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合式教学

2018-01-13 23:50李清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诠释理论基础混合式教学

李清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人们通过反思E-learning,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当今,教育教学领域广泛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使混合式教学白热化。本文着重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提出与发展、理论基础、诠释和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理论基础 诠释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40-02

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深入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背景下,许多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关注混合式教学。他们正以满腔的热情研究和实践着混合式教学。但笔者研究发现,由于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不深入,在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1 混合式教学的提出和发展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 或Blended Learning)”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2000年12月,美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和技术专家在“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中提出“网络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这个观点被形象地描述为“无围墙的大学不能取代有围墙的大学”,这为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自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得以广泛运用,E-learning成为常态,国际教育界在探究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式学习。北大何克抗教授当属我国混合式教学的先驱(2003年,他首次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近十年来,混合式教学逐渐兴起,很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现以大学英语为例:

(1)沈阳师范大学提出了“以教师为出发点、基于技能模块”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南阳理工学院提出了“三位一体”(合作式、体验式、自主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基础知识+素质拓展+技能训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教师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学所要求的掌握程度,只有坚持“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获得适当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细分成许多小的目标,每一个目标又被细化为一个个小单元,针对每一个小单元编制一定的诊断性测验。混合式教学实施中,教师将所学的知识碎片化后置于网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为检测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诊断性发布作业或测试,学生在线学习后完成作业或测试并进行提交,教师可在线答疑或批阅作业。面授时,教师仅仅解决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的问题。

2.2 人本主义理论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人本主义首要强调的。人本主义理论家把“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学习的本质,他们强调自我实现,给学习者学习的自由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混合式教学实施中,学习者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的,这种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更加广阔,更加自由,其资源也更加强大,更加丰富,有利于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学习者享有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到了实处,真正促进了人的发展。

2.3 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认为,如果学习者能根据自身经验去构建相关知识意义,那他们的学习质量就高。而混合式学习则认为,学习者如果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那么学习者获取知识就多。这一点与构建主义的认为是一致的。

2.4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理论

马歇尔·麦克鲁汉(Marshall Mecluhan)在他的专著《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他认为五官的延伸是面对面的交谈(最古老的媒介),眼睛的延伸是印刷品,耳朵的延伸是广播,耳朵和眼睛的延伸都是电视。当人们发明一种新的媒介的时候,新的延伸就会在人体上产生,人的各种器官的平衡状态就会改变。结果,一种器官就会高于其他器官。电子媒体产生以后,校园网络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加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得以丰富化,信息渠道得以多样化。教学形式不再是单一的面对面,教师可以打造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登录网络平台学习。

2.5 施兰姆(W.Schramm )的媒体选择定律

为解析影响人类选择接触或使用媒体的行为,施兰姆(美国传播学家)提出了一则定律:“媒体选择定律”,其公式如下:

预期选择率 = ■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要使预期选择高,则需要付出的代价必须尽可能小,可能得到的报酬尽可能大。混合教學主张: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报酬。

3 混合式教学诠释

3.1 混合学习的定义

(1) 何克抗: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 美国培训机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是学习者用来掌握并提高个人学习工作绩效的。

(3) Josh Bersin认为以最优的方式把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组合,就是Blending Learning。

(4) 混合式教学中的“混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教室+网络。

教学手段:粉笔+黑板+多媒体+网络+手机。

教学时间:混合式教学网上学习时间可以预设为一个时间段,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任意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学习,而且可以反复的学习。面授时间则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endprint

学习方法:合作法+参与法+头脑风暴法+……

内容呈现方式:文本+ PPT+ 视频+音频

3.2 “混合教学”理论的内涵

混合教学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实践,是对“教”和“学”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地优化和组合后而使教学成本最优化,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和“学”目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4.1 网络化建设为混合式教学实施奠定了基础

网络化建设包括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建设、规模化的网络教室建设和网络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其中,网络教学平台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学生在突破时间限制的情况下,通过校园网的接口和登录权限以同步和异步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

4.2 各级各校教师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大大提高,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近几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很多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种信息化培训和比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大大提高,这是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4.3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满足了师生的多元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中师生的需求呈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显得单调而又枯燥,教师付出多,学生收获少,有些学生甚至厌恶,造成教学上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使老师有机会根据学生的需求重新设计课程,打造教学内容,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

5 结语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的贺信中指明了未来教育之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清华大学杨斌副校长说:“未来教育,网络原住民唱主角”。混合式教学的实质是“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使其优势互补”。这种教学是在充分考虑不同施教者的不同需求,尊重不同被施教者个性特点和个人发展的基础上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和使用,混合式教學基于其强大的理论基础,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和实践也必将越来越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

[2] 沈晓斌,孔维军.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有效方法和途经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

[3] 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诠释理论基础混合式教学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