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中开展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13 06:49刘苗苗周忠英江玉君王红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初筛献血者精细化

刘苗苗 周忠英 江玉君 王红云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护理模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化,由常规护理转向精细化护理[1]。精细化护理围绕献血者的需要,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做到献血全程零差错、与献血者关系零距离、操作技术零缺陷及献血工作零投诉。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服务对象是主动参加献血的爱心人士,如何为其提供更满意、更优质的服务,是献血工作得到不断改进的源动力。主动精细化护理有利于科学献血、安全献血的有效实施,更令献血者满意。本文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应用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嘉兴市街头固定献血点参加无偿献血者843例,其中首次献血363例,既往有献血经历480例。男471例,女372例,年龄 18~55岁。

1.2 方法 (1)有效的沟通是体检征询的重点:首先问候献血者,并指导其填写《献血者知情同意及健康状况征询表》。告知献血者血液采集使用一次性无菌耗材,献血是安全的;应如实填写征询表相关内容,健康的血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不安全血液则将危害用血者健康,并需对此负法律责任。让有危险行为的献血者,能够主动放弃献血,保证血液安全。询问献血者既往病史及献血史,排除不适合献血者。既往有献血反应者,需提前预防。排除献血反应可能发生的诱因,如避免空腹献血、近期是否过度劳累、睡眠是否充足等。对于初次献血者,体检过程中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暗示和关爱,及献血相关知识的讲解,使献血者理解和认可无偿献血,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降低献血反应发生概率,保证血液采集过程顺利进行。(2)血液初筛时的宣传教育,缓解献血者紧张情绪:核对《献血登记表》上献血者个人信息及一般检查情况,确认是否进入血液初筛流程。告知献血者将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采集1~2 ml静脉血进行血液初筛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献血。最终检测结果将在2周后以短信或电话形式反馈给本人,该结果不作为感染或疾病诊断的依据,仅做为血液是否能够用于临床的判断。静脉较粗,弹性好,充盈的静脉留给后续血液采集用,尽量避免初筛和血液采集使用同一根静脉,以防止血液外渗,造成皮下血肿。采血时嘱献血者避免紧张情绪,可以让献血者不观看穿刺过程,操作中不仅穿刺技术熟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需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暗示,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消除紧张情绪。(3)献血知识的讲解,获得献血者的信任。宣传献血知识,如定期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体内铁含量,减少癌症发病率[2];也可以宣传无偿献血相关的法律政策,例如2014年浙江省实施无偿献血的”三免政策”[3]等,让有过献血经历的献血者,成为无偿献血事业真正的受益者和宣传者,使无偿献血在宣传上更有说服力。同时,献血前宣教,可以增强献血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令其更有安全感,有效降低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4)血液采集时全程监护护理:采集前根据献血者的面部表情,行为语言等评估心理状态、是否适合立即采血,如过度紧张,需暂缓献血。对于进入血液采集流程的献血者必须认真核对个人信息、一般体检结果和初筛结论,确认是否可以献血。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证血液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采集过程中与献血者交谈,并观察面部表情和心理变化,分散注意力,及时解决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不适感觉,预防献血反应发生;对于有晕针、晕血现象的献血者,护士应早发现、早处理,提前平躺采血。(5)献血后迟发型献血反应的预防及心理护理:告知献血者需要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压针眼15min,创口贴需要保留4h;献血后需要多补充水分,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保证充足睡眠;1~2d内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及献血后回告方式,保证血液安全。对于献血后进入休息观察流程的献血者,应多交谈,可以及时发现迟发性献血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同时还可了解献血者潜在需要和意见建议,提高献血满意度。静脉穿刺失败是无偿献血偶尔发生的情况,会造成穿刺部位青紫、血肿以及疼痛等不适,告知献血者不用过度紧张和担心,可给予痛处24h内冰敷,24h后热敷,或在肿痛部位敷止痛化瘀膏。对于有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不适时,应及时给予平躺、补充水分。根据反应发生的原因和表现的症状,采取相应措施。献血反应通常均是一过性,待恢复后,告知其不用过分担心,帮其找到发生的诱因,通过讲解相关知识,预防献血反应的再次发生。

1.3 观察指标 既往有献血经历献血者在实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前后,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和对献血者关爱沟通的评价进行调查;首次献血者干预前后10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4]的知晓情况调查。对所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细化护理干预 实施精细化护理1个月后,既往有献血经历献血者480例,其中294例认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较以前好,186例认为与以往无差别;346例认为工作人员对其关爱和沟通能力较以前好,134例认为与以往无差别。提示实施精细化护理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关爱沟通能力均好于实施前。

2.2 首次献血者干预前后对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精细化护理干预前后,首次献血者10项无偿献血知识知晓情况均提高。除“无偿献血全过程均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材,不会感染疾病”、“献血后应该注意休息,多饮水;正常工作,正常饮食”两项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献血服务满意度 363例首次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满意度达100%,均表示愿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480例既往献血者,献血服务满意度达99.1%,满意475例,一般4例,无不满意。高于本站连续三年献血服务综合满意度平均98%的结果,有471例献血者表示愿意定期参加无偿献血,9例表示愿意看情况需要再次参加献血。

2.4 献血中不良反应 843例献血者中仅6例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0.7%,均为轻度,多为首次献血者,且发生在血液采集后。

3 讨论

精细化护理强调工作中要精、细、准、严,每一个工作环节[5],做到精益求精。要求工作人员为献血者营造整洁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此外,更注重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提升其满足感以及自我认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全过程顺利进行。

实行精细化护理干预后,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表明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准确理解无偿献血,更有助于献血者的保留。同时首次献血者,献血服务满意度达100%[6]。精细化护理干预后,仅发生6例献血反应,均为轻度,以初次献血者为主,与其心理紧张程度相关。并均发生在血液采集后,优于柏则蓉等研究[7],提示精细化护理可以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降低反应程度,延缓献血反应发生的时间。护理人员通过观察,在献血反应发生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延缓献血反应发生的时间,保证血液采集过程顺利进行。精细化护理以献血者为中心,在献血全过程给予护理和服务,能够及时预防和处理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出现的不舒适感,对其进行科学讲解和正确引导,告知诱因,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减轻反应程度,延缓反应时间。

精细化护理服务,更能体现优质护理的要求,是现代化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出医务人员对献血者的人文关怀。让献血者每次献血过程成为享受文明服务、接受文明教育的过程,激发其自愿献血的主动性[8],从而有效的稳定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推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初筛献血者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