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视域下英语学习者批评性阅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2018-01-13 00:21蓝小燕
关键词:评价理论教学实验问卷调查

Dec.2017Vol.33No.6

DOI:10.13216/j.cnki.upcjess.2017.06.0013

摘要:运用评价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对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能力进行定性、定量实证考察,得出如下结论:其一,英语学习者普遍缺乏批评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能力;其二,批评性阅读能力不会随英语能力的提高而自动提高,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其三,在课堂上融入批评话语分析和评价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批评语言意识,加大其批评阅读策略运用,提高其批评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评价理论;教学实验;问卷调查;批评性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6007808

Halliday认为语言为人们提供了表达意义的多种资源,而语篇作者选择一种资源而非其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1]弄懂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怎样通过语篇现有的语言形式揭示出来,正是进行批评性阅读的关键所在。英语学习者学习的是享有文化输出霸权的英美国家的语言,平时阅读的英文语篇中隐含大量西方价值观,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他们阅读时普遍缺乏批评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能力,无法辨别语篇中隐含的权力和意识形态,也无法进行应有的批评解读。培养学生解读语篇作者的真正动机及语篇深层含义的能力,使之成为独立思考、善于批判和反思的英语学习者是教学的目标。本研究尝试运用评价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对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能力进行考察,并为批评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新视角。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步骤

本研究是基于教学实验的定性、定量实证研究。研究步骤简述如下:(1)将参与研究的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2)选择一篇含有西方霸权主义和意识形态的社论让两个班学生阅读,然后让他们给文章作者写封信。研究者运用评价理论对社论语篇进行分析,找出隐含的权力和意识形态话语,将其列为评价激发点。分析学生的信件语篇,统计其对哪些评价激发点作出回应、回应的频率,以及如何作出回应。(3)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即学生是否具备批评性阅读能力,或此种能力的高低程度如何。(4)对实验班学生采用课堂穿插的方式讲授基本的批评话语分析知识,包括重要的批评话语分析工具评价理论。进行阅读训练时运用评价理论重点分析文章作者如何用看似客观的语言建构“作者立场”,隐而不露地传达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意识地系统训练学生的批评阅读意识和能力。控制班仍采用传统的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标、以讲解语言点为主要方式的阅读教学模式。(5)10周的教学实验结束后,选用另外一篇隐含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社论让两个班的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重复以上第2条内容对学生的回应语篇进行语料分析,考察其批评性阅读能力是否提高。(6)设计调查问卷让两个班学生回答,重点考察其批评阅读意识和习惯,对教学实验后语料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佐证。(7) 根据以上第5、第6条内容的数据对两个班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二)语料分析框架:评价系统

评价理论是针对赋值语义的研究,强调对语言资源的修辞性选择,构建了精密的体系来研究作者构建自己立场或者声音的策略,主要包括态度(Attitude)、介入 (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大系统。态度系统对事物、人的情感和品格作出评价。态度可以正面/负面、明确/隐含表达。介入系统研究作者同潜在读者协商态度的方式,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单语”介入,也可采用与其他声音对话的方式“杂语”介入。根据为其他声音留出的空间大小,杂语又可进一步分为“对话扩展”和“对话压缩”。级差系统研究态度的强度。态度的表达可以强化或是弱化。笔者此项研究的框架主要根据Martin[2]、 Martin和Rose[3],以及White [46]的研究成果。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月

第33卷第6期蓝小燕:批评话语分析视域下英语学习者批评性阅读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二、实验前测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实验班和控制班为研究者所教的两个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平行班,实验班30人(后有1人休学),控制班30人。实验前测社论为美国前总统布什的经济顾问Todd G. Buchholz于2004年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G级出口》(G-rated Export)。前测时间为2015—2016学年第2学期第5周第2次课,参与前测的学生为实验班28人、控制班30人,回收语料样本实验班28份、控制班30份。唐丽萍曾用此社论对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能力进行考察。[78]本研究选择同样的社论,是希望在更大规模上对唐的研究结果做出论证。如果结论与之相同,本研究希望更进一步,不仅用评价理论框架论证英语学习者的批评性阅读能力,并且论证评价理论和其他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系统学习对提高英语学习者批评性阅读能力的可行性。研究者对此篇社论的评价分析与唐基本相同,只在少数评价资源的识别上略有不同。详见表1。

此社论隐含的权利和意识形态话语主要有两类:经济霸权和文化霸权话语。表1评价激发点分析运用评价理论对这些主要的霸权话语进行简要评价分析,并作为对学生进行批评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能力考察的框架。评价理论研究者Martin 和 Rose认为:评价选择的模式是韵律式的,随着語篇的展开时而增强,时而减弱,贯穿整个语篇而相互共鸣,就好比音乐的旋律一样。[3]54评价选择的韵律模式建构了评价者的“姿态”或者“声音”。

用S1编码的话语在文章中相互呼应,共同建构出经济霸权的声音。S11以鉴赏资源对好莱坞影片进行明确负面评价,指责其“粗俗”“充斥色情和暴力”等,并运用“too many”“too often”“strictly”这样的级差资源对这种负面评价进行强化;S12运用判断资源对好莱坞制作团队进行隐性负面评价,认为其未能做到把粗俗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因此应降低粗俗程度;S13同样以判断资源对好莱坞制作团队进行隐性负面评价,认为其“或将错失巨大出口机会”。就介入资源而言,社论作者对S11和S12采取的都是单语和宣称这样的关闭或压缩对话空间的介入模式,表明其对潜在读者对此种观点的接纳度充满信心,因此敢于突显作者权威以增加反对声音的“人际成本”(“interpersonal cost”,此术语借自White[6]4);而S13却采用了开启与读者对话空间的包容资源“may”。通过“may”的使用把好莱坞“或将错失巨大出口机会”显性建构为对好莱坞出口前景展望的众多观点之一,社论作者成功使其观点“客观化”(这里“客观化”并非表示真实可靠,而是突显其观点只是众多可能观点之一的客观性),从而有利于与潜在读者结盟。S1编码的三级评价资源在文章中相互呼应与支持:S11的有力支撑使S12成为必然,而S13所表明的如果不降低粗俗程度,好莱坞“或将错失巨大出口机会”这个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在S11和S12的建构下呼之欲出。endprint

S21和S22也是韵律式地相互呼应,共同建构出文化霸权的声音。S21运用鉴赏资源对西方文化的代表英语和麦当劳做出隐性正面评价。英语被建构成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用语”“扩大其主导地位”;而麦当劳被建构成可以为茱莉亚·罗伯茨和布拉德·皮特所代表的好莱坞文化开辟道路。相反,S22却运用鉴赏和判断资源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代表如其道德规范、中国政府官员和印度宝莱坞电影制作人做出隐性负面评价。发展中国家的道德规范被建构成“传统”“保守”。尽管“传统”“保守”就其基本语义是中性词,但在文章语境和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却具有贬意。而与之呼应的力求保持传统保守的中国政府官员和印度宝莱坞电影制作人的审查和删改行为也自然而然被建构成了死板、不开化的负面判断。从介入资源分析,不論S21对西方文化的正面建构,还是S22对东方文化的负面建构,作者采用的都是关闭对话空间的单语或是最大程度压缩对话空间的否定资源,可见其西方文化的优越感和对东方文化的成见都是比较鲜明的。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S1的回应主要集中于S11,且主要采取正面回应;对S12的回应较少,且全部为赞同S11之后得出的自然结论,同样对社论作者采取了正面回应;对S13的回应非常少,多为正面回应,也有负面回应,但回应基本是因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出口、市场等词汇比一般英语专业学生相对敏感而促发的观点表达,学生的回应语篇中没有出现明显的评价资源表明他们是真正解读了S13这个社论作者的真实目的而与之有效协商的态度。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无法详细引用学生信件原文进行细致分析,仅举几例作宏观分析。由于学生的回应语篇是在课堂上完成,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少数回应语篇原文存在拼写、时态、单复数使用错误等语言问题。下面例子为笔者适当更正学生回应语篇原文中明显语言错误后的回应示例。①

1. Vulgarity will influence the audience in a negative way, and may give rise to crimes. (控制班,样本23)

2. I deeply agree with you about sex and violence. A good movie should guide and educate people. Disney has done better than Hollywood in this regard. (实验班,样本4)

3. China is a large market with a huge population. I believe American entertainment industry will have more market share in China and all of us can watch more quality movies.(实验班,样本11)

例1和例2是对S11的回应示例。多为从道德层面谴责好莱坞的评价话语(例1),或是从精神层面呼吁好莱坞减少性和暴力场面,回归教化功能的评价话语(例2)。也有极少量负面回应,如控制班样本9认为好莱坞电影的性和暴力场面并不粗俗,但从整个回应语篇看,仍然只限于对电影教化功能的探讨。对S12的回应基本为赞同S11建构下得出的自然结论,这里不再举例说明。例3为对S13的回应示例。此类回应很少,且集中于对好莱坞营销直抒胸臆的表达,脱离作者身份分析,以及其建构的粗俗导致丧失出口机会的语境。总体说来两个班的学生都未能有效识别S1所建构的经济霸权,并就此有效与社论作者协商态度。

对S2的回应, 两个班学生也呈现出相同的特点:一是对S21的回应很少,并基本为赞同作者立场的正面回应;二是对S22的回应相对较多,正面和未知取向回应所占比例相当。同样,由于篇幅所限,仅举几例作宏观分析。

4. Many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now 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They want to see good movies with plot and character, and learn about the values of America and its unique way of thinking. (实验班,样本6)

5. I do agree with you that developing countries generally have more traditional mores than the U.S. The Chinese people are not as open as Americans. So our censors are very strict in enforcing regulations in movies, especially in sex and violence.(实验班,样本17)

6. As a teenager I think the Hollywood movies are almost perfect, but you know the final selection of movies actually falls into our governments hands.(控制班,样本13)

7. The Indian film industry has more than doubled its exports in the last few years… More and more rapes have happened in India in recent years. Why should people support such a country? (控制班,样本22)endprint

例4为对S21的回应示例。对S21建构的以英语和麦当劳为代表的文化霸权,学生回应很少,且基本为正面回应。如例4赞同英语的通用语地位,对美国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表现出兴趣和认同,这反映学生在新闻媒体长期大量关于西方国家文化优势建构的大语境下,对这种文化霸权话语已经习以为常,缺乏基本的批评意识。例5~例7为对S22的回应示例。对S22建构的发展中国家文化的负面形象,学生要么正面回应,要么回应评价取向未知,两者比例相当。例5以近乎转述的方式赞同了发展中国家“保守”形象的建构。虽然traditional一词并没有明确的正负面评价取向,但open的使用却反映出前文traditional有隐性负面评价取向,因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open评价取向正面。例6关于好莱坞电影几乎完美的表述,隐性建构了对中国官员行为的负面评价。不管学生的回应语篇中“保守”“传统”“审查严格”是否具有正负面评价取向,他们基本没有挑战对发展中国家道德规范和中国政府官员的负面建构,并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站在公正的立场对之做出客观回应。例7更是因为近年西方媒体关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强奸案频发、极不安全的文化霸权的建构而不加思索地质疑人们为什么要为宝莱坞买单。仅有一例(实验班,样本15)显示出对conservative一词负面意义有所理解,这一特例也说明解读隐性评价词汇对于提高批评语言意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实验前测结果表明总体来说两个班学生不具备基本的批评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能力。这一方面可能与西方媒体长期的霸权话语建构使之习以为常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缺乏解读文章中隐性评价词汇的阅读能力有关。

三、实验后测结果与讨论

实验前测之后,研究者从第6周~第16周进行了教学实验。由于这中间有一周为教学实践周,没有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实际教学实验周数为10周。教学实验主要进行评价理论和其他主要批评话语分析理论的穿插讲授,以及批评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能力培养和训练。

教学实验后,第17周第一次课进行了实验后测。后测社论为2016年6月11日Justin Fox发表于Bloomberg View的文章《没有中国,美国人将没有圣诞节》(Americans Would Have No Christmas Without China)。参与后测的学生为实验班29人、控制班30人,回收语料样本实验班29份、控制班30份。详见表3。

笔者前文探讨过评价的韵律性,表3的评价激发点分析显示,该社论作者亦充分利用了评价资源实现权力和意识形态建构:S1反映社论作者对中美进出口的具体评价。S11 评价来自中国的进口,社论作者通过宣称、否定、赞同等压缩对话空间的介入资源和强化语势的级差资源或明确或隐含地对之进行正面评价,强势建构了中国进口商品对美国的重要性。S12评价中国对美国出口。通过否定和单语的强势介入,社论作者或明确或隐含地对之进行负面鉴赏评价。虽然中国对美国出口额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出口额,但中国并没有得到那么大的好处。通过S12的建构,社论作者意在安抚美国国内对中国崛起和中国威胁的种种担忧。S13评价美国对中国出口。通过引用官方图表(美国对中国出口排名前10的商品)客观化观点的方式,社论作者强势介入地对之进行隐性正面评价,即美国对中国出口价值远高于出口额所反映的情况。S2是对中美贸易或者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评价。S21和S22具有层进关系,S21通过否定资源强势隐性建构了贸易逆差并不一定是坏事的立场,而S22通过否定和语势弱化相互作用,以及宣称和包容相互作用明确建构了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并不可怕的观点和立场。在对S1和S2的建构中,社论作者用4张美国可靠机构的图表散落文中与其观点相互佐证,充分利用评价资源的韵律性使事实、观点相得益彰,从而使其观点客观化、中立化。与S1和S2全部采用鉴赏资源不同,S3则全部采用判断资源,意在对人的行为做出评判。S31通过宣称、否定和语势强化等介入和级差资源对美国人做出隐性负面评价,建构了如果没有中国进口美国人将无法过好圣诞节的观点。这个观点被鲜明地放置于文章标题,强调了美国人依赖中国进口的立场。S32通过宣称、否定、语势强化等介入和级差资源对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进行隐性负面评价:他大幅度提高中国进口商品关税(45%)的提议和观点是愚蠢和缺乏判断能力的。S31和S32相互映衬,构建了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人民将遭受重大损失的观点,道破了在大选前希望影响民意、不给其认为不靠谱的候选人当选机会,从而能够延续和保持美国世界第一经济体和霸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立场。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两个班学生基本都能正确解读S11,S12,S13所编码的语义资源的层进和对比关系;而S21和S22都是总体评价中美贸易。在回应上述激发点时,学生各有侧重,但基本均能正确解读,因此具体分析S11,S12,S13以及S21,S22的回应频率意义不大,笔者仅对S1和S2的总体回应频率做统计。相反,对S31和S32的回应频率和方式两个班差别很大,所以分开统计说明更有意义。详见表4。

对此社论评价激发点的回应频率和回应取向统计结果显示,两个班学生对S1的回应频率都是100%。这说明他们理解了这是一篇关于中美贸易的文章。对S2的回应频率也很高,分别达到90%(控制班)和86%(实验班)。这说明他们理解了S1和S2的层进关系,即S2是在S1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这与他们作为大三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理解能力,并且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商务数据足够敏感有关。但两个班学生对S31和S32的回应频率和方式,充分反映了批判思维和批评性阅读能力不会随着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自动提高,必须通过有意识的培养。

请看下面的例子:

8. The Peterson institutes list of top ten imports shows that China is dominant in U.S. imports, thus imports from China are indispensable for the U.S.(控制班,樣本6)endprint

9. If we compare the two charts entitled "what China sells us" and "what we sell to China", we can easily see that although U.S. runs a huge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it does not lose at all as what it sells to us are mainly high-tech products, which have much value added to them. The author is right in saying that trade is not a zero-sum endeavor. (实验班,样本12)

例8、例9是学生对S1和S2的回应示例。对S1的回应,两个班学生基本为正向回应,即赞同S11编码的中国进口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如例8),并且将S12和S13建立联系,解读出尽管美国对中国存在巨大贸易逆差,但美国并不吃亏,因为其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是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如例9)。在正确解读S1的情况下,两个班学生除了个别误读外,基本对S2也作出了正向回应,即赞同中美贸易不是零和游戏(如例9)。

但对S3的回应,尤其对S32的回应,两个班却存在很大差异。首先,两个班学生对S31的回应频率都不高。这是因为从评价理论分析,S31既是对美国人的隐性负面判断,又是对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隐性正面鉴赏。学生因为是商务英语背景,因此把S31解读为对中国进口商品的正面鉴赏也就很正常了。但社论作者在这里突显对美国人的负面判断并把它作为标题自然有其深意,这个深意通过S32对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隐性负面判断传达出来。控制班学生对S32的回应频率为0%,而实验班的学生对S32的回应频率高达79%,这反映出实验班大多数学生都解读出了作者的深层写作动机,并站在自己的立场作出了有效回应。请看以下例子:

10. Americans will continue to celebrate Christmas without imports from China, because Christmas is more a cultural thing than a commercial thing. (控制班,样本24)

11. Definitely Americans will still have their Christmas without China. I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shut down, America can easily import cheap goods from India. (控制班,样本8)

12. The author seems to be exaggerating in saying that "Americans would have no Christmas without China", but he has a point there. China imports make daily necessities more affordable for lower to middle class Americans. If Americans blindly follow Trumps proposal, then people who really suffer are not rich people like trump but poor working class Americans. (实验班,样本19)

控制班学生对S31的回应多如例10、例11,认为没有中国,美国人照样庆祝圣诞节,因为圣诞节与文化而非商业相关(例10),或是美国可以从印度等国进口便宜的圣诞产品(例11)。仅就回应内容而言,并不能断言这些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但他们整个回应语篇中没有任何地方显示他们是在解读作者深层写作动机之后而与之协商态度,因此没有显示出明确的批评性阅读能力。例12是实验班学生对S31的回应示例。能够指出盲从特朗普、利益受损的会是美国相对贫穷的工薪階层,反映出学生解读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并在批判思考后与之协商态度。有意思的是,从控制班学生对S1的回应取向分析,10%的负面回应全部来自S11关于没有中国进口商品美国是否会有圣诞节的问题。同样,赞同或反对作者观点并不能说明学生是否具有批评性阅读能力,但止步于探讨中国进口商品对美国圣诞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未能解读出作者的深层写作动机。

13. Trumps proposal to raise tariffs on China imports to 45% is ridiculous and dangerous.(实验班,样本16)

14. Justins analysis is convincing. American plants in China do not create many good jobs in China, as we only do the assembling work. The major profits go to American companies like Apple, who own the core technologies. If Americans believe in Trump that trade with China severely harmed the U.S. economy, they are totally wrong. (实验班,样本7)

15. It is unlikely that Trumps promise to create more jobs for Americans can work. U.S. is a high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 The Americans jobs are eroded by automation, not by the Chinese. (实验班,样本5)endprint

16. In my opinion, Trump misleads the Americans for his own sake of winning their votes. (实验班,样本26)

17. Justin succeeds in showing Americans that Trumps proposal is stupid. Actually, America is not at all a "loser" in the trade with China. Of course, China also gains something.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currently a win-win one, but Justins analysis makes us realize the urgent need for Chinese industries to change from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to technology-intensive ones. Only in doing so can we have a really "fair" trade with the U.S. (实验班,样本21)

例13~例17是实验班学生对S32的回应示例。其共同点是首先回应者都分析了社论文章的评价资源,建立了S32和S1,S2的关联,并充分重视了语篇的互文性[9]特征,对S32所关联的语篇(社论文章之外的语篇)进行了基本的查阅和解读。如他们通过文外阅读,知道了特朗普提议把对中国的进口商品关税提高到45%(例13),认为中美贸易损害了美国经济(例14),承诺给美国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例15)等。在了解这些基本信息后,他们正确理解了社论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从自己的理解和立场,有理有据地对S32进行了态度协商。例13认为特朗普提高关税至45%的提议是荒谬和危险的。例14赞同社论作者观点,认为美国在中国设厂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好的就业机会,因为中国主要从事组装工作,主要利润进了拥有核心技术的苹果公司这样的美国企业。例15认为特朗普的增税提议不可能给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因为夺走美国人工作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机器和自动化。例16认为特朗普误导美国人只是为了给自己赢得选票。例17认为目前中美贸易虽然是双赢局势,但社论作者的分析也使我们认识到中国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迫切性,因为只有这样,中美贸易才能做到真正“公平”。

从上述例子来看,似乎实验班学生基本都对社论作者持顺应立场,事实上前文对此篇社论评价激发点的回应频率和回应取向统计结果亦显示实验班学生对S32 的回应是91%正面回应。但其实顺应、抗拒或者漠视立场[1011]本身并不能反映读者是否具有批评性阅读能力。能够跳出作者设定的“理想读者”[1213]范畴,解读作者的写作动机,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历,有理有据地形成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才是进行批评性阅读的关键。顺应并不意味着没有批判思维,相反在未深入解读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單纯根据已有的知识建构而采取抗拒立场,反而是没有批判思维的表现。实验班学生在仔细分析文章评价资源和作者写作目的后,从中国人的立场做出了他们对良性发展中美贸易的解读,这显示出经过一定时期的评价理论和批判话语分析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批评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能力。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进行完实验前测、教学实验及实验后测之后,笔者于第17周第2次课做了一次关于批评性阅读意识和策略习惯的问卷调查,对后测结果进行佐证。之所以没有进行问卷前测,是因为问卷前测可能让学生猜测研究目的而影响本研究的效度。

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学生的批评阅读意识,主要询问学生阅读时是否清楚地具有如下意识:如关注作者身份、背景、立场;关注语篇来源;关注事实与观点的区分等。此部分由ABC 3个选项组成,分别代表“是”“不确定”“否”。第二部分考察学生的批评性阅读策略与习惯。主要询问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多大程度上运用如下阅读策略:如查阅作者的相关信息和惯常观点或主张;分析语篇潜在读者群以及潜在读者群会如何影响作者建构其“作者立场”;分析作者观点是否有论据支撑;分析是否有与作者不同的观点,以及这些可能的观点的论据并对其进行评估等。这部分由ABCDE 5个选项组成,分别代表“总是”“经常”“有时”“偶尔”“从不”。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实验班29份,控制班27份。统计结果详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批评阅读意识方面,控制班和实验班有非常大的差异。选择“是”的实验班占到8227%,而控制班只占4153%; 选择“否”的实验班只占443%,而控制班占到2566%;选择“不确定”的控制班占3280%,而实验班只占1330%。这表明大多数实验班学生具备了清楚的批评阅读意识,而控制班学生只有少部分具备。在批评阅读策略和习惯方面,两个班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实验班学生的选择项主要集中在“经常”和“有时”,其中“经常”的比例更大;而控制班学生的选择项主要集中在“有时”和“偶尔”,其中“偶尔”的比例更大。控制班选择“从不”的占2292%,而实验班只占474%。这充分表明经过批评性阅读训练,实验班学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良好批评阅读策略和习惯。但表5同时也反映出实验班学生选“总是”的比率相对太小,选“经常”的比率也没有达到理想程度,这说明培养批评性阅读意识后,学生并非很快就能具备良好的批评阅读习惯,这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方能达到。

五、结语

经过实验前测、教学实验、实验后测及问卷调查,笔者得出如下结论:英语学习者普遍缺乏批评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能力。其批评性阅读能力不会随着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自动提高,需要通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知识和评价理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评阅读意识和策略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批评性阅读能力是有益和有效的。endprint

注釋:

① 分析回应语篇时,笔者考量的重点是其表达的观点和意义,而非语言使用的规范性,适当更正明显的语言错误有利于读者进行更为顺畅的阅读。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2] Martin J R. 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 [M]//S Hunston, G Thompson.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142175.

[3] Martin J R, 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London: Continuum, 2003.

[4] White P R R. Appraisal Outline[DB/OL].[20160226].http://www.grammatics.com/appraisal/appraisaloutline/appraisaloutlinewpfiles.html.

[5] White P R R. Beyond Modality and Hedge: A Dialogic View of the Language of Intersubjective Stance [J]. Text, 2003,23(2):259284.

[6] White P R R. Appraisal and Resources of Intersubjective Stance[DB/OL].[20160226]. http://www.grammatics.com/appraisal.

[7] 唐丽萍. 对英语学习者文化霸权话语解读的批评话语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4):4751.

[8] 唐丽萍. 英语学习者阅读立场之批评话语分析及其启示[J]. 外国语, 2010(3):6066.

[9] 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610.

[10] CrannyFrancis A. Feminist Fiction: Feminist Uses of Generic Fiction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0.

[11] CrannyFrancis A. Engendered Fiction: Analysing Gender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of Texts [M]. Sydne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Press, 1992.

[12] Chatman S.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M].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0.

[13] Martin J R. Reading Positions/Positioning Readers: JUDGEMENT in English [J]. Prospect: a Journal of Australian TESOL, 1995,10(2):2737.

责任编辑:夏畅兰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earners Critical

Literacy: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

LAN Xiaoyan

(School of Business English,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Abstract: Using APPRAISAL theory and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earners critical literacy.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the preexperimental and postexperimental assessments of English learners critical literacy as well as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lead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English learners, generally, are in lack of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and critical literacy; 2.critical literacy does not improve automatically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thus must be cultivated intentionally; 3.introduction of APPRAISAL theory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to classroom learning and training helps to raise students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increase their critical reading strategy use, and improve their critical literacy.

Key words: APPRAISAL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questionnaire; critical literacy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教学实验问卷调查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米歇尔?奥巴马助选演讲探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基于PLC的冲压成型自动化教学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