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北萍+娄瑞娟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推动了高校外语教学的改革。构建并实施基于微课和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优质教学资源和新兴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既能探究个性化的“教”和“学”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实现课内外“教”和“学”的统一,保障自主学习的内容和效果,并且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视觉素养等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更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外语教学 教学模式 综合素養
一、引言
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对经济社会的创新提出了建议和看法。2015年3月5日中共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就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正式到来。传统行业纷纷启动“互联网+”模式,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制造、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新兴产业应运而生,不断发展。“互联网+教学”的概念也随即诞生并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高校教师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互联网+教学”改变高校的教学理念
(一)互联网+教学: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
互联网的普及增强了知识的开放性,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获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使教学内容不仅丰富多彩,新鲜即时,而且不断更新变化。学生在资源选择方面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选择本校教师视频公开课的讲解,也可以选择其它高校教学名师的授课。拥有海量资源的互联网使教学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进入课堂。除了必修课程内容的创新,各类选修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能够开设上百门的特色选修课程,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互联网+教学: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
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和慕课,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慕课作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学习的课程,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大型数据库,将学习内容、教师讲授知识的视频、在线测试题和其它课程资源存储在互联网上。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基于微课和慕课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视频等使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翻转课堂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内、课后,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讲解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在课前完成,增加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
(三)互联网+教学:学习方式的连续转变
互联网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学习方式更高效。学生在互联网中探索知识,发现问题。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找到可以解开学习疑惑的答案。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的时空限制。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进度更加具有灵活性。只要有网络和智能设备,他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同时可以多次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同伴沟通,与教师交流。网上交互学习平台可以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学习平台能全程记录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网上教学资源,进行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引领。互联网使学生真正确立了主体地位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随之改变,熟练掌握信息化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新时代所必需的素养。从学生的学习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视觉素养出发,培养其终身学习、知识管理、创新精神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大学生身上塑造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能力、品格、思维与行为方式,以使他们更加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环境中永立潮头。
(一)学习素养
学习素养(learning literacy)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气质。学习问题是关系到人才成长、科技进步、国家昌盛、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学习本身是一门科学,研究学习问题,建立一门“学习科学”是非常必要的。而“大学学习学”对大学生学习素养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与人的气质、性格有密切关系,又与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诱导有直接关系。由于学习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要重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大学生要掌握大学学习规律、制定大学学习规划、制定大学学习策略、掌握现代大学学习方法、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大学生不仅要针对学习任务选用最佳的具体学习方法,而且还要掌握现代大学一般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自主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创新性学习方法。“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进行自主学习,不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和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利用网络搜索和提取相关信息和知识点,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与其他人进行同步或异步交互,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学生应在互联网上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和文化动态,及时收集本专业新的知识,更新学习内容。
(二)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能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是通过各种学习及信息技术培训实现的。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能力教育三个方面。endprint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和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意识强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己对信息的敏感,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大学生面对不懂的东西,要利用互联网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搜集、发布和表达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决策。通过已知信息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和意义并综合运用,有目的地将信息用于学习或解决实际问题。
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行为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社会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体系。大学生在使用、存取信息资源时要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
(三)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是指人們对不同媒介的特质与功能的认知能力,对媒介传播信息的解读与批判能力,以及参与媒介、运用媒介及其信息为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包括培养他们发现信息、组织信息与保存信息的能力,辨别信息的真伪并判断其价值的能力,利用媒介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大学生要对传媒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乃至合理使用,最终形成独立判断。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剩。媒介可以让人知情,也能误导人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就会被媒体误导,轻易地对自己的信仰、判断等作出错误的改变。媒介尤其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才能准确地找到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信息,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要以自身良好的媒介素养影响周围的人,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的良性循环。
(四)视觉素养
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是一个人通过看所获得的一系列视觉能力,并同时将看与其它感觉经验相整合。随着信息时代和读图时代的到来,视觉文化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视觉素养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大学生视觉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效的方法。图像和影像重塑着人们的记忆与经验,对无处不在的视觉信息的理解、评估、交流、运用的能力成为衡量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文字读写能力,还需要具备读图和用图的能力才能适应当今视觉传播发达的生存环境。视觉素养的培养策略应该重在探析“看”的秘密,开发“看”的资源,培养“看”的能力,提高“看”的素养。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生活质量。如今对视觉信息的感受与处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形成了视觉素养与中外文化相结合、视觉素养与艺术审美教育课程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目前,“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这样,才能顺应“互联网+”这一时代变革,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我国高校教育走向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凤娟.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应用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智运,刘永红.大学生学习素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张舒予.视觉素养培养:搭建眼睛与心灵之间的桥梁[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2):6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