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义衡
[摘 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考与思维的培养训练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巧妙设疑;分层递进;主题升华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6-0037-03
【案例背景】
近两年,南京市英语学科小组在教研员张老师的带领下,主推“跟上兔子”系列的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绘本内容有趣,配有图片,篇幅内容相对丰富且有一定的发展梯度。对此,有效的问题设计对绘本教学的高效引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有效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走进语篇,还能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水平,搭建了语言有效的输出运用平台。那么,教师应如何在绘本教学中巧设疑问?如何基于“问题”,让绘本教学课堂更精彩呢?下面,笔者结合最近在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所听的一节绘本教学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跟上兔子” a magic card
教学的主要目标:
1.能利用目标语“I think...is the best place. Because...”进行交际互动。
2.学会帮助别人,乐于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回顾:
Pre—reading:
在上课时,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话题互动,提出了第一个问题:“Whats your hobby?”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回答:“I like travelling. I like watching films.”从而渗透主题教学。然后利用经典儿童电影场景“阿拉丁神灯”“哈利波特”的魔法,引导学生说出愿望,并提出问题:“Whats your wish?”最后进行引导,导入愿望,利用目标句型“I want to ...”初步运用分享。
While—reading:
1.教师出示“Milu sees a magic card on the ground”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What places do you choose?Why?”接着,教师继续提出问题:“What places do they recommend in the story?”导入对文本的整体输入。
2.教师反馈第五个问题,文中Milus Day says: “Sydney is a good place.” 接着教师又提出了问题Q5:“Why?”引导学生简述悉尼作为一个好地方的理由,教授单词“Sydney,Sydney Opera House,nice sea,Australian football”等,并在黑板上完成思维导图。
3.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Sydney之后,接着又提出问题,Q6:“What about the other places?”另外,文中还提到了很多地方,教师让学生合作阅读P10~15,找出每个地方不一样的风景特点,并说一说。在学生反馈完之后,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Q7:“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y?”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用语言输出来展示。
4. Each place has its beauty. 教师自然过渡后,紧扣文本教学,又提出了一个问题Q8:“Which places does Miluchoose?”先让学生利用句型“Maybe...because...”猜一猜,再进一步操练文本的语言。
5.在主人翁Milu访问邻居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迷路的小女孩。于是教师提出问题Q9:“What will Miludo?”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学习的目标语言进行大胆地表达,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说一说Milu是怎么做的。接着教师又进一步引导,提出问题Q10:“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Milu?”学生积极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要对Milu说的话。
Post— reading:
文本学习接近尾声之后,承接课文创设的情境,教师创设了一个新的情境,如遇到有人迷路了,你会怎么做?然后抛出问题Q11:“If somebody needs help,what will you do?”让学生充分结合已知经验,内化文本所学,畅谈自己的行动,深化主题。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张magic card,提问Q12:“Whats your dream?”讓学生写到卡片上,与大家分享并结束本节课。
【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一位年轻的英语教师执教,在课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课后教研员张海燕老师高度评价道:这是一节很精彩的绘本教学课,精彩是因为它很有趣,能够以学生的视角带领他们感受世界的奇妙;同时也很有魔力,因为他不断地在帮助学生接近梦想;更是因为通过巧妙地设疑,不断地为学生创设语言输出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这就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笔者基于国内常用“PWP”的阅读教学模式框架,试着从“设疑提问,促进表达”入手,梳理精彩的绘本教学,并反思如下。
一、阅读前,“问”在学生的兴趣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前的导入尤为重要。游戏、比赛等形式虽然是学生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要想更直接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与故事有关的话题上,创设与阅读有关的情境,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巧妙地提问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前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巧妙地设疑,渗透目标语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和课前准备的求知当中。
本案例中,该教师仅仅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首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Whats your hobby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乐意展示,接着教师利用PPT出示“阿拉丁神灯”“哈利波特”的场景,营造magic的氛围,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教师再利用巧妙的设疑:“Lets make a wish. Whats your wish ?”然后利用目标语句型“I want to...”进行交际分享,学生兴趣高涨,都乐于参与表达和分享。由此可见,利用导入,初步渗透目标语言的方式,更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幽默。笔者在2012年9月到连云港参加江苏省小学英语教材培训时,一位教师执教的《The kings new close》的课堂导入给在座的每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 Show a picture of Liu Qian. He can do many magic. He is very clever. Do you like magic?S: Yes,I like it very much.T: I can make a magic.教师出示一个空的、透明的塑料盒子,展示给每位老师与学生看,再用不透明的布料遮盖好。T: I put some chocolate into the box. Only clever students can see them. Foolish students cant see them.教师拿着一个空盒子问:“Can you see the chocolate?”学生回答:“ Yes,I can see some chocolate in the box.”然后教师顺势导入《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一课的学习,恰到好处。
二、阅读中,“问”在文本的脉络点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既要突出其工具性又要体现其人文性的特点,既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以阅读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利用巧设提问、创设真实情境等方式为他们搭建运用语言的平台,也要基于绘本的本文处理,利用教师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有深度的思考,促使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1.巧设疑问,整体把握文本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整体输入有助于彰显故事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与理解文本,促进其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本课教学中,教师先是基于一张世界地图,挑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作标注,提出问题:“What places do you choose?”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操练目标语言“I think...is the best place. Because...”然后进一步提出概括性的问题:“What places do they recommend in the story ?”由此导入对文本的整体输入。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视频,在整体输入中收集、分析、处理和提取所需信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曾观摩过一节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阅读板块教学,授課教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两种动物的特征,从而概括出“The lion is big and strong. The mouse is small and weak.”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Will they become good friends?”学生的想象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回答得五花八门。S1: No. The lion will eat the mouse.S2: No. The lion will say“Go away,little mouse.”S3: Maybe the lion will say“Im the king of the forest,I wont be your friend.”…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整体输入文本,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故事内容的渴望就越强烈。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先整体感知故事大意,再引导学生分层阅读,了解故事的具体细节。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好奇心,带着期望享受阅读的快乐。
2.巧设疑问,分层递进文本
在文本的整体输入之后,教师要对文本的分层细节进行处理,在阅读教学中很有必要。它不仅能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内涵,感知、体会、学习文本语言信息,更能在这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课教学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首先学习了Sydney,在处理完问题“Why Sydney is the best city ?”之后,接着又提出问题:“What about the other places?”让学生合作阅读P10~15,进行模仿示范,找出每个地方不一样的风景特点,并写一写、说一说。接着,教师利用问题“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Why?”进一步巩固操练目标语言,然后再进一步利用问题“Which places does Milu choose?”让学生利用句型“Maybe... because...”猜一猜、说一说,变换新的情境,再次操练文本的语言,使教学又回到了文本,为下文教学做好了铺垫。再如,在进行译林版新教材的培训时,一位教师在处理五年级下册Unit 1《Cinderella》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也是利用巧设疑问,利用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内涵。在问题的引导下,创造出一节精彩的阅读教学课堂。
三、阅读后,“问”在主题的升华处
本节课除了语言交际的能力训练之外,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学完故事后,能够认同Milu乐于助人的行为,能初步了解乐于助人的方式,对自己今后的行为起到正确的影响作用。
本课教师在处理主人翁Milu帮助迷路小女孩的故事情节时,也是利用巧设疑问,如“What will Milu do?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Milu?If somebody needs help,what will you do?”等。这样步步深入,循序引导,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操练语言搭建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利用语言知识大胆表达,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教育理念,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学生的表达中,不时精彩生成。有的学生说:“Milu has the magic card. He writes “home” on the card. But I will not do that. I will call the policeman,then I put the card in my pocket,I want the card.”有的学生说:“I have a mobile phone. I can help her. I can call her parents...”最后教师总结:“When others need help,we should be a helpful and nice person.”由此深化主旨,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会与之一道熄灭。”我想,这种“养料”便是巧妙设疑。因此,教师应利用问题进行更多精彩的阅读课教学。
(责编 容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