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对比

2018-01-07 19:04阮云
当代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置换术芬太尼

阮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麻醉科,福建 宁德 352100)

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对比

阮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麻醉科,福建 宁德 352100)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药物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对比。方法 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瑞芬太尼麻醉(A组)和芬太尼麻醉(B组),每组60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分别为(7.96±1.40)h、(6.13±0.98)h,均短于B组,且A组在术后24 h、1月、3个月的MMSE评分分别为(19.75±3.73)分、(22.90±2.15)分、(25.49±3.30)分,均较B组更高(P<0.05);随访显示A组患者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00%、1.67%、1.67%,均显著低于B组(χ²=5.93,4.72,4.10,P<0.05)。结论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均可能导致老年患者术后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但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恢复情况更快,长期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不同麻醉药物;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且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差、应激反应更严重,在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更高,传统的麻醉药物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手术需求和安全性要求。研究显示不同的麻醉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1],但现阶段多数药物主要围绕麻醉方法,对于麻醉药物的研究相对更少。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比试验,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不同麻醉药物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瑞芬太尼麻醉(A组)和芬太尼麻醉(B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2],术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均不低于24分,且排除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3]。B组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3.29±4.10)岁;A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4.07±4.57)岁。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均证实存在较高可比性。研究内容均被所有入选人员知晓,且入选者自愿参与,符合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未接受其他有麻醉效用的药物治疗。手术前予以常规检查、备血,对心肺功能予以监测,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手术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等常规生命体征。术前0.5小时予以咪达唑仑0.2 mg/kg+0.5 mg/kg阿托品肌肉注射,全麻诱导完成后加用异丙酚和阿曲库铵以维持合适的通气频率。A组的麻醉维持药物采用瑞芬太尼0.05~0.2 μg/(kg·min),B组的麻醉维持药物则用芬太尼3.0 μg/(kg·min)。在麻醉过程中持续泵入阿曲库铵,泵入剂量为8.0 μg/(kg·min)直至达到满意肌松效果。手术结束前20分钟停药,待患者肌松情况恢复且清醒后予以拔管。若手术后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情况则予以吗啡静脉注射镇痛。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并对两组患者予以3个月随访,分别统计在手术后24 h、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良好。同时统计两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数量。以MMSE评分低于23分作为评估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4]。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 17.0作为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和术后MMSE评分对比 评估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均短于B组,且A组在术后不同时段的MMSE评分也较B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x±s)

2.2 两组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比 随访3个月后发现,A组患者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水平,组间差异经分析后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和半年癫痫发作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现阶段人们对医疗质量的日渐关心,对麻醉后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神经功能改变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医疗界的重难点问题。在手术麻醉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确保手术安全,也要在不影响麻醉效果的同时,将麻醉药物可能对患者产生的麻醉创伤和对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如此才能更好满足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生活质量要求,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手术前并未发现明显精神异常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大脑功能受到影响而出现活动紊乱,导致患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障碍[5]。临床调查数据显示,住院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高达30%~50%[6]。而老年患者自身身体机能弱,加上髋关节置换术大多采取全麻,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更高。但目前临床上尚未针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得出确切结论。一般认为术前的过分焦虑、手术机械性创伤、合并冠心病或脑梗等基础疾病或存在脑部器质性病变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7]。且有学者在相关研究中指出[8],除了以上主观原因外,手术前使用抗胆碱类药物、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持续时间、手术后的药物残留量等,也有可能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产生密切影响。选择一种既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且在手术后患者苏醒快、不会出现较多药物残留,从而帮助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是临床外科的重点研究问题。

芬太尼是临床外科较为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属于一种强效麻醉镇痛药物,其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在静注1 min后即可发挥麻醉效果。但不足之处在于,芬太尼的持续时间较短,在注射后半小时失效,手术后的苏醒时间较长,增大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瑞芬太尼属于一种芬太尼类的阿片受体类激动剂,在给药后1 min即可达到良好的血脑平衡状态,可在血液和组织中水解,起效时间更快。瑞芬太尼的持续作用仅为5~10 min,且约有95%的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均可经由尿液代谢排出,且在排出物中的主要代谢物活性不足瑞芬太尼的1/4 000。有学者经动物学实验证明[9],在长时间输注瑞芬太尼或在反复注射后,机体对瑞芬太尼的代谢速度不会出现变化。故在手术后患者也不会出现瑞芬太尼蓄积,极大地降低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随机对比试验,发现A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均短于B组,且A组在术后不同时段的MMSE评分也较B组更高(P<0.05);随访显示A组患者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芬太尼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可取得更安全可靠的麻醉效果,虽然会在术后短期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大多可在后期恢复,安全性更高,具备于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1] 孙明哲.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6):685-687.

[2] 叶晓明,叶军青,徐海涛,等.不同麻醉方法与深度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250-251,254.

[3] 贺纯静,聂浩雄,郭春芮,等.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13-15.

[4] 郄晓娟,郑文婧,董江龙,等.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0):1488-1491.

[5] 张燕.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5,16(11):169-170.

[6] 游弋.全麻与联合腰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23(26):153-154.

[7] 高敏,陆志俊.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并发症比较[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6,22(1):52-54.

[8] 蔡伟华,张良清,李志艺,等.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83-2784.

10.3969/j.issn.1009-4393.2018.01.059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置换术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