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1-08 06:43许鸿程
名师在线 2017年1期
关键词:宜兴市数学老师考试

徐 欢,许鸿程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江苏宜兴 214200)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徐 欢1,许鸿程2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江苏宜兴 214200)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境,数学老师需要重新反思、审视课堂的价值,并从问题出发,提出对策,助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生成。

初中数学;问题;对策

引 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这给初中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那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然而,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以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为愿景开展大一统的整齐划一式教学。然而,因为个体差异等因素,学生发展极不均衡,给很多老师造成了一定的困惑,甚至束手无策。现在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试卷以“新、旧”替代“标准”规定

传统的初中标准考试往往以一张试卷来定学生的数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具体分数,将学生的成绩分成好、中、差三等。这种考试方式是封闭的知识性考试,它只关注或只考查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无法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同时以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也只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发展体验和实践参与等隐性的数学思维选择性忽视。这种“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教学样态与国家层面提出的素养教育和全面发展有着严重的隔阂。而命题人员为了践行新课程的理念,命题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试题除了突出基础性、全面性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维度外,还注意试题的创新度和延展度,涉及一些超出学生实际能力或学生“跳一跳也难摘到桃子”的题目,这些题目当属“意料之外”。例如:下面有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2,4,7,12,21,……,第100个是?笔者发现,它的原题来自于高中教材的数列题目,完全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也超出了课标要求,但在一切向着分数看齐的思想牵引下,初中数学老师往往只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使老师和学生皆成为考试的机器,为考试而考试,为学习而学习。

研读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发现,试卷的命题要针对学生在该学段的学习内容,做到“点多、面广”两个要求,同时要着眼于基本要求,尽量把学生本单元所学的重要概念、方法和一些必备的基础性知识融入到试卷中,体现试卷的针对性和可信度。试卷的预期就是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设计的预定底线。至于应用性和创新性的题目,要设计合理区间,要贴近初中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避免出现题目所需思维的“弯道”太多而造成学生“找不着北”的情况。

二、学生的主体性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肖川说过:“良好的课堂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和谐统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的主体毫无疑问是学生,一切都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学,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这个终极目的,但数学课堂教学始终存在着学和教的明暗线关系,教为学提供保障、动能,在某些时候,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因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是“未成熟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和适切的指导、辅导和引导。然而,在新课标指引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时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造成学生始终处于“愤、悱”之境,隐入思维的“漩涡”而原地踏步。

其实,教师和学生是共同体的关系。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互助合作型课堂的构建可以作为正确处理教和学关系的样本。在互助合作型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转变师观,由课堂的管理者改为课堂的引导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由学生的评价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助威者。

例如,我听到一节八年级的题为“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的数学公开课。在45分钟内,教师精心遴选了很多相关例题,并附加设计了一些问题,开展了几次小组讨论,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讨论,开展深度学习,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浅表层面“空档滑行”,所以,教师原本设计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没有取得应有的预期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做题、自觉思考,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使学生养成乐学善思的数学学习品质和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也要适时给学生启发、点拨,而不是做“甩手掌柜”,问题要有梯度性、层次性,而不是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造成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假象。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为主轴,以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习惯为宗旨的一个过程,是让学生在内在驱动力下开展的深度自主学习,只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形神兼备,课堂效率也必将水涨船高。

三、以“娱乐性”“生活性”替代“数学味”

诚然,与课程理念相匹配,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呈现蓬勃生机,但凡事过犹不及,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支撑学习的软实力,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力量,如果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始终离不开情和境的实物参照,不能从情境中形成数学学习所需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则情境的创设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应有之义。

创设情境是为达成数学教学目的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但近年来,尤其在公开课、观摩课上,数学老师往往偏离了情境的初衷,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课上得丰富有趣,上得高大上、有气场,声光电画样样有,好像只有这样,才是一堂好课的必备利器。事实证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做的课件、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助推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更有甚者,因数学情境创设的趣味、娱乐味远大于数学味,学生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责问。

四、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的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好仆人,却不是好主人,用好多媒体,课堂图文并茂、声色俱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推学生逻辑思维的过渡,为数学课堂教学发挥正能量。但有些老师,过渡依赖多媒体教学,课堂成了“动画”的世界。这种“电灌”,学生往往来不及思考,甚至来不及反应。它带来了以下问题:

一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需要学生有深度地思考,思维不可或缺,而现代技术的过度掺合挤压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是教师主导性得不到发挥。课堂是一种学生学和教师教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但现代技术的运用,让教师往往成为一个旁观者,不能适切性地指导学生正确地、高效地学。

三是现代技术本身因为其声光电的作用,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显得喧宾夺主。而初中数学正是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能力,学生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课件的“变幻莫测”上,淡化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需要适时、适量、适切地运用多媒体,让多媒体在关键之时发挥帮手作用。

[1] 梁立贵.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1(18).

[2] 金光一.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1.徐欢,1983年生,女,江苏宜兴人,现任宜兴市实验中学数学教师,宜兴市教学能手,中学一级教师。

2.许鸿程,1960年生,男,江苏宜兴人,现任宜兴市实验中学协理员,无锡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宜兴市数学老师考试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宜兴市探索“双盲”应急演练提升实战效能
点赞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迟到
你考试焦虑吗?
魔力数学老师
准备考试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