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猛
摘 要:导入是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正所谓有效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导入,通过恰当导入方法的应用来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案”导入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落实课改下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对导入效果的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探究性学案导入为例对提高初中数学导入课的质量进行研讨,以期能够迈好课堂的第一步。
关键词:导入;探究性学案;初中数学;等腰梯形
所谓的探究性学案导入是指通过创设具有思考性、探究性的学案来引导学生在导入环节完成,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导入课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以探究性学案导入在教学“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节课的应用为例,对如何构建探究性学案导入的数学课堂进行研讨,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中积极地走进课堂,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
探究性学案的展示:
(1)什么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的特点:
(2)等腰梯形的性质是
(3)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
求證: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4)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C=BD。
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与∠C互补。
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课下预习的内容对上述的学案进行探究,并尝试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有助于导入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那么,在导入环节中应用探究性学案导入法的应用价值以及注意事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应用价值:(1)探究性学案的应用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而且,学生自主借助所学知识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证明,对学生知识应用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2)探究性学案的应用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盲目感,提高了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尤其是这种具有探究性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了解本节课的相关内容。以上文的学案为例,在学生对这些尝试解答后,我们组织学生尝试对这三道探究性证明题进行理论总结,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总结。比如,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C=BD。
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明:过A、D作AM⊥BC,DN⊥BC分别交BC于M、N
∵AD∥BC
∴AM=DN
∵AC=BD
∴△AMC≌△DNB(HL定理)
∴BN=CM
∴BM=NC
∵AM=DN,AM⊥BC,DN⊥BC
∴∠AMB=∠DNC=90°
∴Rt△ABM≌Rt△DCN(SAS定理)
∴AB=DC,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可见,这样的探究性学案的设计对学生数学证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使学生在自主高效的课堂中掌握知识,提高效率。
(3)探究性学案的设计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础。而探究性学案的设计不仅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平台,而且,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应用这一导入方法时,我们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问题的设计要合理。所谓的合理就是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否则将失去探究的意义,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学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好教师与学生课堂地位的转变。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样才能真正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第三,要做好评价工作。做好课堂评价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准确、鼓励性的评价,以促使学生积极地走进数学课堂。
综上所述,有效的探究性学案导入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思维的发散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导入时,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究性学案导入的作用,要确保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周学耘.探究式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
[2]李爱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