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榆
【关键词】 素质教育;小学教育管理;教师素质;教学模式;校
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0—0029—01
小学作为学生第一个求学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培养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小学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过分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从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考虑,具有标准化、集体化特点,忽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所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不引导学生深究背后的原理和问题,造成学生思维固化,限制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发展。
2. 重视智育,轻视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由于在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当中,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并未占多少分值,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重视学生成绩,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甚至缩短课外活动时间以及压缩体育课时间,导致大部分小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进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成绩不升反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割裂五育协同发展而培养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发展策略
1. 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应当突破以往管理理念的束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作为教育管理模式的中心。同时,将民主、自由、开放的理念融入到教育管理当中,采取有效措施明确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高素质教育管理队伍,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2.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行为举止可直接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当注重教师素质,要求教师遵守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道德修养。教育管理者要加强教师培训,通过各种国内外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以提升自身素质,学习他人优秀的教育教学方式,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平台与机会,更新知识内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此外,学校应当将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教师薪资待遇挂钩,并加强教师保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3. 改革课堂教育模式。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成为课堂主体,由单纯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问题、探索知识方向发展,使教师在知识传输中起引路人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通过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朝向全面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4.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仅通过转变课堂教育模式并不能起到良好效果,还应当重视整体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一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激发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可以共同商讨,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才艺展示提供广阔的平台。学校可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如书法比赛、体育竞赛、绘画比赛等,使学生能够施展自己才华,提高自信心,缓解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压力,丰富课外生活,最终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创造性及主动性。此外,这些课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让教师在活动中重新认识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并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得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随着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而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应当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转变教育管理模式,摒弃以往教育管理模式中的错误做法,转变思维方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的教育管理模式,达到提升学生整體素质水平的目的,更好地发挥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