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

2018-01-08 18:37伏虎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参与度策略

伏虎

摘 要: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很大的激发。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备课和上课两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生问”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生问;参与度;策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生问”,老师需要应对自如,并可以借助“生问”,提高学生參与度,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和精彩生成。

一、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生问”策略实施的途径

传统的备课完全是教师对课堂的预设,缺少学生的参与,而“生问”策略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笔者就谈谈我校的实际操作,我校在实际操作中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大致环节如下:

1.学生提出问题

在每一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明确任务,提出与本章节相关的问题。

2.教师筛选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五花八门甚至杂乱无章,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

3.分配问题

我校实行的是八人一大组四人一小组的分组模式,把筛选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将这些不同种类的问题分配到各个小组中。

4.展示成果

老师和学生都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在课堂上一起解决问题就有话可说,有思想可交流。

二、影响提高学生参与度策略实施的问题

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日渐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少提问的习惯

学生认为老师传授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是真理,肯定没有质疑的必要,而如今知识更新迅速,书本知识和老师掌握的知识很容易被淘汰。此外许多学生学习中有一种自小养成的惰性,懒得思考,当然没有提问的习惯。

2.缺少提问的勇气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由于害怕所提的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学识浅薄而感到没有面子,或所提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大被教师认为是故意捣乱,导致问题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3.缺少提问的氛围

传统教学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课上学生没有一定的提问时间和空间,课后缺少提问的氛围,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不想提问也提不出问题。另外,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解答时不热情或敷衍了事,或日久遗忘解答,没能让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忽略”往往会成为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导火线。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激发提问动机,使学生想问

学生经常把取得学业成就看作获得地位和自尊心的先决条件,这种动机会使他们产生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成人的标准和期望的意识,并力图去获得他人的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教师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提问:“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太阳光热,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保持多少度夹角?这个夹角需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吗?”这些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与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紧密结合,学生易获得成功的满足。

2.创设提问情境,使学生能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并不容易,有的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问。因此,教师必须“授人以渔”,给学生做好示范,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果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层层剖析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逐渐领悟出提问的一般模式,进而主动地模仿提出问题。例如学习“大气环流”时,可就其标题进行提问:“何谓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作用?大气环流就是三圈环流吗?”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提问,真正吃透教材,把握知识点之间的

联系。

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实地专访调查真实案例,从活动情境中提出问题。如学习“城市交通问题”时,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交通事故频发的路段考察:“十字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方向、流量有何日变化?如何加强城市十字路口的交通管理?”在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问题,捕捉思维的灵感。

3.善待学生的提问,使学生愿问

科学合理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沟通;既能正确逼近,又能反向递推;既能直线延伸,又能主体渗透;既有辐射的多触角,又有聚合的闪光点,使学生思维训练真正起到拓展思路的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为此教师应把教材、学生、学习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摒弃照本宣科或标准答案代言人的身份,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平等、开放、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消除学生在提问中的恐惧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为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搭建一个合适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张扬个性,显露灵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有独立见解的好问题应运而生。例如学习“城市化”时,可以提问:“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此现象能称为逆城市化吗?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的衰退吗?卫星城、新区的建立与逆城市化现象有何

关系?”

4.正视学生的提问,做到有“问”必应

在培养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可能大多只提“什么是”“为什么不”等教材中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有的甚至提不出什么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可急躁,只要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定就是问题,要充分肯定提问的学生,对不提问的学生进行

引导。

参考文献:

[1]孙夕龙.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基础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国地理学会.面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理科学[M].上海教育出版,2006.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度策略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黑龙江省冬季校园马拉松项目开展及参与度的调查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以新制趣 以趣促深——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