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春林
有效沟通 师生共进
□ 杨春林
早上刚到办公室,我就见一个女生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上去有些眼生。我问她:“你怎么跑到老师办公室来打电话啦?”
出乎意料,她反问:“老师办公室的电话不能打吗?”
她追问:“为什么?”
我回:“这是我们办公室的电话,主要是供老师办公用,不是公共电话,而且并不对外开放。”
她说:“这个电话号码不是公布过的吗?”言下之意,既然公布过了,自然就是可以随便打的。
“电话号码是公布过,那是为了便于家长联系老师,并不是允许你们来随便打的。校长室的电话也公布过,你怎么不去校长室打?”
她没想到,我会来这一手!
当老师久了,习惯好为人师,碰到这么不明事理的学生必须借机好好教育。“我再请问你,你进老师办公室打电话之前,有没有向办公室的老师打过招呼?”
她说:“没有。”
“如果真的情况紧急或者特殊,不要说办公室的电话,老师的手机都可以给你用,但你是不是应该先向老师打个招呼呢?你堂堂重点高中的学生礼仪何在?”
近两年,中国石化黑龙江石油把全面可持续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打造“一流企业”为愿景,以建设“大一企业”为目标,坚决落实集团公司工作部署,围绕“改革、管理、创新、发展”工作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拓市场、促改革、抓运行,持续推进新业务转型突破,主营业务扎实开展。1—8月,公司实现经营总量72.5万吨,同比增幅17%。零售总量同比增加9.2万吨,同比增幅24.3%。非油品交易额1.28亿元,同比增幅13%。零售总量增幅排名系统第一,市场份额达到17%,荣获销售企业月度红旗四面。
“既然没有打过招呼,又凭什么进入我们老师的私人空间呢?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不让你们随意打电话?因为你们没有最起码的规矩。也正因为此,我们几个班主任才通知学生,尽量不要用老师办公室的电话,要借用也要遵守起码的礼仪。”
“上次一个学生大摇大摆走进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搁电话的小桌子上对着电话里的父母大呼小叫,没有最起码的修养。你们生病或有棘手的事情要处理,办公室的电话可以给你们应急用,但并不是说你们可以如入无人之境地随意用。”
她有些不好意思。
“你们可以用校信通给家长打电话,而且还是免费的,你为什么不用?”
她回:“校信通太麻烦。”
我反问她:“拨打校讯通你嫌麻烦,你来办公室打电话麻烦我们老师,就心安理得了?”
她想了想,向我道歉。
只要从事教育,师生间的交锋就不可避免。现在的孩子说起道理来一套套的,口才不好的老师根本就不是学生的对手。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应对才能少受挫折,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依我的经验,从辨识度来看,师生交锋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能说清道明,但学生没意识到或不承认;二是可以说清道明,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有自己的逻辑,雄辩或是诡辩;三是确实有空子可钻,或存在异议,有待进一步理清。不同的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对策。
事实胜于雄辩,和学生沟通,如果事实确凿,就没必要讲太多废话,打太多无谓的口水战,向他呈现事实就可以了。就像本案例,学生为什么最终表达歉意,就是因为给她摆事实:办公室的电话并不等同公用电话,即使需要使用,进办公室前也应履行好应尽的礼仪。
此法,适用于事实确凿的师生对话,对话过程中只需要强调事实,注意不要被学生带着走即可。万一不小心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重新回到并强调事实即可,要短、平、快,注重效率。
有的学生非常善辩,甚至是诡辩,而且听起来还有几分道理,经验不足的老师很容易着了他们的道。和此类学生交锋,要在对话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找到他立论的不严谨之处,若能找到明显的错误,自然更好。就像本案例,难道电话号码公布了,就可以随意使用吗?显然不是!当我说,校长室的电话也是公布过的,那你怎么不去校长室打电话?她便语塞了。
同理,我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提前5分钟到教室,以免早自修迟到,顺便也可以参加“每月一歌”的班级活动,结果有个学生就是不来。我问他为什么不来,他说学校没有要求他提前5分钟来,他只要在上课铃声响之前赶到即可。他还反问我:“为什么必须要来,哪个条例规定他必须要来的?”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
我说:“学校可以制定校纪,班级可不可以制定班规?我们国家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班级提早5分钟到,确保一天的学习更有序,走‘扬翼’班的特色行不行?早自习之前唱‘每月一歌’,大家都知道也是同意了的,大家都能来,你为什么就不能来?”他无言以对,纵有不愿,最终还是来了。
对此类学生,要说服他不容易,没有强大的说理能力,很难让他低头。横向类比是不错的选择,同类推理进行归谬,最终让学生的观点不攻自破。
有些事情,确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占得上风,再纠缠下去也毫无意义,可以暂时搁置,寻找新的突破点。就像本例,最初学生对教师办公室电话不能打有些不接受,那我们姑且不说这个,你进办公室没打招呼总是事实吧,这她不得不承认,从而拿回对话主动权。
例如,有位老师为是否迟到和学生争论不休。老师说:“你迟到了。”学生说:“我没迟到。”老师说:“点名的时候你不在。”学生说:“我去上厕所了。”老师说:“那不就迟到了吗?”学生说:“我到教室之后才去上厕所的。”老师说:“来得晚,早餐没吃,又上厕所,和迟到有啥区别?”学生说:“我没有迟到,在规则的范围内,有权自我支配。”最终,师生不欢而散。
要辨明到底是不是迟到,给事情定性确实不容易,有时老师一时占不了上风,那怎么办?不妨避其锋芒,告诉学生,这种情况确实是原先没考虑到的,进教室之后去上厕所到底是什么性质,找个时间我们对班规进行修订,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从而对今天这种情况作明确解释,争取下次有法可依。我想,学生肯定无话可说,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再用班规来制约他。
和学生谈话,如若事实确凿,可以让事实说话;看似有理实则无理,可以寻找立论破绽,类比归谬以破解;对于实在讲不清道不明的,可以环顾左右围魏救赵,避其锋芒求得以退为进。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甚至是千差万别,几点思考很难穷尽师生对话的全部情境,唯有切实提高业务修养,因人因时因事的针对性谈话,才可见招拆招,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杨春林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执教于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全国“百佳班主任”、全国“班集体建设先进个人”、浙江省“201 5年度教育新闻人物”、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著有《变出品牌班级》等教育专著。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