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018-01-08 18:55杨代玉
新课程·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导学案有效应用初中语文

杨代玉

摘 要:导学案的有效应用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股新鲜的“活水”,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上了日程,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展开重点教学提供了有力依据,加强了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充分锻炼了初中生的语文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开始期待语文课堂的到来。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导学案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有效应用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上,“讲风”依然十分盛行,整个课文教学都是围绕着生字词、作者与文学背景知识、文章结构与内容介绍、文章写作特点与手法特征、主旨与中心总结的内容进行的,这种过于死板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发挥,还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以真正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模式来开展语文教学。导学案是一种将语文知识的结论提前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的自学、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等教学活动来推测结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他们的思维与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利的。下面笔者从三个层面讨论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精心设计导学案是有效应用导学案的基本保障,有许多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对导学案存在误解,整篇导学案中只有练习题,并没有体现出预习目标、课堂探究任务等学案内容,导致导学案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确定导学案的内容与设计方向,并针对自己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做出调整,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选择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谨慎确定导学案中的各个内容。

在《化石吟》这一课中,为了设计出更好的导学案,我与本校七年级的其他几位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分析了这首诗歌的内容、情感、主旨,以及初中生在自学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所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等多个教学要素,确定了《化石吟》这篇诗歌的学习目标主要按照新课标所指出的三维目标来进行设计,即知识目标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朗读诗歌;能力目标为把握诗歌的文章结构,品析诗歌语言,通过调查来了解生物进化过程,锻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为总结作者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学习目标的下一栏,我精选了几道练习题,旨在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并将这一栏设置成为“自学检测”。而学习目标与自学检测两个栏目也共同构成了导学案的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栏”。

导学案的第二部分便是“课堂探究活动”,包括课堂导入、小组合作探究、整体感知三个部分,将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介绍。导学案的第三个组成部分便是“探究反馈”。设计好导学案之后,在《化石吟》正式开始授课的前一天,我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课前预习栏”展开预习活动。

二、发挥课堂的“导学”作用

导学案之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便在于一个“导”字,教师必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学会依靠自身思考与同伴帮助来解决语文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在利用导学案的时候,有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持怀疑态度,对此,教师一定要相信初中生能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等来突破学习难题,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广阔平台。

在确定要以导学案来展开语文教学活动之后,我便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将全体学生以5个人为单位,构成一个小组,这个小组成员既有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不喜欢学语文的学生。形成这种分组的目的除了要保证组际之间的语文水平大致相同外,还为了让语文后进生在优等生带领下找到学语文的乐趣,帮助他们在语文学科方面取得进步。

教学《化石吟》一课时,笔者在课堂开始之初将導学案收集起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我检查学生预习练习成果的时候,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所调查的化石资料,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之后,我便让学生分享调查结果,丰富本课的学习资料。随后,便是正式的小组探究活动。

我结合学生在“自学检测”中的练习反馈,推测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且对这些难题进行转化,提出了几个探究问题:标题中“吟”的含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这首诗歌所使用的手法是什么,使用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有哪些?诗歌共分为两节,这两节有什么关系?作者对于化石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提出这几个问题之后,学生需要再次回到课文中进行阅读,从诗歌中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结合自己的思维加工来归纳出初步的个人结论。随后,学生需要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结论。在分享的时候,小组内部要坚持“后进生优先”的原则。小组成员要认真聆听,记录每个组员的发言情况,作为评价小组成员语文学习表现的依据。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都要就这几个问题展示小组结

论,在组际之间展开交流,扩大互动范围。在学生们的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切不可完全放任不管,在某些小组遇到困难导致小组合作活动无法继续进行的时候,要为学生提供及时帮助。

三、加强反馈教学

反馈包括知识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等多方面的信息,导学案是一种让初中生掌握学习语文主导权的学习方法,更需要反馈教学来让教师了解本课的教学效果,判断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是否能够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每一轮的导学案教学环节,教师都应该要加强教学反馈,及时总结,帮助初中生做好知识巩固。

在《化石吟》一课的导学案教学中,在下课前的最后5分钟内,我鼓励学生主动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我会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知识结构图,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总结来填充结构图的内容。学生不必举手,直接站起来进行回答,一个学生回答完毕之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说明。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我也可以大致判断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之后,我重新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将他们依然感到疑惑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且将他们对导学案下的《化石吟》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写出自身的真实想法。然后,在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学生要把导学案交到讲台上,我会将其收集起来,以便做好下一轮语文教学的课堂设计。

总而言之,导学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培养与锻炼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教师必须要认真探索导学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体现学生的“乐学”地位,进而促使初中语文课堂能够真正实现“先学后教”“教是为了不教”这个教学目的。另外,在利用导学案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规避几个问题,比如部分学生不会按照导学案来完成预习任务,“自学检测”的练习题也存在抄袭现象;有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不够积极,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成为优等生的“个人舞台”等,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为解决问题寻求出一条新的教学路径,保证导学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师学宏.导学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

[2]徐绍鹏.学案导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案有效应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