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坤
(松原市吉油总医院江北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的常见的心脏病。我国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诱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近年来,我国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逐年攀升,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更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毋庸置疑的是,良好的护理有益于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因而深入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有着强的现实意义[1]。为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佳护理方法,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内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指征[2],可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其中有67人存在合并疾病,如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病。基于患者入院的奇偶顺序将之分为实验组(奇数组)和对照组(偶数组),每组50人。实验组内,女性26人,男性24人,患者年龄69.5~84.3岁,平均(76.4±9.6)岁;对照组内女性27人,男性23人,患者年龄70.0~83.2岁,平均(77.0±10.4)岁。实验纳入的所有患者均签订了实验同意书,同意配合实验的各项内容;排除标准为患者不愿意参与实验,存在精神类疾病或其他实验参与情况,且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即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预见性的心理干预、预见性的的病情护理干预、预见性的出院后护理干预等。
(1)护理有效性:密切观察患者临床,基于患者的临床确定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患者分为两类,以“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且无不良问题发生”为“有效”,否则为“无效”;(2)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
本实验获得的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同类型计量、计数比较分别使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依次为90.00%(45/50)、86.5±7.8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依次为72.00%(36/50)、75.3±7.4分。在护理有效性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其中,x21=5.26,P1=0.02<0.05,t2=7.37,P2=0.00<0.05,有统计学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慢性肺心病的90%,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样,但最常见的原因是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老年患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对象,由于中老年患者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加之该病会影响患者排痰,一方面会加重患者病情,另一方面还会诱发患者出现其他类型的并发症[3]。积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十分重要,良好的护理有益于提升治疗效果,然而常规护理在护理方面存在较多局限,患者因此容易出现不良问题,因此优化常规护理必须提高护理的预见性,对患者的各种不良问题进行预防。本实验对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0.00%、86.5±7.8分)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对应指标(72.00%、75.3±7.4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数据充分说明“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常规护理”的护理效力,具备强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因而应该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