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探讨*

2018-01-12 23:17王宇雄
关键词:政治功能思想

李 丹, 王宇雄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0)

0 引 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 行为规范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 使之思想观念得到提升的过程。 文化则是文明的一种载体, 既包括物质文化, 也包括精神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关系密切,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 表现为: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文化, 它的各种观念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 它是一种文化形态, 以文化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最后, 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 对先进文化进行继承、 弘扬, 并通过教育进行文化的改造和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把文化作为载体, 以文化教育的方式, 引导促进人们对文化的感受、 认同, 进而实现文化的选择、 传承、 创新。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1]在现实社会中, 文化并不都是人类文明的精髓, 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 文化中既有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积极有益的因素, 也有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有所选择, 对于先进文化, 一定要积极推广利用好, 发挥其价值; 对于落后、 腐朽的文化坚决摒弃。[2]如此选择,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达到教育的目的, 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 有序发展。

在中国, 政治理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贯穿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儒家思想由于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受到统治阶级的尊崇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影响了中华民族长达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就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这次文化选择使得儒家文化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 统治阶级不仅从国家制度、 法律层面予以确认, 而且通过教育途径大力提倡和发扬, 使得儒家文化思想深入人心。 这种文化选择不仅长期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体现了统治阶级在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文化选择功能。

在西方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宗教、 历史、 道德、 政治演说、 通识教育、 新闻传媒等方式, 其中宗教成为西方国家的第一选择, 而且延续数千年不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 孤立主义情绪笼罩美国, 美国民众普遍厌战, 以罗斯福为代表的当政者清醒地认识到想置身事外绝对不可能。 因此, 他们想方设法地对全体国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思想说服。 罗斯福总统在他的演说中, 曾经生动形象地说, 战争如同瘟疫, 是可以传播的, 是可以传染的。 美国人最终在他们的思想教育下, 逐步放弃了孤立主义而选择了人道主义, 选择了正义, 其实质也是一种文化的选择。 这一时期, 美国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 无论从内容还是模式与方法, 都表现出鲜明的选择性。 西方国家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是以渗透的方式进行的, 文化选择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就已经完成。 如美国开展通识教育, 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 也不在于提高其学术水平, 而在于涵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以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为例, 哈佛大学曾经进行了四次通识教育改革, 其目的是把培养社会责任感、 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全都渗透到通识教育的过程中。 它在通识教育过程中做出了文化的取舍, 完成了文化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的形式传递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进而影响人们的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 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选取什么样的文化或选取哪种文化往往取决于文化的深层结构。[3]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指民族的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和心理结构等。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不断延续、 繁衍、 发展都是靠一定的文化来维系的, 最根本的就是靠文化的深层次结构, 它将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民族心理、 民族价值观、 民族精神等紧密地联系起来, 增强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内在动力, 保障民族的健康和科学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认为,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是人类文明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类是不可能超出他所寄居的文化传统和创造历史之外的。[4]470文化传统反映和代表着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整体意识和价值、 伦理的总倾向, 是民族文化的历史延续。 它不仅影响现在, 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到未来。 人们的思想行为受这种文化影响, 无法脱离历史窠臼。 只有充分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深层结构, 才能真正地理解不同的国家或个人面对同样的语言或行为却出现不同的反应。 此外, 实现民族情感、 社会价值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的主要目标, 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当然, 多元文化的存在是进行文化选择的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伴随着对文化的恰当择取, 如对资本主义文化不但没有全盘否定, 而且还采纳吸收了其合理的成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 必须在“一元主导, 多样发展”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如果背离, 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就会迷失方向, 那么文化功能的实现也会成为天方夜谭。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既有好的方面, 也有不好的方面。 我们必须要科学地加以区分对待,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优秀的文化能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激励人奋发有为。 如果文化传承上升到国家层面, 那么就会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 从而引导国民为国家目标努力奋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 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两种路径传承文化。 其一是传承知识, 也就是把先辈创造的包括艺术、 思想、 科学等内容的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给下一代; 其二是传承民族价值观念。 民族价值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 它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个体施加影响, 使其接受、 认同社会主流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载体发挥其作用, 脱离文化载体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不仅包括对人文、 科技、 历史、 道德知识的传承, 更主要的是对民族价值观的传承。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文化进行代际传递, 使得文化能被一代一代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最终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促进社会继续发展。 相反, 如果个体得不到先辈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那么社会文明就不可能延续和继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手段才能将前辈创造的灿烂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下一代通过接受教育将文化吸收进而转化为个人的固定认知, 这样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5]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递民族价值观念等重要文化观念, 实现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目的。 它把文化精髓传递给受教育者, 使得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展现出良好的素质和教养。 这种文化传承不等于遗传, 它传承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重要思想观念、 道德文化观念、 科学文化知识等, 并且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接续传承, 使得社会文明不断延续而发扬光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 社会主流文化正是通过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影响并塑造个体, 使其自觉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重要体现。[6]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 儒家的政治理论、 伦理思想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强大的理论武器和阶级统治工具, 而且是封建统治阶级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封建统治阶级通过德教, 继承和宣扬儒家思想来传递统治阶级的政治观、 道德观、 伦理观等, 并且在传递过程中传承和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7]如孔子删诗书、 定礼乐, 编写了中国古代德教的第一套完整的教材: 《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编撰这套教材, 是在古代文献典籍的基础上编辑而成, 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有选择的传承行为。 孔子教授《诗》的目的在于“兴、 观、 群、 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教授《书》的目的在于传承西周的政治文化; 教授《礼》的目的在于以礼教维持封建纲常; 教授《乐》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情操、 塑造学生的性情; 教授《易》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授《春秋》的目的则是为了宣扬孔子心目中的“大义”[8]。 春秋时代, 礼崩乐坏。 孔孟之道的初衷是通过教育去教化社会, 改变社会风俗, 改良社会风气。 后来这种教化通过不断完善, 延续至今, 不仅继承了上古时期及周朝的文化基因, 而且对原有文化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有两种形态, 即原生形态和次生形态。 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创立的学说。 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经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改造, 吸收了大量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已成为符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次生形态。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而且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进行相应的传承。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 “对中国的文化遗产, 应当充分地利用, 批判地利用。”“反封建主义的文化当然要比封建主义的好, 但也要有批判、 有区别地加以利用。”[9]212毛泽东思想大量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 特别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毛泽东思想彰显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精神: 人生态度方面, 他秉承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 信奉“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 军事斗争方面, 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兵家”思想, 尤其是继承了孙武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思想; 治理国家方面, 他继承了法家思想。

综上可知, 作为中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孕育出的新的理论, 这个理论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诠释, 使得这些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内涵, 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当前, 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子, 它通过兼收并蓄, 将一切积极的、 有益的因素吸收采纳, 促使社会主流文化的融合、 创新和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说, 思想政治教育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促使文化不断进行超越性创新, 并且每一次创新都超越原有的文化形态, 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 是从具有多种文化素材的素材库中选取一些符合自身需要的文化素材, 精心构造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形态, 在构造的过程中, 必然会展现出创造性、 创新性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从文化视域来考察,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历史: 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 解放时期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无不伴随着文化的进步与创新。 每一次的文化进步与创新, 都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 人们每一次思想的转变, 都是一次思想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育人。 所以它的文化创造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来体现, 这些创新型人才都具有超强的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了其创造功能。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创新能力不但得到提升, 而且使得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使得他们更有创造的热情和思想动力, 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创造和创新的实践中。 此外, 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学术环境,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文化创新能力。 “文革”时期就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歪曲和错乱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直到邓小平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 提出了改革思想文化, 并最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令人窒息的社会舆论氛围, 营造了一种开放、 包容的文化氛围, 为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其实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教育的目的就是倡导“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政治风气, 教育的结果就是把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从禁锢状态下解放出来, 奠定了中国今后几十年科技、 教育、 文化发展的良好的政治氛围和舆论氛围。[10]364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创造功能的实现, 还需要有效的文化交流作为支撑。 文化交流虽然使得自身文化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挑战, 但是也可以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华而激发文化创造的生机。 文化交流的最大意义, 就是促使各种文化不断地分解、 吸收、 融合、 重构, 最终达到最优化组合。 不同文化显示出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渗透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内容和方法。 通过彼此文化间的交流, 加强对不同文化内涵、 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在文化的相互碰撞中, 相互学习, 互相借鉴, 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的原则, 整合出具有自身特质的思想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创造功能从而实现了文化观念、 文化精神、 文化价值的创新。[11]中华文化就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历久弥新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和文化创造功能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文化选择功能是前提; 文化传承功能是扩展; 文化创造功能是升华, 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的最终落脚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不是一层不变的, 它将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变化, 这对于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1] 银洁. 传统文化中人文情怀在现代思政教育中的需求[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2): 49-50.

[2] 姚小玲, 李悦池. 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N]. 北京日报, 2017-03-20.

[3] 李程. 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3.

[4] [德]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 韩磊, 万科含. 以传统文化涵养思政教育[J]. 人民论坛, 2017(24): 120-121.

[6] 章剑锋.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塑造[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3(1): 199-202.

[7] 刘恩铭.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D]. 广州: 中山大学, 2008.

[8] 兰岚. 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 长春大学学报, 2014(10): 1431-1434.

[9]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8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10]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11] 周鸣. 文化冲突中的心理演变与思政教育的自觉策应[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2): 39-43.

猜你喜欢
政治功能思想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