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伟 王京 刘敏丽
摘要:我区自2014年开始在高职院校开办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为例,以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切入点,阐述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及特色。
关键词:高职;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机电专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2.080
我区自2014年开始在高职院校开办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我院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试办专科起点应用型本科专业,且已成功招收了2014级、2015级、2016级、2017级近400名学生。目前,招收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本科对应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冶金技术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本文以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为例,以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切入点,阐述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及特色。
1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1基本原则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高职专科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机电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能胜任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工作;本科机电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机械电子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能在机械电子工业领域以及更加广泛的其它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企事业运作管理及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而应用型本科作为高职教育的本科层次,则应兼顾高职的应用能力培养和本科的较强理论基础的培养。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机械电子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机械电子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能熟练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设备的改造与设计以及机电设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企业调研,归纳出企业机电类人才主要工作岗位有: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机电设备的改造与设计等。参照上述岗位任职要求,归纳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划分出“基本工作能力运用”,“机械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机电设备的改造与设计”五大行动领域,从而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
1.2动态调整原则
为了使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一方面,机电行业发展迅速,尤其在“智能制造2025”公布之后,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将更加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将层出不穷,因此要紧跟企业发展,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或课程内容;另一方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提出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因此要紧跟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不但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而且要不断改革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方法。
2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由于众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我院“3+2”形式的应用型本科实际运行形式为“五年制”,即五年的教学时间均在高职院校进行。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课程体系需进一步改革完善。2016年,借鉴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3+2”办学经验,本专业将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2.1公共课均匀布置
课程体系构建之初为“五年一贯制”,且借鉴了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特点,将公共课教学时间集中在大一、大二,专业课教学时间集中在大三、大四,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五。在每学期召开的“教学反馈会”上,学生逐渐反映在公共课集中的大一大二,迫切盼望专业课的学习。
通过调整,现将公共课、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匀布分散在九个学期内,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大一大二出现“只学公共课,枯燥无味”的感觉,教学进程如表1、表2所示。
2.2“机”、“电”比重相当
结合机电专业既学“机”又学“电”的特点,本专业一改传统机电专业“以机械加工为主”的做法,在课程体系中加强自动化控制方面课程,并调整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机械加工与电气控制比重相当”特色的课程体系,包含计算机基础应用、机械制图、液气压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等24个学习领域,并确定数控编程与操作、液气压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与应用、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5门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进程的安排上,从第一学期开设“机械制图”和“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两门专业基础课起,每学期都同时安排“机”、“电”类课程。
2.3专业课分段递进
借鉴国内多所高职院校的“3+2”办学经验,将课程体系设计为“高职专科段”和“应用本科段”。前3年为“高职专科段”,着重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后2年为“应用本科段”,着重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提升和综合应用。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规律,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系统化设计。以专业课为例,“高职专科段”设置“数控加工技术及应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三坐标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作为此课程的提升课程,“应用本科段”设置“多轴加工技术应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多轴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
2.4以“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阶段总结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我院大专层次学生第五学期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该课程采用让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制作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发展。课程历时8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某个项目,小组人数可由项目实施的难度灵活调整。其过程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的选择、制订、实施及成果检验。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该课程可选取液气压控制、电气控制、机械加工等方面的典型项目,比如加工一个零件、设计与制作一件产品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液气压控制系统分析设计、PLC程序编制、电路识图分析设计及典型零件加工等专业能力。课程要求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必须按统一规定完成该项目报告的撰写及答辩PPT的制作。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改进,该课程取得了良好成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因此,借鉴我院大专层次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第八学期开设该课程。届时,以专业单项技能为主的专业课程已基本讲授完毕,可通过此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之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既是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段性总结,又为后续综合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不断完善,高职本科已在我院生根发芽,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机电特色”的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之路。希望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可为同类高职院校相关高职本科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海华,陈小玲. 应用型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科技与创新,2017,(06):140141.
[2]陈如清,钱苏翔,王庆泉.应用型本科院校测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嘉兴学院测控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7,(01):135139.
[3]张青青. 机电专业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22):204+208.
[4]王文凯,彭换新. 高职专科与应用本科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衔接探讨[J]. 当代职业教育,2016,(03):2527.
[5]李從峰,钱吉奎,杜连森. 高职与应用本科“3+2”协同育人的衔接机制研究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3943.
[6]董蕴华,郑先锋,张新成.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3033.
[7]苏宝莉,王继水. “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实践——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J]. 福建电脑,2015,(03):56+116.
[8]李国利,吴敏,周扩建. 地方本科高校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8):2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