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黑龙江省七台河七煤医院有限公司,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停滞凝结,静脉回流困难,引起下肢水肿、疼痛、色素沉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1]。脑中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急性深静脉化脓性继发性血栓形成。采用血塞通加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2例。现作如下报道。
2015年4月~2017年4月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2例,其中脑梗死27例,脑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全部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均为单侧肢体受累,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对照组应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10 mL+Ns 250 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400 mg+Ns 250 mL静滴1次/d,2组疗程均为14天。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检测血流变,进行患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超声检查分为完全闭塞、部分再通及完全再通,并计算再通率,再通率=(治疗前完全闭塞例数-治疗后完全闭塞例数)/治疗前完全闭塞例数×100 %。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后站立或行走很长一段时间,肢体无肿胀,彩色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无返流;效果:症状体征消失,站立或行走后很长一段时间,肢体微肿,彩色超声检查深静脉光滑但阀功能被破坏有轻中度返流;有效:症状减轻,肿胀基本补贴,颜色深静脉部分再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4%及再通率78.87%均高于对照组71.42%和60.00%(P<0.05),二者联合使用发生协同作用,共同发挥抗凝、降纤、溶栓、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局部及全身微循环作用。
急性脑卒中的原理是改善脑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挽救缺血半暗带,缩小梗死面积,减少脑水肿,预防并发症。它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中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集、磨浆、血液稀释,与脑保护。应注意调整血压,慎用降压药物,支持氧气和通气,必要时辅助通气,减少颅内压,预防感染,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褥疮,加强营养。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急性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干扰感知麻痹后,弱的血液高凝状态,卧床不起,血管壁损伤的不同因素,引起细胞因子的损伤,导致DVT的发生。目前,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同时抗凝有抗血栓作用,并有一些副作用出血。然而,在出血和其他紧急情况下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可以迅速逆转其抗凝作用[2]。
血塞通主要成分是血塞通中药提取物。药理研究证实,该药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优于阿司匹林[3]。它已被证明,血塞通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4]。
曲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曲克芦丁,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含量,促进新血管生成和促进侧支循环。对抗5-羟色胺和缓激肽诱导血管损伤的拮抗作用可保护内皮细胞,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的水肿。临床研究表明,脑蛋白水解物的使用可以减轻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血栓性静脉炎引起的各种水肿、毛细血管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两个组合的协同效应发挥抗凝作用磨浆、溶栓、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局部和全身微循环。因此,血塞通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脑卒中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它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可靠。是治疗中风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1]欧永强,梁丽芸,岳锦明,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的临床表现及对近期预后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43-44.
[2]彭书玲,郭兆安.三七总皂苷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1):63-64.
[3]曹 洪,张 颖,张功礼.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医正骨,2008,20,(5):6-8.
[4]付远清.曲克芦丁的药理性质及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