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星
(河南省焦作卫校附属医院显微外科,焦作市 454150)
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两种相反方向截骨的疗效观察
梁中星
(河南省焦作卫校附属医院显微外科,焦作市 454150)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拇外翻的两种相反方向截骨疗效。方法将140例(260足)拇外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130足)。两组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水平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0°~30°,矢状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5°~15°,对照组截骨方向与观察组相反,比较两组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趾骨间角,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疗效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均有显著降低,AOFAS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显著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7.69%)显著高于对照组(9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69%)显著低于对照组(9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截骨方向保证水平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呈0°~30°,矢状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呈5°~15°,可以有效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微创治疗;拇外翻;截骨方向;疗效
拇外翻是指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移位造成的一种复杂的解剖畸形,多发于中老年妇女,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临床上对拇外翻畸形症状较轻的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可延缓畸形加重[2]。若保守治疗未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症状,可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无须内固定,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拇外翻的主要方式之一[3]。本文旨在探究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两种相反方向的截骨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①外观可见拇趾外翻畸形,并伴有红肿、疼痛、行走受限等症状;②拇外翻角>15°,第一、二趾骨间角>9°;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糖尿病患者;②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③严重神经损伤患者;④拇跖趾关节融合者;⑤急性感染患者;⑥精神疾病患者。
1.1.3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拇外翻患者140例(260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0例(130足),男22例(40足)、女48例(90足);年龄25~73(45.93±8.22)岁;拇外翻角16°~48°(37.12±3.21)°;轻度拇外翻18例(35足),中度拇外翻39例(76足),重度拇外翻13例(19足)。对照组70例(130足),男23例(42足)、女47例(88足);年龄24~74(44.45±8.97)岁;拇外翻角16°~49°(37.55±3.26)°;轻度拇外翻19例(35足),中度拇外翻38例(77足),重度拇外翻13例(18足)。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1%利多卡因(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812)沿拇囊周围分层局部浸润麻醉,用15号小圆刀在拇趾近节趾骨近端做约1 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用骨膜剥离器分离关节囊,消磨钻将骨赘磨成糊状或成骨片取出,小骨锉锉平跖骨头内侧棱角。在第一跖骨头颈内侧做约0.5 cm切口切开皮肤直达骨膜,消磨钻斜形截骨,从远端内侧至近端外侧水平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0°~30°,从远端背侧至近端跖侧矢状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5°~15°。截骨完毕后彻底冲洗切口,避免骨渣残留。手法整复纠正拇外翻畸形,将远端跖骨头由内向外推开约一骨皮质,并保证截骨远端不向背侧移位。将绷带卷成圆形夹垫后置于第一、二趾蹼间通过踝关节作“8”字形包扎。固定完成后,X线透视下观察位置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可用手法整复至位置满意。术后穿着前开口矫形鞋,可下床活动,进行适当强度的功能锻炼,如踝关节屈伸活动和踝关节环绕运动,2~3 min/次,4~5次/d。对照组患者仅截骨方向与观察组相反,其他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负重位X线片,测量患者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②采用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4]从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支撑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反常步态、前后活动、后足活动、踝-后足稳定性、足部对线9方面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③使用孙卫东等[5]拟定的评判标准评定疗效:优:拇外翻角<20°,第一、二趾骨间角<9°,拇趾关节活动正常,行走不受限;良:拇外翻角<25°,第一、二趾10°≤骨间角<12°,拇趾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行走受限程度较轻;差:拇外翻角≥25°,第一、二趾骨间角≥12°,行走受限,影响正常生活;④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前、术后各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均显著降低,AOFA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显著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指标比较 (x±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P<0.05。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7.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7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1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优良率比较 [足(%)]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69%)显著低于对照组(9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足(%)]
拇外翻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和拇外翻畸形程度的加重,可导致拇囊炎肿、鸡眼、足底筋膜炎、扁平足等多种并发症的产生,影响足部美观和功能,给患者带来疼痛。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因双脚受力不均改变人体负力线,导致骨盆移位、膝关节损伤、腰背酸痛、神经压迫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6-7]。
传统的大切口手术治疗对软组织损伤大,术后需内固定,患者痛感强烈,术后恢复慢,有复发可能[8]。微创手术治疗通过一次性切除突出的骨赘,矫正拇外翻畸形,切口小、愈合快、无需住院,被广泛用于治疗拇外翻[7]。有研究指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过程中截骨方向的选择对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9]。本研究中观察组水平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0°~30°,矢状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5°~15°,对照组截骨方向与观察组相反,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拇外翻角和第一、二趾骨间角显著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即观察组手术疗效、术后恢复及并发症产生风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截骨部位位于跖骨远端,消磨钻斜形截骨过程中增加了摩擦系数,减少了杠杆力,保证了截骨端的稳定有关。
综上所述,微创治疗拇外翻手术过程中,水平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0°~30°,矢状面截骨线与第一跖骨轴线夹角保持5°~15°,能够显著改善拇外翻畸形,降低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1] 赵巨伟,仇晓华,马宝银.Ludloff截骨治疗拇外翻疗效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1):125.
[2] 毕 锴,温建民,董 颖.阴阳、筋骨理论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5,56(14):1202-1204.
[3] 高战鳌,张 云,赵思桥,等.拇外翻截骨矫形绷带外固定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2):199-201.
[4] 韩金昌,温建民,孙卫东.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趾外翻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32-1134.
[5] 孙卫东,温建民.微创截骨治疗拇趾外翻稳定与愈合原理分析[J].中国骨伤,2016,29(3):228-231.
[6] 王 伟.微创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5,28(4):907-909.
[7] 高国庆,董 颖,温建民,等.中西医结合微创截骨治疗重度拇外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32-134.
[8] 黄建平.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疗美容,2016,6(5):26-28.
[9] 李建国,秦风英.微创法治疗拇外翻的临床探讨[J].医药,2014,22(12):93.
R 687
B
1673-6575(2017)06-0825-03
10.11864/j.issn.1673.2017.06.34
2017-09-11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