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亚丽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濮阳 457000)
阑尾炎是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肌紧张,同时合并肠道症状,如果没有及时实施干预措施,很容易发展成阑尾周围脓肿[1]。本研究分别对6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对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两组患儿均合并腹泻症状,同时伴有里急后重感,精神状态较差,部分患儿表现为膀胱刺激病症,小便频繁、尿量少、尿色发黄。经临床检查,所有患儿都有腹膜刺激表现,32例患儿可扪及右下腹的包块,36例没有包块。经B超检查显示,其中45例患儿的右下腹出现(4.17×2.53)cm~(7.62×6.16)cm的炎性包块。通过立位腹平片检查,14例患儿出现肠梗阻,2例气腹。观察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12岁,平均(9.27±1.43)岁;腹痛时间2~6 d,平均(3.78±0.41)d。对照组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9.54±1.16)岁;腹痛时间1~5 d,平均(3.63±0.29)d。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联合应用三代头孢和甲硝唑,连续治疗1~2周。治疗过程中按时进行血常规、B超检查,如果患儿无腹痛,腹部的压痛很轻微,B超检查显示阑尾脓肿体积缩小,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可出院。如果患儿在治疗2天后症状没有任何减轻,同时白细胞计数增加、体温持续上升,合并脏器功能损伤,则果断实施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脐下缘置入5.5 mm的穿刺器,常规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再于左侧腹、下腹部分别置入5.5 cm的穿刺器,仔细观察腹腔状况,有无脓液、大网膜有无粘连以及盲肠、回盲部肠管的情况,探查阑尾周围脓肿的特点。用吸引器和无创伤钳分离腹壁、大网膜、肠管之间的粘连,脓肿壁可采用钝性分离,也可以采用电钩分离,彻底抽吸脓液,然后分离阑尾。使用超声刀或者电钩割断阑尾系膜,使用1~2根2-0型号的微桥线结扎阑尾根部,于微桥线上方的0.5 cm处将阑尾切除,电凝处理阑尾残端。从穿刺孔拽出阑尾,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彻底的冲洗腹腔、盆腔,如果冲洗液清亮则表示冲洗彻底[2]。吸除冲洗液,在右下腹置入引流管,从腹壁的穿刺孔引入,如果水肿严重无法结扎,可以通过微桥线8字缝合阑尾根部的盲肠襞,若有需要,可再放置盆腔引流管。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18±10.93)h、(4.25±2.05)d、(6.74±1.76)d,对照组分别为(73.26±11.48)h、(6.48±1.87)d、(11.71±2.39)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28,P<0.05;t=14.972,P<0.05;t=15.187,P<0.05)。
传统开腹手术受到术口的限制,很难彻底的冲洗腹腔,以至于术后感染扩散,甚至诱发脓毒血症。正因如此,临床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常采用保守治疗措施,但仍然存在局限性,比如疗程长、复发率高等[3]。腹腔镜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用多个科室的外科手术治疗中,腹腔镜下的手术视野更加清晰、直观,有助于短时间内清除腹腔中的炎性渗出,减少残存的阑尾脓肿。
综上所述:在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治疗中,推荐采用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