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菊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习惯;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0—0056—01
阅读教学是汉语教学的基本环节,与汉字、口语和作文教学密切相关。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效果。语文水平如何又会影响到其他学科。阅读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课外阅读也极为重要。因为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增强了小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书
没有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引导的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生阅读范围仅限于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课堂阅读量极少,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其他方法使学生扩大阅读量。第一,推荐同步书籍。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课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一作者或同一类型的作品,这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风格,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通常的教学中进行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诗朗诵比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剧。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第三,随机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树立一个典型。当有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学生不曾了解的知识时,教师应该表扬他们,以便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虽然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注重方法地去茫茫书海中“走马观花”,那么这种读书的意义和收益也微乎其微。如果学生有兴趣,他们只知道阅读内容,阅读到优秀的文章时,却不知道如何积累知识,学习技巧,并用于写作,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要阅读,而且要更好更有效地阅读。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类型的笔记并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摘录句子、模仿句子练习;中年级摘录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摘录精彩片段的同时,写下他们的读后感,养成“随手记”的良好习惯。此外,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读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以不同的方式阅读。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爱读书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充分认识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每天的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也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故事演讲、诵读比赛,评比出“阅读能手”“阅读之星”等,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通过鼓励或给予学生奖励,让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合学生的年龄推荐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读好书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并会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课外书籍。如,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内容:像是《唐诗三百首》和《安徒生童话》,或名人传记等读物;或是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内容:比如一至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少,阅读能力低,可以推荐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古诗和一些童谣。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推荐儿童小说、科幻小说和儿童诗歌,如《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等,也可以向他们推荐历史故事书或者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
总之,阅读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編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