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如何提升办馆的社会效益初探

2018-01-07 11:04刘丽刘思昭徐松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公益性博物馆

刘丽 刘思昭 徐松岩

摘 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博物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获得了开展具体工作的必要保障。由于博物馆是非营利性常设机构,所以社会效益是其存在价值的目标之一。提高博物馆的办馆效益,就是要不断提升为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提出了提升博物馆办馆社会效益的几点建议,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效益;公益性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现行定义(2007年):“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1]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博物馆条例》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博物馆的效益应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是指博物馆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对于博物馆来说,社会效益是其存在价值的目标之一[2]。

1 博物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博物馆社会效益的重要性

博物馆依托陈列展览为知识信息载体,以构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让社会公众实现知识信息共享,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因其资源的社会性和投入资金的公益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3]。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社会效益是其发展的根本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公益性就是对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免费或优惠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属性。我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由政府主办,为全民所有,即使少数民办博物馆也是由政府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4]。博物馆行业在2008年国家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无论是展览还是科普教育活动都是公益性的,这也是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阵地在提升国民素质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地扩大,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博物馆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大,博物馆的公益性越来越突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2 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是博物馆人一直研究探讨的课题。现代博物馆不再仅仅是对藏品进行收藏、对部分标本进行展示、对重要标本进行研究的社会机构,而是逐渐成为了面向社会、为广大公众服务的科普教育阵地,是广大公众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体现在博物馆的每一项工作中。

对博物馆的受众体进行调研。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目标体现在受众体上,受众体可分为显性和隐性,显性的受众体可以通过博物馆的观众量、外展观众量等直接获得,隐性的受众体主要体现在网络、报纸、杂志、期刊、专著等电子和纸质载体上。对此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调查、论证,分析、研究受众体的数量、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推出相应的展览、科普活动、数字载体等,以达到精准的文化服务。

盘活存量资源,增强内生动力。博物馆库房里有些标本可能长期处于库存状态,既浪费了标本的使用价值又占用了库房资源,应该盘活这些标本,让它们为博物馆的展览、科普教育活动等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一类重要资源就是化石点、遗址等,它们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例如,大连自然博物馆在复州湾骆驼山发现的几处化石点具有世界级的科研、科普价值,应该统筹开发利用,把这个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有利于社会效益最大化。

扩展办展思路。博物馆除了办好馆内的展览外,还应该积极地走出去,与国内外博物馆、科研院所建立起广泛的展览、科研合作,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扩大博物馆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同时,博物馆的展览应该向下深入到乡村、街道、学校、商场、景点等,让更多的人能够便利地享受到文化大餐。

库房藏品的数字化。博物馆内的藏品极为丰富,这些藏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无可替代的实物见证,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人们的感情,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人类历史的进步[5]。但是实际上,由于展厅面积的限制,观众到博物馆参观只能看到展厅中的标本,大量的保存在库房的藏品观众是看不到的,或者某个时期只能看到一部分藏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先进的博物馆都已经对馆藏的标本进行了数字化管理,重要的标本都有3D影像,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创建一个开放式的标本查询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对标本的提取及公众的学习。博物馆库房标本的数字化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同时这些工作也迫在眉睫,越早开发利用,就可以越好服务于公众,提高博物馆的社会效益。

引进数字技术办展。办展的目标是把标本的属性、特征、内涵等展现出来,让标本“动”起来,让观众参与其中。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引进数字技术支撑展览是必须的,特别是古生物化石,观众通常所能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远古动物身体的部分骨骼,只有在虚拟现实、VR等数字技术下才能重现远古生命场景。

大力开发文创产品。文創产品被称为“带得走的文化”,它是文化的延伸品,是博物馆利用藏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加上创意人的智慧,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下,呈现出来的融入公众生活的一种高附加值产品。一个小小的文创产品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如近期故宫推出的一款“故宫口红”文创产品,在网络上产生了轰动效应。目前我国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与西方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由博物馆内不同专业的专家以及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在馆内外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种科普性、知识性的讲座。博物馆专家在馆内展厅定期为观众解疑答惑;设计不同的活动主题,在馆内举办夏令营、冬令营;创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为观众讲解、引导参观等,这些活动在博物馆已经成为常态。博物馆应该根据自身的特色,设计、开展内容更加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比如自然类博物馆可以把夏令营活动拓展到野外,在化石产地举办三叶虫、拟水母、笔石、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采集、认识等知识科普夏令营活动。这些活动在各大博物馆开展得很少,几乎没有,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性活动。

建设好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是博物馆可以利用的24小时不间断的为公众服务的非常有生命力的媒体工具,包括网站、微信等平台。其作用一是及时发布博物馆展览、讲座、科普活动、新闻动态等信息;二是把博物馆中可供公众利用的、具备文化属性的各类藏品、遗迹、设施、相关文档和针对藏品、遗迹等过往证物的研究成果发布在网站上,以供公众查阅。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建设虚拟博物馆,公众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博物馆内的各式精选藏品,同时可以与虚拟实境相结合,让博物馆功能更加强大。

鼓励专业人员撰写论文、专著,加强国内外的科研合作,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组织专业人员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上发表科普文章,扩大受众面,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3 结语

在网络虚拟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博物馆要在服务中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在服务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有所创新,根据公众的需求和办馆的宗旨及时增加服务项目,让博物馆具有对公众的持续吸引力,使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开展中彰显出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旦.课堂的拓展:中英博物馆教育比较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7.

[2]李立梅.博物馆如何发挥社会效益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唐山抗震纪念馆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6).

[3]秦文萍.浅论博物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黑龙江史志,2014(13).

[4]何纯清,徐明.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的博物馆功能实现[J].自然博物(第2卷),2015(00).

[5]蔡琴.人们与遗产的新关系——201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阐释[J].中国博物馆,2014(3).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公益性博物馆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博物馆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