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郧 孙玉梅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我国功能性行为评估应用的综述
李静郧 孙玉梅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功能性行为评估是评估个体在相关情境下某种行为的目的的过程,它是积极行为干预计划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在我国,该评估方法也逐渐被运用于干预实践之中,文章搜集了国内现有的关于功能性行为评估应用的文献,并从功能评估对象、问题行为、评估环境及评估人员、评估方法这四大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应扩大功能性行为评估的使用范围、优化功能性行为评估的使用方法、丰富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评估队伍的建议,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功能性行为评估;行为功能评估;现状
功能性行为评估(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FBA)是评估学生在相关情境下某种行为的目的和功能的过程[1]。O’Neill认为,功能性行为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确认能够可靠预测行为问题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事件及情境;清楚地描述行为问题、行为的种类及定义、发生频率、关联性等;确认维持问题行为的后事结果;发展出能描述特定行为、行为发生的特定情境及维持行为的结果或正强化物的总结性叙述或假设;收集直接观察资料从而支持总结性叙述[2]。功能性行为评估能够提高相关行为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它是积极行为干预计划的前提和基础[3]。有研究者认为,从概念和理论的角度来看,对行为功能的系统分析应被视为对有行为和学习问题的儿童进行评估和干预的最佳实践[4]。
功能性行为评估(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FBA)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在应用行为分析领域,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推广[2](P120)。在美国,1997年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提出,需要在儿童的个别教育计划在加入包括功能性行为评估、积极行为干预等合适的策略[3]。此后,各国的学者开始关注功能性行为评估在学校中的实施情况,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改进和完善的策略。目前,功能性行为评估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系统化的评估手段,大量实践经验也证明了其在评估儿童行为方面的有效性。当前,国内学者也对功能性行为评估这一研究领域有所关注,但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我国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对相关概念的介绍以及对国外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方面,近些年来,开始出现了一些实证性的个案研究。对国外相关概念及实践经验进行综述的确能够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但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还应该立足于国内实际,探索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功能性行为评估领域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关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实证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了解现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文章以“功能性行为评估”“功能性行为分析”“行为功能评估”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及百度文库中的相关文献,首先在阅读标题、摘要之后排除不相关的文献,接着将范围限定为在实践中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文献,排除理论类、综述类的文献,最终得到21篇相关文献[5-25]。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当下该领域研究的总体趋势,接着主要从功能评估对象、问题行为、评估环境及评估人员、评估方法四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从而总结我国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应用现状。
(一)研究整体趋势。文章对所检索的21篇相关文献按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我国关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应用的文献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5、2016年这两年文献数量相对较多。由于文章检索文献的截止日期为2017年9月1日,因此检索到的与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仅1篇[25],但这并不能反映2017年发表文章的整体状况。通过对文献发表的年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2014年之前,该领域的文献数量每年仅有1—2篇,2014年之后该领域的文献数量迅速增加,每年的文献数量达到5—6篇(2017年除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功能性行为评估这一科学的评估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但这种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1 文献发表年份统计图
(二)评估对象。在评估对象方面,文章主要从评估对象的类型、年龄及安置地点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首先,在评估对象的类型上,现有评估对象的类型仍比较局限, 21篇文献共涉及25名评估对象,其中包括23名特殊儿童和2名普通儿童,特殊儿童以自闭症儿童为主(具体情况见表1)。在评估对象的年龄方面,总体看来,评估对象的年龄范围在4—13岁之间,其中两名普通儿童均为5岁的幼儿,而特殊儿童的年龄跨度相对较广,不仅包括幼儿园阶段的特殊儿童,还包括小学阶段及初中阶段的特殊儿童。在评估对象的安置地点方面,现有研究中大部分特殊儿童被安置在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及训练中心等特殊教育机构中,仅2名自闭症幼儿在普通幼儿园随园就读,1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普校随班就读。相对于普通儿童而言,特殊儿童存在的行为问题较多,因此当前在我国功能性行为评估这一科学的评估方法仍主要运用于特殊教育领域,而在普通教育领域并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且功能性行为评估运用对象的年龄及安置地点也较为局限。
表1 评估对象类型统计
(三)问题行为。在评估的问题行为方面,文章主要从问题行为的类型及问题行为的界定两方面进行分析。在问题行为的类型方面,通过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功能性行为评估运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行为,其中有7篇文献评估了攻击性行为;2篇文献评估破坏性行为;3篇文献评估了刻板行为;4篇文献评估了自伤行为;5篇文献评估了哭闹(叫嚷)行为;10篇文献评估不遵守课堂秩序行为,包括离座行为(6篇),课堂中不听从教师指令、发出噪音、赖地、挠脚、干扰同学等行为;有3篇文献评估了其它问题行为,包括入室拖延、任务中断、室外乱跑等行为(具体情况见表2)。由此可看出,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的行为是当前功能性行为评估主要关注的问题行为类型,这一类型的问题行为中还包括了各种不同具体的行为,其中对于离座行为的关注相对高,此外,攻击性行为同样也是研究者进行功能性评估的一大主要问题行为。大部分研究者选择这两种行为作为干预目标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研究大多是在学校(尤其是在课堂中)进行,因此不遵守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就显得尤为突出,从而被作为亟待被评估的、被干预的问题行为。而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行为,会对儿童自身及同伴带来一定伤害的行为,因此也急需被干预。在对问题行为的界定方面,21篇文献中有14篇文献(约占66.7%)对要评估的问题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性定义,有7篇文献(约占33.3%)并未对问题行为进行操作性定义,对于问题行为缺乏明确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后续观察记录的不确定性,继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的准确性。
表2 问题行为类型统计图
(四)评估环境及评估人员。评估环境对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进行也是至关重要的,功能性评估可分为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这里的评估环境主要指的是进行直接评估时的环境。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发现,21篇文献中有16篇文献(约占76.2%)的评估环境为教室或个训室等单一的环境,有1篇文献选择家庭、课堂及课外活动三个不同的环境进行评估[15],有1篇文献选择教室、个训室、课间操等多种环境进行评估[19];有1篇文献分别选择家庭及户外作为评估环境,还有2篇文献并未明确指出干预环境[9]。评估环境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要评估的问题行为的特性、间接评估所得的信息……在多种环境下对问题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能够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的收集与问题行为有关的信息,从而能够保障对该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有效性。在当前的研究中,由于当前文献中大部分研究将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作为干预目标,或是由于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研究将课堂作为了主要的、唯一的评估环境,仅少数研究在教室、个训室、课间活动等多种环境下对同一问题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估。
在评估人员方面,由于大部分文献在文中并未明确指出评估人员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文章主要根据文献的作者身份来推论评估人员的身份。通过分析发现,21篇文献中有9篇文献的评估人员为专业研究人员,有8篇文献的评估人员为一线教师(其中有1篇评估人员为校长),有4篇文献的评估人员为专业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且一线教师往往作为辅助观察者。同时,对文献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教师作为主要评估人员的文献主要集中于2015-2016年。由此可见,近年来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始重视使用功能性行为评估这一方法来改善儿童的问题行为。
(五)评估方法。功能性行为评估包括几种不同的实施方法,每种方法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O'Neill等人将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实施方法分为资料收集法(Informant Methods)、直接观察法(Direct Observation)和功能分析法(Functional Analysis Manipulations)。资料收集法,也叫间接评估法,是指通过教师、家长及其他重要他人进行访谈或调查来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时非结构化方法无法获取完整资料时还可借助功能评估访谈表、行为动机评估表和行为功能问卷等常用的工具,或是通过浏览学生的历史档案记录来充实信息。直接观察法,是指由评估人员在自然环境下对评估对象进行系统、直接的观察来收集资料的方法,ABC行为观察表是通常在直接观察法中使用的观察记录表。功能分析法,即利用标准化的实验程序和设计,进行系统化的操作,先就问题行为的功能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的方式,有系统的操作可能影响问题行为的变量,接着再观察行为发生前后的变化,找出问题行为的功能,它是功能性行为评估中最严谨和最精确的评估方法[26]。
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有7篇文献单独使用了资料收集法,12篇文献综合使用了资料收集法和直接观察法,有2篇文献综合使用了直接观察法和功能分析法。在使用资料收集法的12篇文献中有8篇文献单独使用了访谈法,有4篇文献综合使用了访谈与量表调查两种方法;在使用直接观察法的21篇文献中大部分文献均使用了ABC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在使用功能分析法的2篇文献均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由此可看出,当前的功能性评估主要以直接观察法和资料收集法为主,而功能分析这一方法使用的很少。
表3 功能性评估方法统计图
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关于功能性行为评估运用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近年来我国关于功能性行为评估运用的文献数量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对于功能性评估重视度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通过文献分析还发现,当前我国对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运用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运用范围较为狭窄、方法的使用不够规范、评估人员之间的合作不足等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功能性行为评估在我国的发展。
(一)扩大功能性行为评估的使用范围。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运用范围还比较狭窄,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功能性评估主要运用于特殊儿童群体,在普通儿童中运用的很少,而普通儿童也会存在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功能性行为评估并非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的方法,将该方法运用于普通学生的问题行为,同样也有利于解决普通儿童的各种行为问题;其次,在特殊学生群体中,该评估方法主要运用于自闭症及智力障碍这两种障碍类型的儿童,而在情绪行为障碍等其他障碍类型学生方面运用不足;再次,在评估对象的年龄方面,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小学年段的学生,仅有少量研究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且缺乏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评估。最后,在评估的问题行为方面,当前我国主要针对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而对于自伤行为、破坏行为等高危性问题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文章建议未来的研究可逐步扩大功能性评估的运用范围,将功能性行为评估运用于多种类型儿童、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不同类型的问题行为,从而使更多的个体能够从中受惠,同时也利于探索功能性行为评估针对不同类型个体、不同问题行为的有效性。
(二)优化功能性行为评估的使用方法。当前我国在功能性评估的运用方面仍不太完善与规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评估环境方面,现有的大部分研究仅选择课堂这一单一的情境作为评估环境,仅少部分研究选择多个不同的情境进行观察评估。丰富多元的评估情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评估的可靠性。其次,在对所要评估行为的界定方面,还有7篇研究未能对所要评估的行为进行详细的操作性定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的观察预评估。最后,在具体评估方法的运用方面,当前我国该大部分研究者均选用了直接观察法这一评估方法,对于功能分析法的运用非常不足。这可能是由于直接观察法的易操作性与有效性,而功能分析法不易操作而且对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直接观察与资料收集法虽省时省力,却也存在弊端,它只能分析问题行为与环境、个体等因素的关系,而实验分析则能得到行为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有研究将资料收集法、直接观察方法和功能分析法三种方法对儿童挑战性行为的评估结果对比发现,两种间接性方法与实验性分析一致性较低,而直接性方法和实验性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27],这说明了间接性评估方法可能无法为问题行为的干预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鉴于此,为保障功能性评估的有效性,文章建议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规范和完善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过程,选择多元的评估环境、对问题行为进行详细的操作性定义、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尤其应加强功能分析法的使用)来保障评估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三)丰富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评估队伍。通过对现有功能性行为评估的评估人员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一线的教师开始尝试在实践中运用这一评估方法。与此同时,分析还发现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中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合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21篇文献中仅4篇文献中评估人员为研究者和一线人员。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的有效性,专业人员与一线教师合作进行评估能够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保障功能性行为评估的顺利进行。
[1]Scott T M,Bucalos A,Liaupsin.Using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in General Education Settings:Making a Case for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J].Behavioral Disorders,2004(2):189-201.
[2]王辉.特殊儿童行为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1-122,120.
[3]Sugai G,Horner R H,Dunlap G,et al.Applying 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and 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in Schools[J].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2000(3):131-143.
[4]Sasso GM,Conroy M A,Stichter J P,Fox J J.Slowing down the bandwagon:The mis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for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or behavioral disorders[J].Behavioral Disorders,2001(4):282-296.
[5]昝飞.谢奥琳.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5):64-69.
[6]万蓓.积极行为支持用于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孙立双.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的功能性行为评估及干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8]黎莉,慕雯雯.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个案分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1):44-47.
[9]黄朔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行为支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杨娟,朱宗顺,曹漱芹.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幼儿课堂离座行为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18-24.
[11]谷昭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积极干预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2]朱楠,张英.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智力障碍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20—27.
[13]熊庆秋,崔婷.随班就读轻度智障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功能性评估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51-53.
[14]邵伟,胡晓毅.正向行为支持介入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2):45—49.
[15]肖君凤.积极行为支持对自闭症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16]王碧涵,王碧霞.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功能性评估及干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4):52—56.
[17]肖艳林,余芬.自闭症儿童自伤行为干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24):46—52.
[18]史亚运,林云强.幼儿攻击性行为功能评估及干预的个案研究[D].幼儿教育,2015(3):40—44.
[19]高健,范文静,胡晓毅.功能性沟通训练减少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1):97-101.
[20]胡梦娟,马苗.积极行为支持对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14):57—62.
[21]马赫男.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9):61—63.
[22]王曙光.基于功能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干扰行为干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10):77-81.
23]沈莉婵.智障学生课堂干扰行为的干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18):44—48.
[24]陈冠杏,徐芳.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功能性评估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6):61—66.
[25]成钰芳,李欢.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智力障碍儿童问题行为研究——以重庆市A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7(1):47—53.
[26]贺荟中,左娟娟.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实施方法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13-17.
[27]Alter P J,Conroy M A,Mancil G R,et al.A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with Young Children:Descriptive Method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J].Journal of Behavioral Education,2008(2):200—219.
A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in China
Li Jingyun Sun Yumei
(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 Han 430079)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is the process of assessing the purpose of a student's behavior in a context,and i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a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program.At present,the assessment method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intervention in China.The paper has collected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and analyzed these literatur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bject,problem behavior,assessment environment and assessment personnel,assessment methods.Finally,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d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use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optimize the use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and enric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valuation team of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 to promote the future research.
functional behavior assessment;behavioral function assessment;status
G760
A
2095-0438(2018)01-0103-05
2017-10-22
李静郧(1994-),女,湖北襄阳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孙玉梅(1983-),女,湖北随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基本理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等。
[责任编辑 王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