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08 21:31谢晓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谢晓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教育活动中随之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模式。其中数学建模思想的产生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及应用,从而提高小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老师采取数学建模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有助于丰富老师的教学模式等。但是,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不尽人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本文对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的应用策略,希望为以后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 小学数学 教学 应用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经常会遇见“老师讲的声情俱茂,学生听的迷迷糊糊”的现象,这必然会对教学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看做是进行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意识,引导小学生按照数学方法进行自主的分析、实践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让数学建模思想完全的融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去,为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及建立过程

1.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

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模型,二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建模内涵有了了解才能明确数学建模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数学模型主要是利用数学的思维模式来对事物的本质联系和相关情况进行描述。从宏观角度来分析,数学模型可以包括数学思维、理论、公式抽象出来的简化结构等。其实,数学建模就是将语言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的一个过程,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将数学的基本方法和特点呈现出来。

2.数学建模的建立过程

数学建模的建立过程可以分为:第一步是准备模型的选择这一步需要对问题的实际情况、意义、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的理解,准备模型的选择,选择好描述问题的数学语言;第二步是进行模型推证。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情况,列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模型,然后进行假设推证,最后一一排除假设;第三步是建立适当的模型。这一步是根据原有的假设,利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明确各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建立数学对应关系,用数字来表示;第四步是对建立的模型求解。这一步要依据实验和已有的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进行计算;第五步是对模型进行检验,这一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验证推断的合理性以及模型选择的正确性,然后和实际情况做出对比,如果和实际相符合就需要进一步的进行选定和完善,一旦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就需要重新建立模型;第六步是将建好的数学模型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去,从而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对策

1.联系生活、创造情景

数学建模过程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生活原型和实际问题,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在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用现实的情景来进行展示,这样才能将实际生活和数学有关的事情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生活化,创造出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境、模拟实际生活,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进行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3]。比如,在进行“统计”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创设出去超市买东西的场景,为了增强真实感,老师可采用第一人称做阐述:我今天去超市买东西了,买了3瓶醋,2瓶酱油,3个土豆,4个甜瓜,6根大葱,那么我最后到底买了几样东西呢?加起来的总数又是多少呢?利用这样具有生活化的情景进行教学,老师引导小学生采取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和知识,从而促进小学生思维中“统计”模型结构的形成。

2.进行探究、主动构建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原理、公式、定律等,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记住它们的结论和道理,而且也需要多思考一下这些定律、公式是怎么想出来的、怎么提炼出来的等。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思考,才能让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沉淀和积累[4]。与此同时,老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动手实践、交流沟通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几个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动手实践、交流沟通等,尽量构建出全班学生都可以理解的数学模型。比如,在进行圆锥知识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对圆锥体积的转化进行大胆的猜想,让小学生利用手边的道具来进行亲自的验證,从而研究出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并且要让各位小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沟通。

3.进行实践、培养小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意外,老师还应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把生活实践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数学建模的机会。一旦在课堂之外遇见问题,老师需要及时的引导小学生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小学生问题思考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不但可以增强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而且也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理论结构更加丰富。这对于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语

总之,建模思想的产生是教育发展的成果。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效的应用建模理念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师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学生运用建模理念进行学习,利于学生对知识兴趣的增加,和数学知识疑点和难点的掌握。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建模的学习运用,以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志琦.探究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6:141-143.

[2]左文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的意义和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3,20:59-60.

[3]张海燕.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5,10:88.

[4]陈谋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探究[J].华夏教师,2015,06:39-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