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慢性痛共病的机制: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2018-01-12 04:43:48闫海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病胶质海马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表现出的持续性严重的精神疾病。临床资料报道,PTSD与慢性痛存在共病现象,大约50%~67% PTSD患者遭受慢性痛的折磨。尽管PTSD与慢性痛的共病率很高,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最新证据表明,海马的免疫炎症反应参与PTSD和慢性痛的发病机制。考虑到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假设,应激引起的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是PTSD与慢性痛共病的机制。方法:(1)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模型:首先将大鼠束缚2 h,随后将其放入24℃ 水温的游泳缸(直径25 cm,高60 cm,水面高度为40 cm)强迫游泳20 min。游泳完后休息15 min,吸入麻醉至失去知觉。大鼠自然苏醒后放回饲养笼。(2)采用电子von Frey丝测定机械缩足阈值。(3)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测定焦虑样行为。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SPS大鼠表现出持续的机械痛敏和焦虑样行为。(2)与对照组相比,SPS大鼠腹侧海马的IL-1β和TNF-α含量增加,说明SPS引起小胶质细胞激活和致炎因子的积累。(3)海马注射米诺环素(小胶质细胞抑制剂)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致炎因子的积累,从而缓解SPS大鼠的机械痛敏和焦虑样行为。结论:应激诱发的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是PTSD和慢性痛共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该研究为PTSD和慢性痛共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共病胶质海马
海马
抑郁状态与慢病共病的老年人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及干预疗效
浅谈散偏汤合四逆散治疗偏头痛-抑郁症共病
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和NG2胶质细胞的特性
海马
“海马”自述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共病”问题概述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磁共振成像(2015年1期)2015-12-23 08: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