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江苏省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江苏常州 213000)
混龄班级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张丽霞
(江苏省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江苏常州 213000)
混龄环境下,同个班级群体中个体间年龄差异最大可达二十多个月,给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关注混龄环境下儿童的“主动性学习”,通过规划自主的区域空间,支持混龄主动学习;通过提供分层的、开放的材料满足混龄幼儿的不同需求;通过合理摆放材料支持混龄幼儿有序取放,以期给混龄教育的实践者以经验借鉴。
混龄;主动学习;区域环境
当前,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缺乏朋友交往环境,缺乏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机会与体验,互助、关心等良好的社会品质严重缺失。我园自2013年开展混龄编班的实践研究,将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龄编班,希望混龄环境下的共同生活、游戏、学习、运动,能够让幼儿之间的混龄交往成为一种常态,增加孩子异龄互动的体验。然而,混龄编班必须创设能够支持不同龄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游戏需求;能够支持不同年龄幼儿的多元发展;能够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异龄互动。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我们开始了对混龄班级区域游戏环境的探索。
高控的教室空间是将幼儿的座位固定在教室的中心位置,便于教师对幼儿的集中管理。然而,混龄环境下幼儿的自主学习需要一个开放、自主的环境。我们根据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借鉴国内外混龄环境创设的优秀经验,合理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将原来高控型的教室空间调整为小型多维的区域空间,将整个教室空间规划为:积木区、娃娃家、读写区、玩具区、艺术区、沙水区六大区域,兼顾四大游戏类型(即探索游戏、建构性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以及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大领域的发展。
为了让教室空间规划科学合理,我们首先绘制了班级区域设计图,在确保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布置,做到因地制宜,同时满足以下一些区域创设原则:娃娃家和积木区相邻,便于幼儿将两个区域的游戏进行串联互通,比如将娃娃家的娃娃等拿到建构区进行扮演;沙水区和艺术区相邻;艺术区和沙水区靠近水源,便于幼儿清洗和取水;读写区靠近光源,且相对安静。环境创设温馨舒适,让幼儿感受到教室中每个游戏空间都是具有吸引力的。空间的变化把教室的所有空间都还给了孩子的游戏。
混龄群体中,尤其是小大混龄班,幼儿的身高、能力、经验等存在很大,需要提供分层材料支持其游戏、学习。
(1)高低结合的家具,满足不同身高孩子的需求。我们为幼儿提供高低不同的桌椅、架子、柜子等,并根据年龄特点将小班幼儿常用的材料摆放在柜子的中层和下层,把适合大班孩子的物品摆放在最高层。
(2)梯度分层的材料,满足不同水平孩子的需求。我们在观察中捕捉不同能力孩子的需求,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架,支持他们朝着最近发展区迈进。梯度分层体现在操作能力、智力水平、生活技能等多个方面。比如,在探索区为孩子提供的拼图,可以有6块、12块、24块等不同难度的,便于幼儿根据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在建构区提供的参考图片,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建构水平多元提供,还可以为小年龄段幼儿提供便于搬运的运输小车,给中大班孩子提供有挑战性的辅助建构材料。
固化的、高结构的游戏材料显然无法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开放的低结构材料能够有效支持不同年龄幼儿探索的需求。尽量减少材料的加工程度,赋予孩子更多的探索创想空间。不固定区域内材料的具体功用,不预设固定的玩法,不规定材料使用的范围和场所,允许跨区域使用。
混龄群体中,幼儿之间有时易发生争抢现象。究其原因,材料投放的种类和数量不足是关键。因此,我们在每个区域投放种类丰富的材料,满足孩子多种游戏的需求。如在探索区提供测量的工具、拼图等可供幼儿多元探索的各类工具材料,在读写区提供书籍、地图、PAD、手偶等。此外,数量的提供应该大于区域内常驻人数,减少幼儿在游戏中因为争抢玩具而出现冲突的可能。
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给孩子的材料和环境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能够引发他们的已有经验。因此,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尽量提供生活中的材料,如在娃娃家提供水壶、锅子、铲子、杯子、小床、衣服、帽子、鞋子等物品,在建构区提供纸杯、盒子等可以建构的废旧物品。此外,我们还关注自然材料的运用,让孩子能够探索自然中的沙、石、水、土、叶等。
在同一货架上往往会有多种材料,以往我们都会用有颜色的筐装材料,幼儿无法从侧面看到筐中的材料。为了方便孩子在游戏前寻找材料,我们将材料摆放在透明半开放的收纳筐,幼儿站在区域中间就可以环顾四周,选取自己心仪的材料。
将功能类似、材质接近的材料摆放在一起,便于幼儿查找、比较。比如在美术区,将树皮、树叶、松果等同类材料相邻摆放,将剪刀、胶水、胶带、印花机等工具放在一起。对于一些零碎的小材料,如珍珠、亮片、小纽扣等,则采用透明半开放的分类盒收纳,便于孩子一次拿取多种材料。
每次游戏过后,教室里物品散落,需要很长时间去整理,且整理过后往往面目全非,很多物品发生了“移位”。为了帮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材料的整理归类,我们为投放的每一种材料提供标签,分别在玩具筐和玩具柜上都贴上同样的标签,便于孩子将玩具收纳到对应的筐里,并将玩具筐摆放到相应的玩具架上。在混龄集体中,大班孩子的整理能力相对比较强,在学期初期,我们发现小班孩子玩过游戏之后经常会依赖哥哥姐姐整理玩具,而自己充当旁观者。原因是小班幼儿整理玩具存在以下障碍:不能有效将玩具分类;无法将实物与标签对应;无法快速将多种同类物品整齐摆放。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年龄段幼儿的能力特点设计了实物标记,将玩具直接贴在玩具筐和玩具柜上,便于辨认。同时,对于一些整理难度比较高的玩具,如小型积木、娃娃家的材料等提供大收纳筐,只要将玩具收到大筐内即可。
在混龄班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关注差异性、主动性、课程性、游戏性四个关键词,为异龄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有准备的环境,把游戏还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自己的方式、速度不断向前迈进!
[1] 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2] 刘清华.幼儿混龄区域游戏开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大连市A幼儿园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3] 张传芳.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张丽霞,江苏省常州市鸣珂巷幼教集团副园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常州市幼教学科带头人,2014年获美国高瞻学前课程体系国际认证证书,并进行混龄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