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鲜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为宗旨,在倡导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下,应当注重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切实挖掘语文教学素材中的人文因素,满足学生的综合成长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3-0060-02
人文素养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以促进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核心为宗旨,着力在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价值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提高人文素养水平。
1.语文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
1.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包括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听说读写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的学习要围绕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抓住语言中的核心内容能力,从而将学生核心思想表达出来,更好的展示语言价值,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价值。
1.2态度情感价值观
语文人文素养建立在学生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之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语文兴趣。语文人文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哲理、思想和情感,教师应当在这些要素中引导和塑造学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光辉的文学形象中不断塑造自己的精神品格,从而达到锤炼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主要指的是学生的批判、鉴赏与审美感知能力,语文课文中有丰富的描写真善美的题材,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感知美与批判丑,促进学生提高審美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1.4文化底蕴
初中语文人文素养教学更高层次上还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文化底蕴。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优秀文化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价值。无论是语文教学中的古代先贤名作,还是当代文学优秀篇章,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文学名著与经典诗词可以促进学生感悟民族共同精神,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载体
2.1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感知外部事物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从教材、教学内容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思想品格,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天净沙·秋思》教学中,可以在课前用悠扬古曲吸引学生注意力,烘托文化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绪。课中可以设置文本意境,引导学生深度体验作者情怀,课后给学生布置延展阅读的素材,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思想感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意境美,实现思想的升华,同时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中共同的理想追求。
2.2字词教学
汉字教学是也是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纵观汉字的发展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历史。无论是象形文字形、音、意之间的结合之美,还是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这其中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内涵。初中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充分的关注字词,促进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学习字词的价值,从而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其文化价值,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
2.3写作教学
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引导学生综合的运用各种语文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宽泛的写作空间,促进学生敏锐的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从真善美的角度反思世界,并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文学领域,形成学生个性化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策略
3.1结合教材教学
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还可以利用情境剧表演、朗读、视频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感知课文,例如,在《乡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深情朗读的方式体会课文,既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同时理解乡关文化,并且将相关因素整理挖掘出来做到融汇于心。
3.2结合生活教学
文学源于生活,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开展语文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感的目标。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作文日记记录生活的点滴故事,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获得语文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围绕课内外读物进行双管齐下教学。
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丰富语文教学信息媒介,创设情境型、互动型、实践型教学氛围,从而有效的在情感性的教学素材中改变学生人生态度,完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汤金平.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2]嵇康.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农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上),2017(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