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虹
摘 要:高校文化育人就是要通过“观念形态的文化”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保持觉察、更深入的自我认知、进一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以及重塑和检验自信心,这样才可以塑造学生更好的主体性及独立人格,才可以培育出更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沃土,最终使两者的结合达到完美统一,使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文化,更强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育人;全面发展;觉察;自我认知;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2B-0025-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是要通过“观念形态的文化”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个人思想和认识方面的塑造。
培养学生的主体原动性和独立人格,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课题。高校阶段是文化内化的关键时期,要更好地在高校推进文化育人,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人们保持觉察,更深入地提升自我認知,进一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以及重塑和检验自信心,才可以塑造学生更好的主体原动性及独立人格,才可以培育出更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沃土,最终使两者的结合达到完美统一,使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最终也成就了更好的文化,更强的文化软实力。
一、高校阶段是文化内化的关键时期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的兴起及其巨大成就,强调知识为本的“知识教育”,导致人的单向发展愈演愈烈。所有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的建立。在接受初等、中等教育的过程中,出于对知识的竞争,学校采取知识学习时间最大化的方式,将与学习知识无关的时间压缩到最小,使学生们逐渐变成了灌满知识的超级巨婴,使学生缺少遇人遇事发表及讨论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对人生需要的其他因素缺乏体会和积累,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作为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缺失的表现。
维果茨基关于社会文化的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首先是通过人际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实现的,他认为,认知发展的潜力受限于“最近发展区”(ZPD)。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完全离开家庭,进入独立生活的小社会,带着满满的知识积累,开始感受知识以外的自我与社会。以前积累的道德教育、理论教育知识都将在这里进行爆发式的体验、实践,与社会、与追寻自我感受的青春发生碰撞。经过不断地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学生将以前的知识经验化,同时在头脑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结构的形成和定位都受高校所呈现的“最近发展区”的影响,是文化内化的关键时期。
二、高校要引导学生学习保持觉察
文化育人需要深刻领悟和内化传承中的文化才能对其理解得更深刻,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觉察是一种可选择的工具。觉察,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感受、状态和期望,一旦习以为常的价值观、信念和教条背后藏着的潜意识的“黑匣子”的内容被觉察的光照亮,那些以前受控制的非理性的东西就可以消失了,它也意味着改变的可能性。
将文化育人的内容通过觉察的工具进行领悟,是一种有益的起点,是改变的开始。通过觉察,你知道你要不要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要怎样做,你知道你可以改变,也知道你可以不改变。经过这样的觉察之后所得的认识,是深刻的,是积淀的,是合一的。
三、高校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优势所在
“在人出生之前,大自然已经通过遗传的路径,在人身上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确立了 ‘人这一生命形式所展开的主要经纬”。由此可以看出,个人优势与教育之间的先后关系,个人优势是先在的,教育是后来者,“这种‘先在不只是时间上的,更是逻辑上的”。
现实的教育中很多时候不考虑人的优势,把人的成长和发展被简化为“输入”这样的单向手段。这种简单的高强度的教育方式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非常有“市场”,在功利性目的和“务实”价值观的驱使下,人的内在求知欲被极度削弱,主体性被抽离,而且还使教育越来越偏离其本真的轨道。发现学生的优势,再在优势方向上进行因势利导的系统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方面使得主体能更加享受文化带来的合一与推动,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继承的同时,更好地创新和发扬,使文化在优势的作用下更大可能的向前迈进与升扬。
四、高校要提升学生情绪管理水平
情绪,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离不开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在进行文化修养的培育中会经历各种复杂事件。不同思潮的影响、各种价值观的激荡、复杂社会现象聚集、多种舆论声音的混杂,更有少数别有用心之人,故意利用情绪管理漏洞,激起年轻人的情绪,从而酿成事端,挑起非议。有了情绪需要标明情绪并接纳;情绪应该如何自我调节;与人意见有了冲突应该如何深层次地去挖掘彼此的深层次需求,以期达到共赢;已经出现裂痕的关系应该如何修复;如何饶恕等等这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讨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性很强的方法。
好的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可以使我们在文化培育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情绪问题,避免走上歧路。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学习中更好地调节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习进度,使学生有更健康的心态和更充分的精力去促进文化的传承及创新。
五、高校要检验和重塑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在现实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越来越激烈,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才能自强不息,充满激情地去实现理想;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才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充满智慧,得当处理,为理想插上助力的翅膀;只有充满自信心的人,才能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充满幸福,感觉快乐。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因此,对于处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的高等教育时期,在大学生们走向社会的最后关口,在文化育人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重塑他们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有了这种自信,就可以做到推理合乎逻辑,立论充足有力,具有足够的信念去支撑自己的选择,多给自己打气;就有毅力有勇气,可以从成功里获得经验,从失败中增加自觉;也可以制定具体的目标,虚心听取他人评估;这样有着自觉意识的自信就能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和验证,最后不仅可以将观念与自信跟自己融为一体,还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信。
基金项目:本文受 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支持,受计算机学院文化育人示范课程项目支持。
参考资料:
[1]朱庆葆,王永义.以文化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J].江苏高教,2015,(1).
[2]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苗曼.天性引领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4]解小青.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与教育,2011,(2).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