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食品卫生安全与国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1-2],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会给社会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国家及社会需要不断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视。食物中毒在急诊科较为常见[3],大肠杆菌感染、霍乱等均是临床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疾病,当患者发病时,病情稍轻的患者以呕吐、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死亡[4],因此尽早明确病原菌并予以对症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十分重要。选择我院收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00例开展本次研究,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00例(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2日)。男、女性患者分别为61、39例;年龄5~73岁,平均年龄(42.55±4.36)岁。将100例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剩余食物作为研究材料。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GB4789系列》相关的细菌检查方法进行微生物检验,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检测霍乱弧菌。检测100例患者食用过的食品以及患者的呕吐物或者是粪便,对其中的厨师或食品销售员进行手拭子检验,同时对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食品操作间进行涂抹样采集检查。
本次检验所使用的仪器包括冰箱、保温箱、菌落计数器、电子天平、显微镜、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及配套的检测试剂盒、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平板、琼脂(HE)平板、革兰阴性(GNID)细菌生化平板、兔血浆平板等。主要使用的试剂为3%过氧化氢(H2O2)溶液、乳糖胆盐发酵管、琼脂培养基、动力硝酸盐培养基、缓冲葡萄糖蛋白陈水以及肉汤培养基等。所有检查均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统计每种菌类的检出概率,观察病毒血清型分布情况。
应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微生物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呕吐物中检出菌株35株,肛拭子中检出菌株985株,手拭子中检出菌株32株,粪便中检出菌株37株,食品中检出菌株147株,厨具中检出菌株270株,共计检出1 506株,病原菌检出388株,其中粪便中病原菌的检出率62.16%(23/37)最高,其次为肛拭子35.43%(349/985),再次为呕吐物14.29%(5/35)。其中根据病原菌分类情况发现,副溶血性孤菌的检出率13.41%(202/1 506)最高,其次为变形杆菌3.12%(47/1 506)、沙门菌3.05%(46/1 506)、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99%(45/1 506)。详细数据见表1。
分离202株副溶血性孤菌后,经血清学鉴定结果显示,O3:K6血清型135株,O4:K8血清型26株,其他41株。另外4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包括致病性大肠细菌27株、侵袭性大肠细菌10例、产毒性大肠埃希菌8例。46株沙门菌中包括肠炎沙门菌株18例、鼠伤寒沙门菌7例、德尔卑沙门菌9例以及猪霍乱沙门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中包括A型6株、A-C型1株、A-D型1株。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够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菌属等情况进行明确[4-5]。采集足够的、具有针对性的样品是微生物检验的关键,从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肛拭子、粪便以及食用过的食品、可疑厨具、手拭子等进行取样,存在代表性。在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中共计检出菌株1 506株,总的病原菌株检出数为388株,且粪便中病原菌的检出率为62.16%(23/37),为最高,因此在临床取样时可先采集粪便进行微生物检验。
表1 采集样品的病原菌检出情况(n,%)
另外研究表明,同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不同类型样品存在检出病原菌不一致的情况,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孤菌多见,可能是与这两种病原菌分布广泛以及血清型较多有关[6-7],另外本次检测中,有一部分的病菌难以进行准确的检测,故加强对少见病原菌的微生物检验具有重要意义[8]。
较多种类的病原菌均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的出现,在临床致病菌的检查工作中,需进行普遍采样,致力于研制少见病原菌的检测技术,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同时政府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监管、广大群众的自发监督也十分重要,有助于预防食物中毒。
总而言之,采集较多且存在针对性的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有助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种类的辨别,判断血清型,对于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 杨书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J]. 临床医学,2016,36(4):59-60.
[2] 朱颖梅,谭海芳,林凤,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2):95-97.
[3] 申屠俏.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J]. 饮食保健,2016,3(9):209-210.
[4] 张颖,张欣强,邓志爱,等. 广州市首例利齐菲尔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684-687.
[5] 周志盛. 对8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111-112.
[6] 朱传良. 2011——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6):3362.
[7] 杨瑛. 2005-2011年某地区9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16):35-36.
[8] 徐秋芳,童锐,费琼,等.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3):37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