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香
摘 要:为了在第一学段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让其乐于表达,文章作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首先尝试写好一句话,为写更多的句子夯实基础,接着指导学生用好标点,帮助学生在写话中表情达意,最后可以借助表演、利用图画来帮助学生丰富写话的内容。这样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指导学生习作,可以培养学生兴趣,让其乐于表达。
关键词:写话;第一学段;标点;表演;图画
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现实的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到了第三学段时,对作文还有畏惧心理,提起笔来,不知写什么、怎么写,抓耳挠腮,也无从下笔。习作成了困难的事,毫无乐趣可言,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降低。这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回首审视前面学段的习作教学,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一、写好一句话,为写话的基础
练笔要从写一句话开始。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文章由若干个句子组成。“万丈高楼平地起”,把一句话写得文从字顺是写话的必备基本功。
一句话的内容选择也要注意,最好是学生想表达的。如果选择写老生常谈的话题:“我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去学校上学。”估计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没有意思,甚至对练习写话失去兴趣。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写话训练的生成点。
小杨同学比较胖,每次体育课跑步都是最后一名。那天,他竟然超过了两位同学,不是最后一名了!体育课下课,几个同学跑去办公室,叽叽喳喳地汇报这件事。看到他们激动不已的笑脸,我知道他们都是由衷地为小杨高兴。
学生要告诉别人这件事,想和别人分享这个快乐,有要表达的需求,这就是写话的契机。上课了,我要求学生:“体育课上发生的事,你们写下来告诉老师,注意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要忘记加上标点。完成了可以得一颗写话之星。”学生纷纷拿笔写话,受年龄小、识字量少的影响,学生有许多字不会写,笔者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一会儿,就有学生完成了,所写的符合要求,得到了一颗写话之星。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学生在修改,及时表扬,另给他加了一颗修改之星,其他学生纷纷效仿,也要得到这颗星。对于句子中没有错误、不需要修改的学生,更要鼓励,给他一颗正确之星。学生比较容易地完成了这次写话的训练,一方面是因为这件事是他们知道的,有话可写;另一方面,他们有要表达的动机。得星使他们觉得写话得到了认可,调动了写话的积极性,增强了写话的信心。这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写话了,趁热打铁,让他们自主选择内容,举一反三,拓展练习写话:“同学们今天写话都完成得很好!你还想把哪件事告诉老师呢?今天回去想一想,选择一件事写给老师看。老师很期待你们的写话!”
第二天,学生交来的写话作业内容丰富多彩:和好朋友之间的小矛盾、和同学互帮互助的事、与父母之间的事、与邻居家之间的事……还有注意到校门口那天多了两个警察叔叔,食堂里烧了一道没吃过的菜……老舍先生说:“要学习作文,必须注意观察生活。”从观察中,他们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这些可以看出,只要调动低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也乐意把得到的信息写出来与别人分享。
二、用好标点,是写话的一部分
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标点符号。有些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不会用标点符号,甚至只在结尾用一个句号。在刚开始学写话的时候,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让其会使用几种最基本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有一首简单的儿歌,易读易记,学会这首儿歌,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四种基本的标点符号:
“句中有停顿,加只小蝌蚪(,)。
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
疑惑或发问,耳朵坠耳环(?)。
命令或感叹,滴水下屋檐(!)。”
平时写话练习,我发现学生在使用逗号时,会有一个典型的错误。比如“今天,体育课上小杨跑步超过了两个同学,不是最后一名了。”这句中第一个逗号应该放在“体育课上”后面,为什么会放在“今天”后面呢?因为有些学生习惯以为“今天”是表示时间的,而这句话中,“今天体育课上”才是准确的时间。在以后的练习中,教师就要经常提醒一下准确的时间是什么。
二年级(上)有一篇课文《我叫黑脸琵鹭》,第一段话中就使用了四种常见的标点,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你好,我叫黑脸琵鹭!为什么叫这么奇怪的名字?这还要从我的长相说起。”上来就和别人热情地打招呼,有个小停顿,用上逗号;和别人初次见面,心情愉悦,也为自己的名字感到自豪,用上感叹号;下面的一个设问句,自己提出问题,引起别人注意,确实也问出了别人心中的疑问,怎么叫这个名字呢?后面的回答就吸引人不由自主地要读下去,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体会正确使用标点对表达感情的重要作用。学生学习了这段之后,能有意识地尝试着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为了鼓励学生使用更多的标点符号帮助表情达意,教师一旦发现有学生使用了问号或者感叹号,就让他把所写的句子读一下,大家评议一下,使用得是否合适,合适的加一颗星。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经常会在写话中用到问号和感叹号,以加强表达的效果。语感比较好的学生,会自主使用一些其他的标点符号,如冒号、双引号、省略号、分号、破折号等,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调动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积极性。
三、借助表演,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寫话,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有时是确实没有可写的内容,多数时候是有内容可写,却不知道怎么写出来,就是俗话所说的:“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明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写出来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吸引人。第一学段的学生,他们看过许多动画片、绘本,对形象表演很感兴趣,爱模仿,爱表演。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可能不知道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却能演出来,有模有样,奶声奶气,结合肢体语言,表情丰富,往往能演得惟妙惟肖。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这一年龄特点,指导写话练习。
母亲节快到了,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布置学生回家给妈妈洗脚,然后把这件事写下来。他们回家愉快地完成了这项作业。可是,写出来的内容却是干巴巴的。“昨晚,我给妈妈洗脚,妈妈夸我是好孩子。”这么好的一次写话练习机会,如此放过太可惜了。笔者就安排学生来表演洗脚这件事。请两位学生表演,演“妈妈”的学生坐在椅子上,演“孩子”的学生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提问:“妈妈的脸上为什么一直都有笑容?端水的孩子为什么走那么慢呀?”先请表演的同学来回答。“妈妈平时都是为孩子做许多事,今天孩子给妈妈洗脚,妈妈觉得很幸福,心里美滋滋的。”“盆里有水,不能走快,不然水会洒出来的,我是小心翼翼地端着水。”再请其他学生来补充:“你给妈妈洗脚,和他们演的一样吗?如果还有不一样的,你来补充。”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补充:“洗脚的水要用热水和冷水掺在一起,还要用手去试一下温度,不冷不热才好。”“我先问了妈妈,哪个盆是妈妈的,不能拿错了盆。”“我还拿了毛巾和香皂。”……
看到学生们打开了话匣子,及时引导他们:“你们在洗脚前就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可是没有写下来,别人不知道呀!那洗脚的过程中肯定也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可以边演边说。”再接再厉,又安排了同桌两人为一组表演,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重温了洗脚的过程。演“孩子”的学生边表演,边用语言叙述,演“妈妈”的学生随后也加以补充。
在这过程中,还要关注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说或不敢说话的学生,他们不够自信,不能大方地表演。在看了别的同学的表演和叙述之后,他们有启发,能说一些,但有可能说得不连贯,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教师需要给予他们个别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也能尝到写话的乐趣。
之后全班交流、汇报,第二次动笔写话《给妈妈洗脚》。这次写出来的内容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实际,还充满了童真童趣,洋溢着浓浓的母子亲情。
四、利用图画,帮学生练习写话
处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保持的时间短。相比较文字而言,他们更加喜欢形象直观的图画。他们看书时也更喜欢看带有插图的课文,图中可爱的形象、艳丽的色彩,比语言文字更吸引他们。有时他们看着一幅画,就会自言自语编出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爱看图画、爱编故事的特点,引导他们看图写话。
苏教版二年级上《练习2》的“做做说说”就是一幅很好的看图写话材料。教师先布置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这个要求学生都能达到。有的学生关注的是盛开的菊花,有的学生看到的是天上的大雁,有的学生观察到的是落叶的大树,还有细心的学生看到了枯黄的小草,更多的学生看到的是小朋友在做捉迷藏的游戏。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顺序,要让学生比较轻松地看出,可选择从上到下的顺序。教师提出写话的要求:“你们能把图上的内容有顺序地写下来吗?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们能做得很好。”学生埋头写话,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用上了“一叶知秋”“天朗气清”“秋高气爽”等课本上学过的或是从课外书上学到的四字词语,及时给他们加上了一颗优美词句之星,并让他们把得星的词语朗读出来,让其他同学借鉴。有的学生用上了拟人句、比喻句:“菊花张开了笑脸”“我们像快乐的小鸟” ……也给了他们一颗优美词句之星。还有学生在最后不由发出感叹:“秋天真美呀!”“这儿真美,我都不想离开这里了。”这种结尾自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笔者也让其他学生试着借鉴。这样,通过看图、有顺序地说图,再试着用优美的词语写下图意,最后加上结尾,一篇不錯的看图写话就完成了。
第一学段的学生,爱看图,爱想象,他们的想象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看图写话,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平时,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符合他们认知的图画,提供给他们做写话的材料。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观察、思考、想象,把一幅幅图画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他们就尝到了写话的乐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丰富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是帮助学生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给写话比较好的学生提供各种展示的机会,并作为范文朗读;在教室里通过展板展示学生作品,放在家长群里予以鼓励;让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推荐发表,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要做智慧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各种方法,运用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让学生在第一学段就能尝到写话带来的乐趣,想写、愿写,乐于表达,为以后写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9.
[2]赵菊联.谈谈小学语文写话教学[J].学周刊,2011(29):115.
[3]刘 玥.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中图文法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旬刊),2018(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