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联合VR CPR在肋骨 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中的应用

2018-01-14 07:04王国松魏剑锋江茜蔡剡军黄锦金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肋软骨轴位后处理

王国松 魏剑锋⋆ 江茜 蔡剡军 黄锦金

肋骨、肋软骨骨折在胸部外伤中比较常见,以往影像学检查多以普通X线和CT轴位扫描为主,但两者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近年来,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研究较多。本文回顾性分析106例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的影像资料,探讨MSCT轴位5mm扫描联合VR、CPR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肋软骨不完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4月至12月1周内有明确胸部外伤史,在本院行MSCT轴位5mm扫描的可疑肋骨骨折患者106例(排除完全性肋骨骨折),其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28~87岁,平均(56.46±12.17)岁。临床症状包括局部压痛、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加剧、软组织肿胀。

1.2 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16层CT扫描。扫描参数:110KV,66mAs,层厚5mm,螺距1.25。患者仰卧,双上臂上举,扫描范围包括第1~12肋,进行一次憋气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算法和骨算法重建,重建层厚1.5mm,重建间隔1.2mm。将所有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重组和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后处理。

1.3 骨折诊断标准 完全性骨折:贯穿肋骨皮质的骨折线,断端有或无错位、嵌插、成角。不完全性骨折:(1)临床有明确外伤史和可疑损伤部位。(2)CT显示一侧断裂、凹陷或隆起,有或无局限性胸膜反应及邻近软组织水肿[2]。图像分析: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对两组所有图像进行双盲法阅片,意见不一致时共同讨论决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6例患者中,常规5mm轴位共检出双侧不完全性骨折125肋(126处),常规轴位扫描联合VR、CP共检出双侧不完全性骨折204肋(217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多种CT重组方法的应用价值分析:(1)多平面重组(MPR):是从原始横断面图像获得人体相应组织器官任意层面的后处理方法,适用范围较广,但由于肋骨走行弯曲,常规MPR不能完整展现整根肋骨,对于单肋多处骨折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寻找不完全性骨折处,故费时还极可能漏诊。(2)CPR:适用于展示人体曲面结构器官的全貌,其中也包括肋骨、肋软骨;针对肋骨某一可疑骨折点将曲面拉直,肋骨延展,更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与内脏器官损伤的情况,为临床提供的信息更多、更完整,弥补传统影像的缺陷和不足[3]。但用该方法测量径线有一定的误差。(4)VR:可以立体、直观显示肋骨、肋软骨的全貌,也能展现肋骨细微解剖(如肋结节、前锯肌粗隆、血管沟等),对定位和寻找不完全骨折部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于少量骨痂显示不如CPR。有文献报道VR对不完全性骨折价值有限,对骨折断端未移位及移位<2mm 的肋骨骨折易漏诊[4]。也有文献报道价值较高,其透明法对轻微、不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显示效果较佳[5]。对于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VR能较好的展现出不完全性骨折,具有较高价值。(4)SSD(遮盖表面显示):成像过程仅应用表面数据,故丢失信息较多,且由于域值设置不当会造成一定的假象。

螺旋CT薄层图像对细微和不完全骨折能得到良好的显示,提高诊断率[1]。因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较好显示肋软骨的断层影像,尤其在显示肋软骨钙化及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方面有其独特影像特征[6]。有文献报道CT横断位图像结合MPR、VRT、SSD、MIP重建图像,能清晰准确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形态与累及范围,能有效弥补X线平片、常规CT横断位、甚至MR图像的不足,降低漏/误诊率[7]。但这样过多的后处理操作和大量薄层图像,增加了诊断时间。常规轴位5mm扫描联合VR、CPR优势:常规轴位扫描图像能对整体肋骨、肋软骨有大概的了解,并能对气胸、血胸、软组织肿胀等并发症有诊断价值。在观察过程中,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骨质密度差别较大,需要选择不同的窗宽、窗位,采用最佳的条件及多种三维后处理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骨折线的遗漏。但有时骨折线的走行与CT轴面呈平行状,加之骨折线细微,窗宽窗位调节不够细致,在CT轴位图像上未能显示骨折征象[8]。VR利用其三维特性,对不完全骨折能够快速、直观地判断和定位。由于MSCT后处理图像能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示肋软骨的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因此完全可以用于肋软骨损伤的诊断[9]。CPR在前两组图像的基础上,重点观察可疑骨折处,并显示单根肋骨、肋软骨全貌(包括走行、骨质的情况)的直观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资料的可信度等诸方面显示了独特价值[2]。MPR可清晰显示出断端周围软组织肿胀,胸壁脂肪层推移模糊等骨折的间接征象,但不能显示肋骨的全貌[10],而CPR在显示单根肋骨、肋软骨全貌方面明显优于常规MPR。故以上三者间优缺点相互弥补,诊断循序渐进,且快捷方便,现已被本院广泛使用。

鉴别诊断:肋软骨骨折鉴别应与生理性不连续钙化的肋软骨相鉴别;第1肋软骨节裂样钙化不应误诊骨折;肋弓处,在横断位图像上由于切面关系形似骨折要区别;还应与肋软骨非感染性炎症相鉴别;此外,肋软骨肿瘤致局部膨大与陈旧性肋软骨骨折相辨别。这些只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螺旋CT表现均不难鉴别[11]。

MSCT轴位扫描联合VR、CPR诊断应:(1)仔细询问胸部受伤部位和疼痛范围,观察轴位图像,为后处理制作做准备。(2)VR图像能进行不完全性骨折的初步判断和定位。(3)CPR需要在临床症状和VR图像基础上,对上述针对性范围进行处理,须包括上下各一根阴性肋骨,以免因不做CPR而漏诊。(4)在单曲面不能明确诊断时,可用多曲面进一步观察,以提高检出率。

综上所述,MSCT连续快速扫描所获容积数据能初步获得整体肋骨、肋软骨情况,并对气胸、血胸、软组织肿胀等并发症有诊断价值,VR能直观、立体的显示骨折,有助于骨折的初步诊断和定位,CPR可准确清晰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及周边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常规轴位扫描图像联合VR、CPR后处理技术,是检出肋骨、肋软骨不完全性骨折的有效、快捷的诊断方法。

[1] 孙晶,李晓,赵涛,等.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1(2): 121-123.

[2] 王淑丽,王林森,孙鼎元,等.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39(12): 1289-1292.

[3] 施健,田俊,刘斐.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浙江临床杂志, 2012, 14(11): 1434-1435.

[4] 王春国,杨玲,张炳,等.隐匿性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最佳检查时间段的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 35(10): 1598-1601.

[5] 冯磊,张通,王雁冰,等. 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9(12): 727-729.

[6] Kemp SP,Targett SG.Injury to the first rib synchondrosis in a rugby footballer. Br J Sports Med,1999, 33(2): 131-132.

[7] 李杰,赵云超,马振贤,等.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检出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5): 2474-2476.

[8] 王学淳,张通,方明,等.16层螺旋CT扫描容积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 15(3): 222-223.

[9] 向子云,罗良平,韦日宇,等.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及在诊断肋软骨损伤中的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39(12): 1285-1288.

[10] 吴茂铸,罗旺启,郭勇,等. 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引用.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12): 1675-1679.

[11] 施海华,钱向宇.肋软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 浙江临床杂志, 2007, 9(12): 1605-1606.

猜你喜欢
肋软骨轴位后处理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耳再造术中自体肋软骨切取技术的改良
虹膜纹理引导的飞秒激光囊膜标记法在Toric IOL植入中的应用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影响及意义
64排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
第8肋软骨发育不良的儿童小耳畸形肋软骨支架雕刻临床研究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肋软骨炎该怎么治疗呢?
基于柴油机排气后处理的排放控制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