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妃文
摘 要: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困生是班级管理的特殊群体,对他们转化成功与否影响到整个班级。因此,转化学困生就要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症下药”,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探讨利用情感投资,通过鼓励和导向作用,激发学困生内驱力,让学困生由学困转变为先进。
关键词:情感投资;学困生;转化;教育
凡是做班主任的都会有—个共同的心愿:希望自己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是成绩良好、品行端正的人。但是学困生的存在,那是个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那么,该如何面对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文化、思想素质,让教与学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感情投资”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一项极有价值的投资。
人们通常所讲的学困生,是指学生成绩不好,思想品行不端正,组织纪律观念比较薄弱,常常不遵守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学生。这些学困生的共同特点是自控能力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偏激、好走极端。因此,我们转化学困生需要做大量过细的思想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要有更大的信心和恒心,乐于付出“感情投资”。“感情投资”就是爱的投入。我们要以最大的热情去了解学困生、理解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向我们敞开心扉时,再用我们的信心、耐心和恒心去引导他们、鼓励他们,激起他们奋进的浪花,让他们扬起前进的风帆,向理想的彼岸前进。
班主任对学困生的关怀、理解和爱护,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受教育者产生一种亲切感,缩短师生之间感情的距离。当学困生那封闭的心扉向老师敞开时,他们的许多心里话就会向老师倾诉,从而让老师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缺点和优点,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我所任教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很聪明,可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上课无精打采或者若有所思,我和他交朋友,谈经历,谈体会,如兄如弟,如姐如妹。此后,这位学生敢用电话或直接找我吐露她的心声,架起了我们之间沟通心灵的桥梁。她终于正确地认识中考、对待中考,消除了无望心理、恐懼心理,全情投入到复习中,原来她是全年级中第70名的学生,期中考试,提前到30名。还有个别学生的隐私,如单相思、早恋的问题也主动向我反映,在我的帮助下得到及时解决。
爱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转化学困生的渠道很多,但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对他们的爱、关心和理解。学困生比起普通的学生来说,因为其“学困”的缘故,常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谴责,被同学冷眼,所以他们会多一份孤独感、自卑感,缺乏应有的自尊、自信。他们的心理及情感都比较脆弱。正因为这样,他们更渴望爱,更需要关心和理解。我们做班主任的应以慈母般的温情细心、耐心地去爱抚他们。如果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并付诸实际行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前面所说的那位同学的转化与进步证明了这个表现。
激励学困生是感情投资的又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困生往往自卑感很强,自信心则常常不足。要促使学困生转化,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信心。与此同时,还要创造促使学困生转化的条件,为他们创造进步、成功的机会。对于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可以使学困生心中升腾起一束希望之光。当学困生出现了这种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时,转化的成功就不远了。我们班有位同学,在八年级读书时,老师、同学公认他是年级中的“四大天王”之一。他的特点是平时懒懒散散,学习成绩差,最爱顶撞老师,爱讲闲话。有些老师、同学对他都有畏怯的心理。我接班后,找他谈心,分析他学好功课的有利条件,提出他发展的前景,让他明白:只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就可以考上高中,有光明的前程。他有些不相信地问我:“老师,像我这样的人能学得好吗?”我肯定地回答了他。后来他上学比以前早了,学习用功了,还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改善了,他经常来找我谈心,谈对社会、对人生、对学习等许多问题的看法。在交谈中,我不断地教育、鼓励他,终于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转化学困生,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光靠班主任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大家都作“感情的投入”。各科任老师都和他们谈心,都征询他们对教学的意见,都请他们谈各科学习的体会,把一些难度不大的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给予赞许等,都可以收到“感情投入”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设立“学科进步奖”或者“早晚勤上学奖”,让学困生也有机会领奖,有机会看到自己实实在在的进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感情投资”,也离不开“感情的投资”。而这种投资是以爱和理解为前提,以尊重、信任为基础,以激励鞭策为手段。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奉献出一颗爱心,无保留地投入爱生的那份感情,学困生也就不会“学困”了!
参考文献:
[1]李进财.关注学困生成长[J].学周刊,2011(26).
[2]贺建龙.如何转化学困生[J].赤子(上中旬),2015(8).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