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海湛
摘 要: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提问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有效提问的策略,由此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8-01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策略,就要重视课堂的有效提问。有效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有效提问的作用和意义,并懂得运用有效提问的策略,由此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精心设问,启迪思维
精心设问,是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的精心设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名师课堂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名师深谙有效提问的艺术,善于精心设问,真正问到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里,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1.抓住关键,点燃思维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疑、解疑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教材重点或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击中要害,点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調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能真正吃透教材,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问题。如《詹天佑》这篇课文,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教学重点、难点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了解詹天佑的哪些事迹?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理解‘杰出的意思?詹天佑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这几个问题很关键,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探究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詹天佑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2.捕捉细节,见微知著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关注细节提问。何谓细节提问?细节提问就是在教学中一些容易被教师忽视的小处提问。细节提问可以联结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它是一朵浪花,有时可以作为教学的目标,出现在教学的起点和过程中,有时可以作为课堂的精髓。有效的细节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善于捕捉细节提问。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有这样一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是作者史铁生的母亲在临终前对双腿截瘫的史铁生说的。教师如果抓住这个细节进行提问,教学大有文章可做。窦桂梅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个细节,精心设问,启迪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把教学推向极致。窦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再提问:“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这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窦老师引导学生深情地品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母亲的爱多么细心!母亲的爱多么坚定!母亲的爱多么深沉!
二、层层递进,渐入佳境
认识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让学生由浅入深,每一次都获得进步,每一步都充满成就感,渐次进入佳境,最终达成目标。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洞察学生的欠思处,并加以启发、诱导和挖掘,帮助学生的思维由浅层迈向深层。课堂提问要有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系统论有条重要原理:“如果事物越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可见,解决“序”的问题十分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教师需要站在高处,从整堂课来筹划,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有步骤的提问,也就是分层提问。分层提问原则实际上就是难易适度的原则。在问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思维、应答能力做出准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特别是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把其分解成容易理解的小问题,搭“桥”铺“路”,分散诱导,循序渐进,化难为易,由浅入深。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我首先提出问题:“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地回答是三次。我接着提问:“晏子每次是怎样回答的?”这一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他们纷纷阅读晏子的话。教师据此继续提问:“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儿?”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学生轻松地回答:“晏子的回答彬彬有礼,有理有据,不仅使楚王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后,我顺势诱导,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这样一组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提问,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巧妙曲问,由此及彼
所谓“曲问”,是指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作单刀直入、直截了当的设问,而是另辟蹊径,绕道迂回,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曲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是语文课堂中提问的一种新方法,它充满智慧,包含启迪,体现出教师高超的执教能力。它不从概念、定义或常规出发,而着眼于课堂教学实际,问得灵活、问得生动,学生只有开动脑筋、经过思索才能回答。曲问往往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起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效果。
有些问题难度较大,学生思维一时受阻,如果教师采用直接出示答案的方式,那么学生只会在课堂的当时有了一个答案而已,课后很容易忘记,更谈不上触类旁通了。如果教师采用直问的方法,学生很可能会因为问题的难度大而产生畏惧心理,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教师采用旁敲侧击的曲问方法,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打开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是一位曲问的“高手”。他在教学《愚公移山》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年且九十”这句话中“且”字,特意提问:“愚公九十几岁了?”学生一时答不上来,通过思考才顿悟了“且”为“将近”之意,明白了愚公还没到九十岁。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似与文本没什么关系,似乎是随便一问,但实际上是暗藏玄机,是从旁施问,巧于铺垫,妙于引渡,是在疏浚学生的思维通道。这种侧入曲问的技巧是十分巧妙的。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应喜.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江西教育,2007(24).
[2]木 艮.钱梦龙老师的提问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4).
[3]马德凤.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中旬刊),2011(11).
[4]林秀明.有效性——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