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类存现句的事件模型分析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2018-01-09 13:52熊苇渡
青年时代 2017年36期
关键词:机器翻译

熊苇渡

摘 要:存现句是对事件最基本的要素的提取模式,一是时间模式,一是空间模式。不同语言,時间模式、空间模式的排序不同,但这仅仅是同一概念模型在不同语言中的投射不同而已,其概念内核并无差异。可以说,最典型的事件的基本结构是:“出现”+时/空。这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事件框架的存现句,在该框架中除了必须出现的NP1处所、NP2事物外,还包括“存在方式”、“存在结果”、“存在过程”等辅助要素。本文仅以中日文机器翻译为例,探讨存现句的事件模型在机器翻译中的潜在应用。由于日语具有助词这类标记词,而语序对句子意义的影响不大,为机器翻译提供了一个辅助工具。

关键词:事件模型;“出现”句;机器翻译

一、“出现”类存现句的事件模型分析

在CCL语料库、KOTONOHA中纳言日语均衡语料库中分别以“出现”“現れる”为关键词,抽取前500例,剔除118例不符合标准1的例句后,对剩余的例句进行分析。首先以谓词为中心进行考察,统计“V+了/过/?”2出现的情况。“V+了”95例,“V+过”8例,“V+?”279例。而谓词本身具有【+动态】的属性,因此组成的存现句大多为以谓词零形式出现的动态存现句。

(一)V+了/た·ている·ていた

例1)1970年11月7日,马来西亚森吉西普地方,[出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例2)河北承德于1977年10月27—28日[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雨淞,使60多万棵树木折断。

例3)世界中に指名手配されていた人物が目の前に[現れた]。

例4)ひどい高山病の症状が[現れていた].

在“V+了”的95例中,存现句中能同时出现NP1、NP2、NP3中的一项或几项,表现出如下五种格式:(1a)NP3+NP1+V+了+NP2;(1b)NP1+NP3+V+了+NP2;(1c)NP1+V+了+NP2;(1d)NP3+V+了+NP2;(1e)NP3+NP2+V+了。

可见,1)存现句的基本格式为“NP1+V+NP2”,其中“V+NP2”为其核心,NP2为凸显成分;2)存现结构的背景知识由NP1、NP3提供,它们可单独出现,或两者共现;3)同样作为背景知识,NP1的优先级高于NP3,即存现结构更注重NP2与方位间的关系,而非其与时间之间的关系;4)存现结构首先是空间性的,其次才是时间性的。

(二)V+过/た·ている·ていた

例5)贝尔实验室曾[出现]过好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例6)近5千年来,我国曾[出现]过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

例7)前期型から一段進化した中期型は、609シリーズの真ん中あたりから[現れた]。

在“V+过/た”的8例中,存现句中能同时出现NP1、NP2、NP3中的一项或几项,表现出如下四种格式:(2a)NP3+NP1+V+过+NP2;(2b)NP1+NP3+V+过+NP2;(2c)NP1+V+过+NP2;(2d)NP3+V+过+NP2。

可见,1)存现句的基本格式为“NP1+V+NP2”,其中“V+NP2”为其核心,NP2为凸显成分;2)存现结构的背景知识由NP1、NP3提供,它们可单独出现,或两者共现;3)同样作为背景知识,NP1的优先级高于NP3,即存现结构更注重NP2与方位间的关系,而非其与时间之间的关系;4)存现结构首先是空间性的,其次才是时间性的。

(三)V+?

例8)河北战局[出现]转机。

例9)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先后[出现]。例10)長安の上空に、古来よりその星が[現れる]。

“V+?”的例子最多,共计279例中,根据句中是否出现处所标志词“在”、谓词前是否出现时间副词或情态副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3a)NP3+NP2+V+NP1;(3b)NP2+NP3+V+NP1;(3c)NP3+NP1+V+NP2;(3d)NP2+V+NP1;(3e)NP2+V+NP3;(3f)NP2+NP1+V;(3g)NP2+NP3+V;(3h)NP1+V+NP2;(3i)NP3+V+NP2;(3j)NP3+NP2+V;(3k)NP1+NP2+V;(3l)NP2+V。

可见,1)存现句的基本格式为“NP1+V+NP2”,其中“V+NP2”为其核心,NP2为凸显成分;2)存现句具有“NP2+V+NP1”“NP2+NP1+V”的变体形式,各变体形式能进一步发生变形,形成各存现格式;3)存现结构的背景知识由NP1、NP3提供,它们可单独出现,或两者共现;4)同样作为背景知识,NP1的优先级高于NP3,即存现结构更注重NP2与方位间的关系,而非其与时间之间的关系;5)存现结构的最简格式为“NP2+V”,只是它本身并不能单独成句,必须在一个更大的句法单位中出现,由上下文提供NP1或NP3;6)存现结构首先是空间性的,其次才是时间性的。

二、存现句的“单”事件类型

A类:空间存现句

所谓空间存现句,是指:除谓词外,存现句中仅出现存现事物NP2、存在空间 NP1,谓词的作用在于将其连接起来成句。具体说来,包含前文出现的“1c”、“2c”、“3h”、“3d”、“3f”、“3k”类。此类存现句中虽无NP3出现,但受默认将当前时间作为NP3理解。

B类:时间存现句

所谓时间存现句,是指:除谓词外,存现句中仅出现存现事物NP2、时间背景NP3,谓词的作用在于将其连接起来成句。具体说来,包含前文出现的“1d”“1e”“2d”“3e”“3g”“3i”“3j”类。此类存现句中虽无NP1出现,但受众在读取信息时,默认将当前处所作为NP1理解。

C类:所属存现句

在空间存现句之下,还存在一类特殊的空间存现句,即所属存现句。其格式与A类空间存现句一致,唯一不同的是,NP1与NP2间存在所属关系,即NP2∈NP1。如在例5)中,NP1为“贝尔实验室”,NP2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NP2为NP1中的一员,该句被凸显的部分为NP2。

D类:零形式存现句

所谓零形式存现句,是指:除谓词外,存现句中仅出现存现事物NP2,谓词的作用在于将NP2提示出来,并使之成为一个更大的句法单位的一员。它有且仅有一种格式“3l”。

“3l.NP2+V”类既无时间词NP3,也无空间词NP1,句中并无充当存现句背景的成分,仅包含NP2、V,且NP2在谓词前出现。该结构通过仅仅保存NP2,且将NP2由句末移位到V前的手段,使得NP2得到凸显,成为句子强调的重点。

例9)能成活,表明该句默认将现在的时、空条件作为NP3、NP1处理。这样,该部分补充完整为“(目前,)(世界上)已经先后出现了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值得注意的是,“NP2+V”结构并不能单独成句,例9)中存在一个背景条件“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该条件成为NP2出现的成因,也提供了逻辑上的前时间,不可缺少。

这表明,此类存现句中虽无NP1、NP3出现,但受众在读取信息时,默认将当前处所作为NP1、当前时间作为NP3理解。同时,也正是由于句中缺少NP1、NP3成分,“NP2+V”的成活需要由其他成分提供逻辑上的前提条件或后续结果。

三、事件模型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以中日文机器翻译为例,探讨存现句的事件模型在机器翻译中的潜在应用。由于日语具有助词这类标记词,而语序对句子意义的影响不大,其对应规律如下:

A/C类:空间存现句/所属存现句

①:(1c)NP1+V+了+NP2 → NP1+に+NP2+が+V―た/ている

(2c)NP1+V+过+NP2 → NP1+に+NP2+が+V―た/ていた

(3h)NP1+V+NP2 → NP1+に+NP2+が+V―る/ている

②:(3d)NP2+V+NP1 → NP2+は+NP1+に+V―る/ている

(3f)NP2+NP1+V → NP2+は+NP1+には+V―る/ている

(3k)NP1+NP2+V → NP1+に(は)+NP2+が+V―る/ている

B類:时间存现句

③:(1d)NP3+V+了+NP2 → NP3+(に)+NP2+が+V―た/ている

(2d)NP3+V+过+NP2 → NP3+(に)+NP2+が+V―た/ていた

(3i)NP3+V+NP2 → NP3+(に)+NP2+が+V―る/ている

④:(1e)NP3+NP2+V+了 → NP3+(に)+NP2+が+V―た/ている

(3j)NP3+NP2+V → NP3+(に)+NP2+が+V―る/ている

⑤:(3e)NP2+V+NP3 → NP2+は+NP3+(に)+V―た/ている

(3g)NP2+NP3+V → NP2+は+NP3+(に)は+V―た/ている

D类:零形式存现句

⑥:(3l)NP2+V → NP2+が+V―た/ている

注释:

1.所谓不符合标准,是指例句中“出现”一词未作为谓词使用的;或在类似“走出现在的中国国境”类句中以跨词形式出现,不同于单独使用的“出现”一词的情况。

2.由于谓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出现+着”无法成立,故本文略去。

参考文献:

[1]萧国政.“句本位”“词组本位”和“小句中枢”——汉语语法表述体系更迭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向[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4期.

[2]唐玉柱.存现句中的there [J].现代外语,2001年第1期.

[3]顾阳.关于存现结构的理论探讨[J].现代外语,1997年第3期.

[4]聂文龙.存在和存在句的分类[J].中国语文, 1989年第2期.

[5]河原哲雄.概念の構造と処理[J].人工知能学会誌,2001年第3期.

[6]Lamarre, Christine.状態変化、構文そして言語干渉:中国語の[V+在+場所]構文のケース[J].開篇,2003年第22期.

[7]王建军.汉语存在句的历时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8]姫野昌子.複合動詞の構造と意味用法[M].东京:ひつじ書房,1999.

[9]李挺.语篇视角下的汉语存现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机器翻译
海量数据机器单词中关键语义筛选方法研究
机器翻译不可盲取
信息时代下机器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
互联网+新时代下人机翻译模式研究
“语联网+行业” 助力中国伟大复兴
机器翻译句法错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