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林清,袁 霄,宋 霞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颈性眩晕是受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的影响,发生运动的错觉,颈性眩晕临床表现为头痛、耳鸣和颈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心悸的症状。若不能及时采取治疗干预措施,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数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5%以上。因此,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方法和针对性护理方法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5.43±1.87岁。研究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4.77±1.53岁。
参照组: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一旦患者发生颈性眩晕症状,应立即引导患者卧床休息,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应为其安排隔离病房,营造绝对安静的病房环境,防止患者因受到外部喧闹刺激的影响,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护理人员应对病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合理设置床垫的软硬程度,创建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检查流程的知晓程度,告知患者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在确保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提升患者的空间感。(2)由于患者对颈性眩晕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的影响,加之陌生医院环境的影响,容易加剧患者的恐慌心理。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护理人员应始终秉持人性化护理理念,增加与患者的沟通频率,了解患者的焦虑所在,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降低患者的焦虑感。(3)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律不齐、大量出汗、头晕头痛以及恶心的症状,应立即上报主治医师,并根据主治医师的意见采取相应措施。(4)确保患者休息充分是缓解颈性眩晕症状的有力保障。护理人员应合理设置患者的枕头高度,对患者的不正确睡姿进行纠正,教授患者正确的站姿和坐姿。(5)护理人员应尽量提升患者饮食的清淡性,增加水果和绿色蔬菜的摄入,严禁摄入刺激性食物。(6)护理人员应提升对功能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增强脊柱结构的稳定性。
观察患者的护理质量。
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参照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低于研究组,证明在护理颈性眩晕患者的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s)
组别 n 基础护理 服务态度 责任心 综合护理 护理流程 综合评分研究组 38 16.98±0.25 15.56±0.36 17.34±0.44 15.99±0.49 18.42±0.56 89.67±1.15参照组 38 11.04±0.11 10.23±0.77 11.34±0.45 10.25±0.22 11.36±0.33 50.46±1.0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颈性眩晕患者在发病时会感到手边的物体出现旋转运动的幻觉,颈椎动脉供血不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发病机制,头晕、颈肩痛是颈性眩晕患者的主要表现,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心悸症状。有学者认为,颈椎病是颈性眩晕的主要致病因素,但不良颈部姿势和颈部外伤也会加剧颈性眩晕的发生概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实现对颈性眩晕的有效预防,应及时纠正不良睡姿、坐姿和站姿,在驾驶过程中应佩戴安全带,避免因急刹车导致的颈部外伤,降低颈性眩晕的可能性[2]。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对颈性眩晕疾病的有效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护理工作,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引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增强患者对颈性眩晕症状、治疗以及护理方法的掌握程度,实现对头晕头痛以及颈部疼痛症状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