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是什么?

2018-01-13 04:06崔新有
终身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办学转型

□ 崔新有

自2010年10月以来,以“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为任务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渐次拉开改革序幕,这既是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的实践探索。显然,“1+5”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必须为2020年建立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提供实现的路径和模式,同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阶段进展和显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发展目标,作为以推进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发展重任的新型高校,开放大学更要从国家战略、使命担当的角度反思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深入实践的命题,并在规划发展与路径探索上实现创新。

一、新时代开放大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新使命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教育事业是民生之首,由新时代、新思想引领的教育发展战略一方面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要聚焦在教育自身的内涵发展尤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涉及教育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结构等基本要素。这一战略要求为新时代开放大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以及产业转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叠加形成的发展态势,使得各行各业都在加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且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和即时化的发展趋势,而社会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来看,2016年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在籍生规模约为800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00万人次,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800万人次。[1]依据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将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规范发展,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亦较为突出。例如,由于直接面向成人的继续学习需求,本应对社会需求信息最为敏感,然而,大多数高校和继续教育机构仍在遵循原有的规则与路径。可以说在继续教育市场,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复杂无序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及顽固僵化的办学思维,使得这种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加倍放大。事实上,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组织、支持服务、办学规模和质量评价等诸多问题促使我们必须从更高层面去思考办“好”继续教育的真正内涵。

开放大学是国家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战略新目标,为开放大学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对教育服务供给的内容、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随着改革试点任务的深入持续推进,开放大学建设在实践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开放大学应该如何面对事业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我国开放大学试点实践及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

我国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来的。2011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率先提出“办好开放大学”。随后,开放大学建设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立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项目之一,并相应地纳入政府责任体系。2012 年起,国家开放大学以及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省承担试点任务的开放大学挂牌。2016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经过5年的改革试点工作,“1+5”试点高校按照“边解读边实践,边实践边解读”的思路,依据自身发展实际,稳步推进从电大向开大的战略转型,在办学功能定位、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建立等方面积极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聚焦重点任务,以学校的中心工作为牵引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和改革建设;江苏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和广东开放大学强化并落实新型大学办学特征,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云南开放大学以办学模式创新为主线,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北京开放大学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为突破,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各试点高校推进新型大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取得的明显成效,为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在转型的深入和持续推进中,开放大学也面临着诸如政策模糊、体制束缚、观念更新、体系重组、技术融入等挑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有政策的模糊性,使得电大系统转型升级的路径及模式不清晰,开大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明确。根据国家部署,电大向开大转型,承担试点任务的 “1+5”所电大先行试点更名,全国电大系统由以前的一元结构,变成了开放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并存的二元结构。但国家政策并未明确,电大系统的转型是全系统统一模式转型还是个体模式转型,这种转型模式的不确定性和二元结构管理体制的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处理,使得未承担试点任务的开放大学在是否转型、何时转型、如何转型上面临重要的挑战,产生或密切关注跃跃欲试,或消极等待观望彷徨的犹豫状态;已经承担试点任务的开放大学,在转型的具体任务、转型的时间点等方面缺乏确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转型的预期目标不够明确。

二是办学任务由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向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转变,给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任务带来了严峻挑战。作为开放大学的前身,广播电视大学长期以来主要承担的是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为社会提供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服务。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后,按照教育部的文件,“开放大学坚持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并举”。也就是说,开放大学既承担着以前的学历补偿教育,又承担着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其中尤以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为主,其面对的教育对象也更加多元多样。这给开放大学建设带来了重大的挑战,毕竟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者的办学理念、发展机制不同。[2]作为一所长期以来以学科课程教学见长、以学历教育文凭获得为主的成人教育机构,如何转向以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为主、以提升精神教养见长的社区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必须经受自身功能转变、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等一系列脱胎换骨式的改革。[3]

三是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变,带来的思想观念和运行机制上的挑战。原有的电大系统办学权过于集中,行政指令和行政化管理的色彩较浓,长期以来习惯于自上而下共同实施某一种办学项目,在实践中强化并形成了“五统一”式的具有电大特色的运作模式,导致地方电大缺少办学自主权和积极性,过分依赖中央电大的教学指导和统一管理,缺乏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建设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随着转型的推进,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开放大学必须增强自身的主动性,从原先“等靠要”的思想向积极作为转变,提高自身独立办学能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能力、课程资源建设水平以及科研实力,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及学习者群体服务的适切性、灵活性和主动性,自觉主动承担起改革试点任务。

实践呼吁理论的支撑。我国开放大学在转型实践中呈现的丰富多彩、模式多样的发展状态,以及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需要研究者和实践推动者积极回应。如何回应?需要回归问题的原点——开放大学是什么,将认识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统一起来,获得更为明晰的答案。

三、实践需要回归的原点:开放大学是什么?

“开放大学是什么”的问题,具体包含:作为一所大学,开放大学承担着什么样的重要使命?作为一所新型大学,这类学校具有哪些最本质的属性?作为一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学,其发展目标定位是什么?以及开放大学如何成为一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意味着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没有现成的结论,是一个需要理性不断反思、实践反复检验的过程。

1.对大学使命的基本理解

大学使命是大学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克拉克·科尔提出,大学既要对现实的社会问题给予正确的解答,又要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作出预测。

大学的使命和功能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大学创立初期培养学生是其最基本的使命;1810年随着洪堡创建柏林大学并首次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科学研究成为了大学的新使命;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依托大学雄厚科研力量崛起的美国硅谷,将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21世纪,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软实力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下,大学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功能凸显出来。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再到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的功能不断延展丰富,大学的使命越来越重大。

2.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

创建开放大学的宗旨在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一所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使命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既承担普通高校所具有的办学使命,更要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和学习需求,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教育模式,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开放大学的活力与生命之源。开放性集中体现了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开放大学的本质特征。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高校,开放大学更加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培养模式的开放、管理方式的开放和教育资源的开放,努力为每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和服务,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平台和社会化服务。

开放大学采取“人人、时时、处处”的开放办学模式,可以有效满足学习主体多元化和学习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为不同学习主体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满足学习主体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2)区域性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顺应教育发展规律和要求、获取外部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开放大学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独立设置的高等学校,承担着积极支持地方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培养适用人才的重要任务。为此,开放大学建设须凸显区域性特征,主动融入地方主流教育体系,始终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自身的本质属性。

(3)系统性

系统性是开放大学与生俱来的属性。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已运行三十多年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转型升级。这个系统已经形成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在远程教学基础设施、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已有相当水平,且分工协作,运行有序,相互依存,富有一定特色,是开放大学办学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系统性的办学优势,使开放大学的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延伸和扩展到各级各类城市以及农村,为开放大学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面向各级各类人群的教育服务、增强服务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开放大学主动构建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系统性、体系化的实体依托。

3.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

开放大学的定位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开放大学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树立开放、灵活、优质、便捷的办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办学形式、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从政府对开放大学的定位可以看出,开放大学首先是一所大学,承担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同时,开放大学从成立之始就被赋予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因此,开放大学既是开放的大学实体,又是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和全民学习的服务平台,是“大学、体系、平台”的三位一体。

(1)开放大学是一所大学,须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大学实体建设

开放大学作为独立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首先是一所大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办学自主权。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它“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办学实体,具有高等学校的基本属性,承担高等学校的办学职能与主体责任。加强实体建设,强化主体责任,是开放大学必须首先要明确的办学定位。

为此,开放大学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区域性发展的现实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并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加强师资、课程、教学以及院系等的实体化建设,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开展;要在获得独立的本科专业办学权及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把质量理念引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范畴,融入开放教育的模式,确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质量思维和观测维度,加强过程性和动态性的质量监控措施,探索并构建开放性和社会化的质量评价模式。

(2)开放大学是一个体系,须构建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服务功能

“深入探索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在新时期交给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大学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所奉行终身教育理念,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支撑作用的大学,开放大学不同于普通高校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既是大学又是体系。开放大学实行系统办学,其办学系统拥有覆盖全省的办学网络,具有体系、机制、资源、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是构建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优势所在。其办学体系和办学功能的区域性全覆盖,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系统性、体系化的实体依托。在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开放大学必须自觉地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为主要任务,承担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服务功能,致力于终身教育发展的模式探索和机制创新,努力把终身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3)开放大学是平台,须发挥全民学习平台的服务功能

开放大学承担着区域开放教育的主体责任和社会教育的领军责任,其教育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各级各类人群,覆盖面广量大。为此,开放大学须主动将服务功能向各级各类社会人群覆盖,致力于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坚持向社区延伸,拓宽信息推送渠道,打造资源整合平台,建设一个集约化、智能化、成本低、效益高、覆盖广,体现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云平台,建成完善数字化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汇聚满足全民学习的教育资源,为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探索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 以开放大学为枢纽,进一步优化整合相关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探索成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贯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开放融合,克服体制性的障碍,为广大市民的终身学习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切实履行发展社会教育的领军责任。

四、展望未来:开放大学应该怎么做?

开放大学建设是一个探索创新、锐意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的过程。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开放大学必须立足服务地方的发展定位,坚持终身教育的服务方向,强化自身主体责任,凸显和发挥信息化优势,加强多元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坚持深化探索的实践路径,实现学校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1.开放大学必须坚持终身教育的服务方向,坚定面向公众的服务定位

开放大学作为一所以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新型高校,以所有社会成员作为服务面向。面对复杂多样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放大学必须坚持终身教育的服务方向,坚定面向公众的服务定位,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开放的教育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有机统一和顺畅衔接。

首先,针对学校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开放大学要探索健全“宽进严出”的注册入学、弹性学习制度和终身学习制度。通过提供“人人皆学”的学习机会,实现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的目标,使学习者在学习方式上不受时空限制。二要注重开发和汇聚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开发多种适合学生网络学习的工具和软件,创设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增强自主学习的交互性和有效性。三要实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模式,发挥学分银行作用,推动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横向沟通,实现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成果之间相互转换,铺设灵活便捷畅通的学习途径,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提高公民综合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作贡献。同时还要坚持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办学水平。

2.开放大学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于开放大学来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四个服务”,就必须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化、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作为根本的依据,把人才培养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将学校建设成为地方职业化、应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

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目前主要以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这两类教育都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为此,开放大学必须立足地方,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坚持“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总体培养规格,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精深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努力促进社会成员素质完善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职业化、应用型的人才支持。

3.开放大学应发挥信息化优势,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提高在线服务水平

信息化是开放大学的显著特征和主要标志。开放大学及其前身广播电视大学,长期坚持开放教育发展与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有效地满足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必须致力于信息化能力的建设,推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在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探索新型教育供给方式,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意见的实施,给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开放大学要积极顺应发展趋势,把“互联网+”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增加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供给、促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推进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具有信息化特征的网上学习与支持服务模式,进一步彰显新型大学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特色。一是加强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建成各类数字化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要积极创设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教学导学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过程性、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三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促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突破时空制约,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理想。

4.开放大学应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充分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化办学

开放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面向社会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大学,其建设只有依托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才能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

开放大学要凸显平台意识,崇尚开放合作的理念,搭建具有承载能力的系统平台,向社会教育机构开放,从自成体系转向通过“立交桥”与其他教育形式广泛融合并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此,学校一是要加强社会化办学,通过联盟、共建等形式构建集团化运作的合作发展模式,充分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要发挥体制机制和系统办学优势,与各类高水平在线教育、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形成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共建共享、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办学模式;三是要发挥开放办学优势,坚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谋划未来,借鉴吸收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积极推进师资、课程等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总之,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并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开放大学办学和服务,在合作中整合相对优势,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彰显新型大学的优势。

中国的开放大学建设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也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开放大学应审时度势,调整自身的功能、职责,坚持高等学校办学定位,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同时也必须注意,开放大学建设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推进的过程,各地的开放大学建设应根据实际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开创稳步推进、多元发展的新局面。在促进学校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开放大学要增强先行先试的使命感,积极推进开放办学,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积极主动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大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积极统筹、利用和开发社会资源,充分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实现学校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办学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国终身教育的回顾与反思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国外终身教育立法对我国构建相关机制的启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