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探究

2018-01-14 22:40
物流技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供应链节点技能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7)

1 绪论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彼得·卡普利(Peter Cappelli)教授在2008年首次提出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他指出人才管理在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年代,从供应链的角度建立一个基于企业需求的人才管理模型,可以让雇员、能力、职位迅速匹配,采用Just-In-Time的生产方式可以使企业高效运转,反之则会浪费成本[1]。国内的马永红等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供应链观点,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看作是“供应→采购→制造→销售→客户接受”5个基本节点组成的供应链,对应着“有高等教育需求的群体→高校的招生、选拔生源→高校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就业→接受高校毕业生的群体”,还指出了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的供应链具有目标与需求的多样动态性、目标的前瞻性、生产过程的不可逆性和目标的可延续性四大特点[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域特征明显的技能人才培养教育,与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人才需求具有很强的协同互动性,因此为了打造好职业教育这个“名优土特产”,从区域和企业的需求出发做好人才规划,有必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中的人才供应链构建模式。

2 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思想来构建高职教育供应链,通过建立广泛动态的合作伙伴关系,构成一个信息高度集成和资源共享的高职教育资源的供需链结构,可以优化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前瞻性地培养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实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促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及时匹配产业结构调整

将供应链管理的协同整合思想引入高职教育,可以提高作为供应链链条中核心成员之一的高职院校主动开拓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自觉性,按照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来建立快速反应、结果导向的人才管理模式,对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改进高职院校与上下游单位之间的供需关系,降低人才供应中的牛鞭效应。动态的反馈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高职院校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促进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有效地指导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晋升提供借鉴。最终实现学校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达到供应链条上多方共赢的局面。

2.3 有利于传承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

大量的工匠“藏富民间”,通过高职教育供应链的构建,可以更好的盘活这些精神财富,把职业精神更好地融入贯穿到职业教育中去,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文化,有利于构建具有地方工匠特色的高职特色教育。

3 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探究

3.1 影响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的因素分析

从目前技能人才的供应方和需求方来看,一方面是传统行业对工匠的渴求,新兴行业对技能人才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社会对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态度的偏见,使得技能人才的供需不平衡状态也尤为明显。高职教育供应链中各节点主要有生源来源方(中职和高中)、高职院校(主要节点)、用人单位、中介机构等几部分构成,他们可以看作是高职教育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影响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因素主要是高职教育供应链上各节点的共享成本、互动程度和资源整合度,这些共同影响了高职教育供应链上的教育资源整合能力,因此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教育供应链管a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高职教育供应链各节点资源共享的成本。首先应对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时链条上各节点共享的成本进行分析。资源共享成本影响到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互动程度,互动效果决定人才供应链中的资源整合度,最终影响高职教育供应链的整体整合能力效率的高低。高职教育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主要利益诉求不同,从供应链中获取的收益或承担的风险各有不同。对于高职教育供应链中的各节点来说,共同的成本分析是技能人才的数量预测是否准确、技能人才的质量是否达到客户满意,只有满足这样的条件才能降低高职教育供应链的合作成本,提高高职教育供应链的绩效,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

(2)高职教育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互动机制。随着中高职衔接、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开展,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通道逐渐打开,高职教育供应链上的各节点都开始积极互动主动开拓合作空间。影响高职教育供应链上各节点互动的因素是动态变化的,但其互动的本质并不仅仅限于合作的数量上,还在于他们的类型,即其节点间的协作模式。高职教育供应链上结点间互动的强弱关系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耦合性,结点之间互动少,则具有低成本和低信息冗余度两个特征,有利于异质性信息的传递,便于开展动态短期的技能培训;节点之间互动多则产生的信任程度比较高,有利于复杂知识的传递,更有利于对技能人才开展系统培训模式,这样既有利于显性知识的教授转移,又有利于像工匠精神这类隐性知识的扩散。

(3)高职教育供应链上各节点的资源整合度。高职教育供应链上各节点X的对等性高,即Xi/∑X的比重越大,意味着结点的相似性强,他们提供相同或者类似的生产和服务,并且多以横向联系为主,竞争行为更为激烈,知识和技能的扩散比较缓慢,结点间相互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资源整合度差,供应链效应发挥也比较缓慢;反之,对等性低意味着结点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居多,结点间有异质性的特征,互补性较好,能形成广泛的分工协作,有助于结点间知识分工、技能分享。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要实现教育链条上的资源协调管理、资源整合、效率优化的目标,就要不断整合资源,通过优化教学流程、实习实训工作、科研业务流程等实现各节点的协调管理,发挥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互补优势使供应链的集成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各节点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各节点之间的业务流程重组与协作,使得高等教育供应链不断迈向战略协同发展的高度[3]。

3.2 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按照资源共享成本的高低和节点互动程度及资源整合的程度不同,大致可以划为三种类型,拉动式的定制化供应链管理、敏捷供应链管理、职教集团式的供应链管理。拉动式定制化的供应链管理共享成本相对较高,是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探索阶段最初采用的形式,而高职教育集团化模式是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的高级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拉动式的定制化供应链。拉动式的定制化供应链是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的主体功能,职业院校站在为区域企业服务的角度实施定制人才供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中,高职院校相比企业等供应链上其他节点发挥着更大的主动性,积极开拓合作企业为其实施定制化的人才供应。研究表明,产品性能的70%-80%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总成本的10%,因此高职院校协同企业等供应链上其他节点单位,从人才的招生选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最初阶段就做好长期的人才供应规划,为企业将来的技能人才实施定制培养,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技能人才供应链管理模式。但相对于技能人才的这种特殊的人才培养的供应链模式,如果其他节点单位的共享积极性不高,就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

(2)技能人才的敏捷供应链管理。技能人才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相比拉动式的定制化供应链,企业等其他用人单位在技能人才培养教育供应链上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该模式下高职教育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互动较多,技能人才既能接受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师指导,也能及时接受企业能工巧匠的指导培训,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强调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标准化。除了长期的人才供应之外,还可以提供短期动态无时差的人才补给,由于企业和其他节点单位的主动参与,高职教育供应链资源共享的成本相对更低,也可以更灵活地盘点技能人才的缺口。

(3)高职教育的集团化模式。高职教育的集团化模式充分考虑了整个高职教育供应链的协调性,供应链上的各节点能够在教育培养理念、技术和知识水平等方面有一致性与包容性,各节点之间能形成战略协作关系能够保证教育资源供应链上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种高职教育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共享成本最低、互动效果最好和资源整合度最为理想的管理模式,它可以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效率,实现人才的动态规划,满足技能人才的长期供应,目前国内有少数区域采用这种高职教育集团化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的初期,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

4 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运行保障

“工业4.0”的发展驱动了“职业教育4.0”的发展,“职业教育4.0”发展的核心特征是数字化,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逐渐也呈现出数字化[4]。因此在高职教育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各个阶段,都要体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4.1 构建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决策系统降低共享成本

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构建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决策系统,畅通各种统计路径,具体体现在供应链上各节点能及时共享人才的供需状况,人才培养的环节中能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人才使用过程中能及时反馈人才培养质量。这样可以提高技能人才需要预测的精度,缩短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快速响应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劳工部的O’NET系统,建立分区域的职业需求、分专业的职业教育供给之间的对接,在系统上适时更新不同区域的职业描述、职业工作要求、职业薪酬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等数据,以指导职业教育机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同时为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介绍等服务工作[5]。使用大数据手段降低高职教育供应链的共享成本,采用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决策系统可以使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模式由技能人才的敏捷供应不断迈向战略协同发展的职教集团模式。

4.2 联合供应链上各节点依据生源和需求实施差异化技能培养

依据职业教育需求的大数据库,结合企业的具体需求,可以实施需求差异化的技能培养,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设计开发学生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操训练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养。除了利用企业的真实的工作场所之外,还可以开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教学,如利用新技术改进现有的教材,以现有教材和企业的具体工作场景,增加有针对性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例如,现在已有部分教材供应商在教材中增加了手机VR技术;部分公司如宝马公司技术工人也在培训中使用增强现实类眼镜,带上即可指导使用者对车辆进行拆装和维护。在学校采用这种符合95后用户体验需求的互动式教学,既整合了供应链终点用户的教育资源,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间的联盟教学,既调动了教育供应链节点的互动程度,也促进高职教育链条上显性知识的分享,充分利了高校的教育资源,不同院校的培养模式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6]。

4.3 完善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的智慧教学系统

在高等职业教育供应链管理方面应该积极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职教”,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评价、智慧管理等内容。学生、教师、科研人员、企业、中介机构都是职业教育供应链上教育资源的贡献者与使用者,学校科研机构重视教育资源的理论建设,企业等完善理论资源在实操中的升级运用。采用智慧职教的信息决策系统可以降低高职教育供应链资源共享的成本,可以使整个供应链上的教育教学培训等资源更好整合,秉承最终客户满意的宗旨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各单位通过多元取向激发学习动机,学校、企业、中介机构随时随地让学生接触学习入口,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技术支持与服务教学,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室和课堂的限制,促进整条高职教育供应链上的知识进行智慧溢出,提升教学水平、智慧学习水平和智慧管理功能,从而提升高职教育供应链管理的管理效率[7]。

4.4 发挥政府在技能人才培养供应链中的引导作用

应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政府应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供应链的引领构建作用,积极推进技能高考,打通技能人才培养的通道,鼓励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中介机构信息共享。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从职教集团或者跨境供应链的角度进行积极探索。例如,中国高铁技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对智能制造的人才需求数量巨大,“一带一路”的实施使得国际市场也增加了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发达城市的部分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技能人才的跨境供应链培养。

[1]PeterCappelli.ASupply Chain Approach to Workforce Planning[J].Organizational Dynamics,2008,38(1):8-15.

[2]马永红,刘恋,郑晓齐.高等教育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93-96.

[3]温建平,张国锋.高等教育供应链重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21):64-69.

[4]赵文平.德国”职业教育4.0”的数字化发展形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61-65.

[5]孙钰林.大数据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7,(4):107-110.

[6]陈江,查良松,陈建芳.理论模型与绩效措施:高职教育供应链的理性审视[J].教育与职业,2015,(1):8-11.

[7]胡伏湘.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职教—内涵、平台设计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85-91.

猜你喜欢
供应链节点技能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