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花
摘 要: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小学各门学科均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因为这门学科是呈现国家对小学德育的重视体现,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保障。所以,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至关重要。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授课的教学实践,谈谈相关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任课教师应该认清形势,努力抓好学校的各学科教学,全面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切切实实地抓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工具,作为此学科的教师应该深知肩上的重担,应该负起责任,抓好学科教学工作,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新时代有素质的青少年。通过自身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充分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授课教师的思想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
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施是我们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体现,更为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工具,任课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认识,注重此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学科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助手。品德与社会学科可以触及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掌握少年儿童的思想状况,影响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必须努力落实抓好。
1.亲近每一位小学生,与之平等交流,协助学生解决疑难
比如:有的小学生自认为他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做家务了,可是家长们都不同意。因此,有的学生定会产生如下想法,大人不让我做,不是我不想做,干脆我就不干得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我就引导学生努力去争取自主实践的时机,博得大人们的信任与支持。
学生甲说:“我会跟大人交心,与之交谈,掏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学生乙说:“我是家里人的宝,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会让我做的。”
学生丙说:“我可以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去暗暗地做,让他们知道我有能力去做”……
我说:“的确如此,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敢于面对,想办法去解决,不是退缩。同学们,回家后可以选择你认为适合的方法试一试,也许困难就解决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好这个问题。”有了师者的支持与鼓励,有了同学的推荐,再加上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功一定会离孩子越来越近。
2.倡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实践,去感悟
在学生生活的空间里,少年儿童会有正确而善良的思想却在社会上往往得不到认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给学生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就会错误地认为我们所进行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否真实,就会产生质疑的心态。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亲自走进生活中去,亲身去试一试,尝试一下,在生活中树立真正的是非观念,正确建立属于孩子的道德标准。只有这样,知行才能做到一致,才能有效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有效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我们国家,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绝大多数的人口为农村人口。为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教育。
其一,我们可以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加强农村学生的爱农村、爱家乡、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作为农村家庭的子女,就有不少身在农村却不爱农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是朝着考上大学,飞出农村的梦想而努力的。针对这类普遍社会现象,单一的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这就要求我们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状况采取适宜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二,我们可以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发展及科技兴农教育。目前的农村,到处给我们呈现的都是科技兴农的大好局面,从耕地、田间管理、收割无不展现科技现代化的大好优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例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我先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农村重大新闻作发布会,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而后再带领学生进行“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学生探讨种子发芽的条件之后,再与学生一起结合此类情况,引导学生加深对科技的高度认识,理解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小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立志永攀科学高峰的坚定信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教师去探讨与研究,选择适宜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阅读提示、交流评价、情感激发等途径,为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促进小学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思路之研究[J].中华少年,2017(11).
[2]杲金贵.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J].中华少年,2016(27).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