津贴补助等激励措施,引导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技术能手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通过订单培养、实习期工资、津贴等待遇等方式建立学徒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