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新进辅导员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几点总结

2018-01-08 11:29罗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

罗涛

摘 要:在辅导员老师日常管理工作中,资助育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政策解读、宣传阐释、材料审核、贫困认定、资助育人以及学生安抚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辅导员的介入。特别是对于一些刚进入高校的年轻辅导员来说,这些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如何科学公正、客观全面、准确高效地开展高校资助工作就成了辅导员的必修之课。

关键词:高校 新进辅导员 资助 育人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的一项政策。而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生活和品行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政策解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资助工作最终的实施效果取决于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和阐释深度。国家大力宣传资助政策,目的就是为了让贫困家庭及学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照顾,感受真情、美德。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不因为缺钱而放弃自己的求学之路。而辅导员在这一环节工作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辅导员在新生临近开学或开学初的时候,首要工作就是了解你所管理的班级学生中是否有因为家庭贫困而未报到的学生;是否有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那么,在这些贫困学生及家庭中积极宣传党和國家以及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在宣传前辅导员老师首先得对各种资助政策法规了然于心。立足学生群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开展资助工作,在政策阐释中将国家宏观资助政策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精准贴合 [2]。

二、材料审核

通过学生自主申请并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由学生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或县,其中任何一级的民政部门盖章。提供有关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低保、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残疾、烈士子女、重症疾病或自然灾害等)。但是,根据调查反映,很多民政部门,特别是乡镇和街道在开具证明时都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未对家庭做任何的客观真实地调查就盖章定论。所以,常常会存在着材料不实和“人情章”的情况。当然,对于学校及辅导员,不具备相关社会职能,也无法有效甄别其材料真伪,能做的就是审核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了解其在平时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观察是否有与其家庭经济困难状况不相符的高消费行为或不当消费行为[3]。

三、贫困认定

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后续进行精准化贫困资助的关键所在,要求辅导员做到公平公正,以更加细致的辨别能力和开创性的思维进行贫困认定。首先辅导员要根据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认真核对相关资料,确保准确无误。通过成立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贫困等级的认定。结合国家和学校的认定标准、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认真进行评议认定。在认定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坚决杜绝“人情关系”、“贫困演讲”等现象的出现。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四、资助育人

资助工作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形成“先自助,后资助”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劳动去获取所需。帮助他们寻找一些社会兼职以及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单纯“输血”型资助转变为“输血与造血结合”型资助,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关怀下成长为有用之才。“资助育人”其核心内容在“育人”,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四个意识:诚信意识、自强意识、感恩意识和契约意识[4]。诚信意识指的是学生在申请资助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不造假、不夸大;自强意识是要求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感恩意识是培养学生要存感恩之心,对于获得的资助不得意、不炫耀;而契约意识主要是针对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认真对待、严格履行契约合同,不毁约、不违约。

五、学生安抚

资助育人,要坚持“育人先育心”。大多数的贫困学生都来自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有些学生难免会产生自卑、敏感的心理情绪,对待学习生活往往会比较消极。还有一些同学在评选完之后会产生很强的“不服”心理,因为国家的资助政策都有名额限制,而一个班级里往往都会超额申请,而对于这一批“落榜”的学生当中,如何做好安抚工作,就需要辅导员在其中进行合理的解释与正确的引导,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对于存在心理问题隐患的学生,需要加大对他们的心理帮扶,可以通过谈话鼓励、心理咨询,尊重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正面精神引导,对于评助“落榜”的学生,可以推荐其他形式的资助,如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等。

结语

现如今,国家资助规模不断加大,资助形式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担心自己的学业。而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辅导员老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高校辅导员,在资助工作中要注重“以人为本”,以事实为依据,切实履行资助职责,秉承资助育人的理念,以细致的工作,开创性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开展精准资助工作,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及家庭的隐私,实现“资助”和“育人”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 号[A].2006.

[2] 谢浩然. 辅导员在高校“精准资助”中的角色定位及角色扮演[J]. 法制与社会,2016(8): 237-238.

[3] 王茂州. 大数据视阈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17(20): 236-237.

[4] 刘卫锋. 从“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转变[J]. 中国高等教育,2016(8): 42-44.

[5] 陈琳. 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 高教学刊,2017(5): 161-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高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