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姚丝雨
【摘要】通过家庭系统视角运用家谱图评估工具,探索暴力家庭的关系模式、家庭创伤及家庭功能等信息,寻找家庭暴力症结。选取夫妻间家暴为研究对象,评估家庭三代人的家庭模式,为干预家庭暴力提供科学论据。
【关键词】家庭暴力 家谱图 家庭系统
在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联合国人口基金2010年调查显示,全世界60%~70%女性都曾受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躯体虐待。《中国妇女白皮书》中全国共有2.67亿个家庭,离异家庭占1.54%,家暴导致离婚的占25%。家庭暴力危害人身安全、导致家庭解体、造成家庭中儿童人格扭曲。因以暴制暴引发女性犯罪率升高。目前,干预家暴有法可依,但缺乏针对性强的工作模式。深入探索暴力家庭是对症下药是当务之急。
一、暴力家庭研究現状
国内外关于暴力家庭研究,家庭系统对施暴及受虐行为产生重要影响,Fergusson(2008)研究(n=828)发现,儿童期遭受虐待、家庭功能不良和负性经历均是亲密伴侶暴力施暴和受虐的显著因子。班杜拉(1978)提出社会学习理论最早涉及家庭暴力代际传递Ellen.Pence(1983)绘制暴力家庭图谱描绘代际传递、家庭关系及症状模式、权利及控制力等问题。McCaulcy J(1995)发现不良社会支持也会增加家庭暴力发生。受虐妇女自身与社会隔绝,对自身价值确认仅来自禁锢她的施暴者,从而形成习得无助感导致暴力恶性循环。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家谱图(genogram)是评估家庭功能模式的实用工具。从家庭系统视角了解家庭历史、家庭关系、从家庭层级结构,评估家庭状况。借助家谱图我们可以全面直观、系统了解人的行为及问题。将人及问题放置其环境背景下,横向研究兼有纵向研究。
研究对象选取夫妻间家庭暴力案例,面对面访谈有30例,另有32个样本调研来自白丝带热线和各地区妇联妇女权益部的接待档案,并以电话回访方式补全资料。样本属于随机选取。62个样本中59例受害者为女性,2例为夫妻互殴,1例为施暴者为女性(求助者男性)。在以往研究中家暴受害者约90%位女性,10%左右受害者为男性一致。
三、个案资料统计与家谱图绘制
1.个案一般资料统计
共62个家庭,女性年龄38±13.0岁;男性年龄46±17.0岁;施暴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8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4人;受害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2人,大专以上学历40人;农村家庭15例,城镇家庭47例;家庭夫妻双方职业分为农民30人,无业26人,个体32人,有职业36人。暴力家庭子女情况,夫妻婚内有亲生子女54例,夫妻二人无亲生子女2例,一方有婚前子女6例。
2.家庭暴力形式
家庭暴力表现形式有言语辱骂、冷暴力(漠不关心、持续一个月以上不交流)、肢体暴力(徒手暴力和持械暴力)、折磨、性虐待、威胁恐吓。这些暴力形式大多都是混合共存。
3.个案家谱图绘制
家谱图绘制有标准图例,至少绘制家庭三代家庭故事,我们选取Z家庭作为示例,呈现暴力家庭成员关系、行为模式、家庭创伤等。
个案:Z家庭故事
基本信息:Z男士59岁,施暴者,职业曾是货车司机,现为警察,Y女士57岁,公务员,受害者。婚龄33年。育有一子,已婚离异,受害者。
家庭暴力情况:首次家暴出现在婚后,孩子出生2个月时,当时Z为货车司机,嫌孩子哭闹影响其休息,开始谩骂吵闹,对妻子有肢体暴力。日常酗酒、吝啬、说话谩骂,暴力频次每个月2~3次小冲突,每年3~4次暴力冲突,最严重两次暴力,一次受害者Y女士头部砍伤缝7针,另一次用水果刀刺入其肋下。在救援过程中,因嫌医生到达慢,又将医生打伤。对儿子经常谩骂殴打扇耳光。曾发生过一次儿子殴打父亲,致使左腿骨折。暴力处理方式:一是几个月不说话,冲突搁置,事后不沟通;再有把Z父母兄妹叫过来调停,无实效。
家谱图及解析:
(1)家谱图围绕核心家庭画出三代关系图。核心家庭为家谱图中子系统,置身于家族背景和所处历史时代背景。
(2)家庭关系代际呈现:施暴者Z的原生家庭父母冲突频繁,童年Z被父亲动辄打骂,日常冷暴力,儿童期Z被家暴,成年酗酒、家暴。受害者Y女士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排行第四,与其紧邻的姐姐有病,弟弟争宠,幼年被忽视。父母年龄偏差35岁,家庭情感疏远。Z女士要面子、争强好胜。对待孩子养育:Z常暴力打骂控制方式,Y给予生活照顾,忽略其情感感受。
(3)家庭历史创伤:Y女士家庭遭遇政治运动和文革冲击,父亲被批斗抄家,母亲对打斗场面恐惧,家庭“成分”被划分为地主,被不公平对待。丈夫对Z女士家庭看不起,致使家庭失去平衡。
(4)家庭创伤事件:Z父亲在其生命中有创伤性婚外情的家庭秘密,有两子夭折。Y女士的父亲有6子女早年夭折、原配妻子去世,都构成家庭生命周期里创伤,影响家庭系统功能。
(5)家庭行为模式及疾病:Z父亲有暴力行为,Z有严重暴力行为、酗酒,Z儿子有暴力冲动,呈现了暴力代际传递。Z父母要求其为原生家庭付出,Z对经济控制严格。Y女士因历史原因家庭被社会排斥,母亲以顺从回避方式应对冲突。Y女士以躲避隐忍方式应对家暴,家庭中的心身疾病,Z父亲脑梗,Z母亲食道癌去世,Z儿子高血压和两次发作心梗。Y女士父亲糖尿病,Y女士三姐脊椎瘤,疾病是家庭系统问题的表达。
(6)社会支持系统:Z家庭中父亲、兄弟、妹妹会支持受害者,但只停留在调节。Y女士原生家庭主张忍耐躲避,少有情感支持。Y女士爱面子会伪装自己很好,使其少有寻求支持。
4.家庭系统资料
家庭系统视角看家庭结构、行为模式、家庭历史创伤(如战争、文革)、家庭创伤(如亲人丧失、父母离异)、成长创伤(如儿童期暴力虐待)、经济控制等,考察暴力夫妻的原生家庭,及子女是否一同遭遇暴力。endprint
四、讨论
从家庭暴力形式看,言语辱骂发生率最高,其次徒手殴打、威胁恐吓、冷暴力、持械暴力、性虐待、折磨,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家庭系统看:家庭结构上再婚家庭中家暴占比最高,其次是初婚家庭、一方再婚一方初婚。再婚家庭中因施暴者的家暴导致婚姻失败居多;家庭暴力有显著的代际传递,严重躯体暴力施暴行为与儿童早期受虐待及目睹家庭暴力呈正相关。目睹父母家暴或遭遇家暴的儿童,在成年后容易陷入暴力關系中;施暴者酗酒、婚外情在暴力家庭中占比很高,甚至是导致暴力发生的根源;家庭创伤影响家庭成员间亲密互动,从历史文化创伤,到家庭创伤或阴暗秘密,通过情绪情感体验和亲密困难等方式留有痕迹,施暴者多为情绪表达或控制困难;研究中显示施暴者获得家族支持的比例超过受害者,呈现施暴者得到来自其家庭不良支持,会增加暴力行为。受害者呈现了显著原生家庭弱化,家庭成员少,性格弱,或彼此情感淡漠,受害者父母灌输多顺从忍耐的家庭教育。受害者求助受挫,使其无法摆脱暴力。结论:暴力家庭很难自行解决暴力问题。需要社会工作介入干预家庭暴力,公安司法、妇联、法律、心理治疗(尤其家庭心理治疗)、民政等部门协作依法干预,全面帮助暴力家庭消除暴力伤害。
参考文献:
[1]Fergusson DM,Boden JM,Horwood LJ.Developmental antecedents of interpartner violence in a New Zealand birth cohort.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2008.
[2]Ellen pence,The Duluth Domestic Abuse Intervention Project 6 Hamline L.Rev.1983.247.
[3]McCaulcy J,KemDE,Kolodner K,et al.The“Battering Syndrome”:Preval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pimary care internal medicine practice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5,(10) :37-46.
[4][美]莫妮卡.麦戈德里克.家谱图评估与干预[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5-20.
[5]曹玉萍,张亚林,杨世昌.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8,(01) :28-30.
[6]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2011.5.
[7][美]巴塞尔.范德考克.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