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8-01-11 08:42钟福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钟福莲

【摘 要】 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教师应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潜移默化的教学熏陶中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一、注重自主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倡导“以学定教”“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在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细绳、直尺和一些圆形物品。新课伊始,教师对学生们说:“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输了比赛,心中很不服气。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比赛,兔子围着直径为1千米的圆形跑道跑1圈,乌龟围着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跑道跑一圈,你认为这次比赛公平吗?”问题出示后,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分别算出圆和正方形的周长,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那圆的周长应该怎样计算呢?有固定的计算公式吗?学生们纷纷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进入到自主探究中。学生们想到了绕绳法,也就是用细绳绕圆片一周。也有学生想到了滚动法,也就是将圆片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圆片滚动的距离。学生量出圆片的周长后,非常兴奋,教师趁势引导:那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自主探索中,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教师自然地引出了圆周率,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发挥指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出示了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各一个,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自然可以判断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但圆柱的体积怎样求呢?学生们借助圆面积的探究过程,认为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于是,教师让学生拿出学具——等分的圆柱,进行动手实践。学生们经过动手操作,认为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所拼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发现所拼長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所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三、渗透数学思想,把握知识内涵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华和精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挖掘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抽象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套用公式,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而是引导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教师设计的习题是:①建筑工地运来一批钢管,堆放在一起,最上面一层有6根,最下面一层有17根,每相邻两层之间的钢管相差1根,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②1+2+3+4+…+100=?,显然,这样两道题目,学生没有学习过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学生运用连加。也是可以算出结果的,但耗时会比较长,但帮助学生构建“梯形面积公式S=(a+b)h÷2”这一模型来解决时,就会显得非常简便,感悟模型思想的价值。

上述案例,教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提升了学生的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希明. 数学思想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