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英 姚俊 巴蕾 董飞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TSC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肿瘤的1%~3%[1],该肿瘤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预后极差,多数在确诊后半年至1年内死亡,早期诊断和准确选择治疗方案对PTSCC患者至关重要[2-3]。由于PTSCC的发病率较低,有关该肿瘤的临床和病理方面的报道较多,鲜有CT表现的文献报道,对其缺乏认识。因此,作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TSCC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探讨其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省台州市肿瘤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资料完整,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PTSCC 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7~79岁,中位年龄63岁。病程5d~6个月,中位病程2个月。13例因进行性增大的颈前肿块而就诊,3例因颈前原有肿块短期迅速增大而就诊;6例伴有疼痛,5例伴有进食梗阻症状,3例伴有呼吸困难,2例伴有声音嘶哑。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4例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确诊。
1.2 CT检查设备及参数 16例采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16层和美国GE Br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扫机完成扫描,扫描范围自颅底至主动脉弓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20 mA,层厚3~4 mm,层距3~4 mm,扫描螺距为1.0,16例均行CT增强扫描,以高压注射器由肘前静脉注入碘海醇80~100 ml(320 mgI/ml,1.5 ml/kg),延迟42s开始扫描。
1.3 图像分析方法 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不参考任何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情况下对所有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观察并记录病变的位置﹑大小﹑边界﹑数目﹑形态﹑密度及增强后病灶的强化方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当意见不一致时,通过相互讨论以取得一致意见。CT增强扫描根据CT值增加情况将强化程度分为:轻度:<20 HU;中度:21~40 HU;明显:>40 HU。平扫时病灶密度与正常甲状腺密度相比,分为低密度﹑等密度和高密度。钙化形式分为点状钙化(5~10 mm)﹑蛋壳样钙化﹑条状钙化。肿大淋巴结按国际7分区法进行分区[2],淋巴结转移CT 诊断参照以下标准:颈部淋巴结(Ⅱ~V 区)短径≥6 mm﹑纵隔淋巴结短径≥ 10 mm,气管食管沟(Ⅵ区)出现淋巴结,无论大小均视为转移。
1.4 病理检查方法 所有标本均行常规病理﹑显微镜下病理以及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抗体包括细胞角蛋白CK19﹑CCK1﹑CK4﹑CK20﹑CK/L﹑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所有病例的病理图片均由1名病理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回顾性分析。
2.1 影像学表现 (1)肿瘤部位及数目:16例共19个病灶,其中单侧13例(右侧10例,左侧3例,2例同时累及峡部),双侧3例。(2)肿瘤大小﹑形态和边缘:病灶最大径2.1~6.5 cm,平均(4.5±0.7)cm,其中<4.0 cm者7个,>4.0 cm者12个,病灶呈类圆形6个,不规则分叶状13个;病灶边界清晰4个,边界不清15个。(3)密度和强化: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5个,等密度4个;7个病灶呈实性,12个病灶呈囊实性。CT平扫病灶内见钙化者6个病灶(6/19,31.6%),其中3个病灶内见点状钙化,2个病灶内见蛋壳样钙化,1个病灶内见条状钙化。CT增强检查病灶呈轻中度强化13个,明显强化6个,其中1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4)甲状腺包膜以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16例肿瘤共19个病灶中,甲状腺包膜完整7个;甲状腺包膜不完整12个,肿瘤突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边缘模糊,其中5个侵犯食管,3个侵犯颈前带状肌,2个侵犯喉咽。(5)颈部肿大淋巴结:2例(12.5%)可见颈部肿大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周围的Ⅳ﹑Ⅵ﹑Ⅶ区,肿大淋巴结均呈囊实性,所有的淋巴结内均未见明显钙化,增强后呈环形强化,中心坏死。
2.2 病理组织学表现 大体病理上,肿瘤体积较大,16例肿瘤均无包膜,浸润性生长,常侵及气管﹑食管﹑喉周围组织等。质地较硬,切面呈灰白色或红白色,实性或囊实性,可见较大囊腔形成,囊内含有暗红色液体。显微镜下见甲状腺正常结构被破坏,甲状腺滤泡结构消失,癌巢由多边形瘤细胞组成,细胞浆丰富,嗜伊红色,核大小不一,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部分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及鳞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细胞角蛋白19(CK19)﹑CK/L呈阳性表达,而细胞角蛋白CK1﹑CK4﹑CK20﹑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呈阴性表达,在一些肿瘤可见到灶性CK7和CK18阳性表达。
PTSCC常为单发病灶,肿块较大时可见同时侵犯甲状腺两侧叶以及峡部。肿瘤最大径约3.0~8.0 cm,平均4cm左右,本组16例PTSCC共19个病灶中,单发13例,双发3例,病灶最大径2.1~6.5 cm,平均(4.5±0.7)cm,其中<4.0cm者7个,>4.0cm者12个。肿瘤具有广泛浸润的特点,无包膜,病灶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边缘模糊,容易浸润邻近的组织和器官。本组16例PTSCC共19个病灶中,病灶呈分叶状13个,边缘模糊,其中5个病灶侵犯食管,3个侵犯颈前带状肌,2个侵犯喉咽。CT平扫PTSCC呈低密度,肿瘤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广泛坏死而使病灶呈囊实性。本组16例PTSCC共19个病灶中,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15个,其中12个病灶呈囊实性。钙化少见,本组资料中CT平扫仅有6个病灶见钙化,与文献报道[5]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病灶内常见细颗粒状钙化有所明显不同,考虑可能与PTSCC病灶中的钙化为肿瘤营养不良所致,缺乏沙砾体,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病灶内钙化为砂砾体有关。PTSCC恶性程度高,肿瘤分化差,常引起甲状腺贮碘功能破坏或者肿瘤摄碘能力明显下降,增强扫描肿瘤常呈轻中度强化,部分肿瘤坏死范围广泛而使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本组病例19病灶中CT检查14个病灶轻中度强化,其中11个病灶呈环形强化。
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本组16例PTSCC中2例(2/16,12.5%)可见颈部肿大淋巴结,明显低于其他分化性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本组PTSCC颈部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于颈内静脉围的Ⅳ﹑Ⅵ﹑Ⅶ区,肿大淋巴结呈囊性居多,CT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中心坏死,与PTSCC原发病灶容易坏死﹑环形强化的表现一致,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综上所述,老年女性,边缘模糊﹑坏死明显,少见钙化,轻中度强化﹑环形强化的甲状腺占位灶,有助于提示PTSCC的诊断,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与周围气管﹑食管﹑血管等的关系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利于临床肿瘤分期,从而为患者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Livolsi VA,Merino MJ.Squamous cells in the human thyroid gland.Am J Surg pathol,1978,2(2):133-137.
[2] Sakai O,Curtin HD,Romo LV,et al.Lymph node Pathology:benign proliferative,lymphpma and metastatic disease.Radiol Clin North Am,2000,38(6):979-998.
[3] Moretz WH,Gourin CG,Terris DJ,et al.Detection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ith serum protein profile analysis.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134(2):198-202.
[4] Cho JK,Woo SH,Park J,et al.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in the thyroid gland: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meta-analysis.Cancer Med,2014,12(3):1396-1403.
[5] 罗德红,石木兰,李复,等.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