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学良+胡颖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以附属医院为抓手,创新“一线三层九共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国内同类型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医药卫生
课 题:本文系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新职教体系下医药卫生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课题编号:2015JSJG604)研究成果。
当前高职教育的改革重点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用人单位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通过组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性专业技能,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融通、让学生获得就业技术岗位和职业领域必需的职业能力的根本方法,学校负责教学,企业参与培养,校企高度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将产学研合作政策机制转化为高职校企合作教育机制,吸收社会公共资源成为高职教育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获得技术岗位和职业领域必需的职业能力。然而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困境
学校和企业是两种独立的社会组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追求的目标和承担社会责任也各不相同。学校致力于培养人才,而企业则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更关注于投入产出比。尤其像医院等医疗服务单位,由于其特殊性,参与学校教育往往缺乏教学经验、缺乏精力和动力,更为困难。
1.政府政策主导作用不够
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推动下,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少地区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校企合作条例,对本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推动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政策发文多属于倡导和鼓励方面的行政条文,执行起来力度不大;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规定和要求还比较保守,财政投入有限;重合作数量、形式,考虑校企合作的措施少,不足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院校适应能力不强
由于不同的企业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尽管定期召开各类会议交流,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等方面不能与企业无缝对接,学校为企业着想的少,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和资金的投入也很有限,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长远发展。
3.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
虽然国家号召高职院校广泛实行校企合作,但是由于政策保障不到位,企业的参与度不够,缺乏动力和积极性。而大部分的校企合作也是停留在一纸协议,一年一会而已,或合作项目成立后,企业只是提供一定的资金、设备,而没有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决策、管理和教学中。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是一个由初步到成熟、由松散到紧密的过程,浅层合作是由学校主导、靠感情联络为主的形式合作;中层合作是院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企业向学校捐赠,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合作;深层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互相渗透,形成利益共享关系的合作,建立横向联合体。理想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应该是学校为企业提供新员工培训,攻克技术难关等理论服务,而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指导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进而实现双赢局面。只有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和先进的合作模式,才能保证更广泛更深层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校院企多元深度合作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创新了“一线三层九共同”人才培养模式。
1.成立校院企合作机构
首先组建了由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江苏医药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以深化合作办学为宗旨,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目标,再建立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院企合作理事会;并在校院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分别成立护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等12个专业的校院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由专业带头(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各方代表成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机构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问诊把脉。制定章程和专业建设反馈机制,为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专业建设提供保障,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环境。
2.创新校院企合作机制
为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院企合作,促进合作多方紧密联动,贯通校院企融合培养之路,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主线,以校院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的目标层、执行层和评价层为核心,以校院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承担理论实践教学、共同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同评价教學质量、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共同加强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为路径的“一线三层九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校院企多元深度合作机制。
为切实贯彻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线三层九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合作机制,在目标层上,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新专业论证、专业研讨会确定培养目标,讨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合作开展订单人才培养等,确保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健康中国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执行层上,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承担教学任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库和优质教材、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合作进行教科研项目等,确保产教深度融合,有效保证了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医疗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五个对接;在评价层,在完善校内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多维评教、兼职督学监控课堂教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定期进行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调查、合作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工作,形成对人才培养质量公正客观评价。endprint
三、创新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线三层九共同” 多元合作机制促进了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具体有:“院系合一”共生共荣的“子实体”;共建共享共赢“互联体”;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情境三融通,校内学习、校内—医院见习、校外基地实习三个阶段的递进培养的“三融三阶”的人才培养模式;“医工复合、双证融通”等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典型案例。
1.创建“子实体”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利用直属苏州华夏口腔医院组建了口腔系、利用直属苏州市眼视光医院组建了眼视光系。医院和系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形成了“院系合一”的“子实体”。直属医院作为学院的附属机构,既隶属于学院管理进行人才培养,又承担对外医疗卫生服务,与学院同根连枝,共生共荣,犹如“子实体”。
两所直属医院凭借医生即教师、医院即课堂的资源优势,“子实体”成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载体、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有效训练的重要平台。因为是直属医院,为教学提供地利之便,学生可以方便地到医院进行见习和实习。作为教师的医生还具有参与教学的天然主动性和责任感,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质量监控、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很好地实现了共同参与,促进了医教协同的“一体化”办学,实现了教学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相互融通、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实现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2.创新“互联体”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分别与两所具有较高医疗水平和明显特色的综合性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高标准建设的苏州市怡养护理院签约,建设成为非隶属型的附属医院。非隶属附属医院在行政上与学院互不隶属,但是又与学院建立有紧密的教学、科研协作关系,具有附属医院的基本条件与功能,既是承担医疗服务、医学科研的主体,也是承担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教学基地。形成共建共享,相互合作的“互联体”。
这是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建立紧密型、规范化临床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园里有病房,病房里有课堂”的良好育人环境。在专业共育、教学互动、师资互聘、基地共建、社会服务和就业创业等六个方面推动校院之间全方位的共建共享,形成医院与学院之间深度融合、合作共赢的“互联体”人才培养模式。
3.创立医院办学的“院中校”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先后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签约建立“院中校”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校院企合作办学理事会聘请江苏省疾病预防朱凤才副主任担任名誉理事长,共同研讨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兼职教师队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学制采取“1.5+0.5+1”模式,其中1.5学年在学院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0.5学年安排学生直接入驻江苏省疾控中心,由江苏省疾控中心组织教学实施,双方共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卫生检验与检疫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最后1个学年由省疾控中心负责安排学生在省和省辖市疾控中心顶岗实习。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在医院内建立起检验教研室,固定学生课堂教学教室,由该院检验科主任和行业专家在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中、借助真实的临床检测设备、利用真实的医学检测标本开展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学生毕业即可顶岗工作。此外在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方面,吴中人民医院检验科参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合作开展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和优秀临床案例编写,组织安排学生周末临床见习,与学院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捐资助学设立奖学金等。
四、思考与讨论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在“一线三层九共同”机制的指导下,创新了一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运行中取得了互利双赢、不断拓展、不断深入的局面,同时也给了笔者一些思考。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绩效缺乏客观评价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的实现,由政府部门主导,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实施,其绩效应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不同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进行第三方多元综合评价,可获得相对较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而目前仍然是自我评价或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为主。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文化”支持
没有“文化”的支撑,校企合作就空有其“型”,双方难以统一思想,缺乏有效的融合沟通,这是造成其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就谈不上合作发展。学校有校园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学校和企业都需要求同存异,企业应深入了解校园文化,企業必须充分的理解校园文化,才能使学校的运行更加健康有活力。以校园环境和网络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加入企业文化的因素。引入企业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设立企业奖学金、建立企业冠名班,使企业文化更好的融入校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政府主导,以学校为主体,行业配合、企业参与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小军等.多元主体视角下的依存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6).
[2]汪建云.高职教育政校企协同合作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14(1)
[3]黄文伟.舒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体冲突的功能与实现[J].职教论坛,2012(3).
[4]邵军义.对企业集团文化整合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7(3).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