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8-01-06 08:08唐智彬石伟平匡瑛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改革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

唐智彬 石伟平 匡瑛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全面恢复阶段(1978-1991年)、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2年)、调整发展阶段(2003-2011年)和创新发展阶段(2012-至今),涌现了农科教结合模式、县级职教中心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以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办学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结构;扩展办学功能与培养能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并以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探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 改革开放;农村职业教育;政策变迁;乡村振兴战略;改革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9-0055-07

一、改革开放40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与改革重心:以政策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一)农村职业教育全面恢复阶段(1978-1991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迎来了我国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拐点,教育发展重心也开始转移。1980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的通知》中指出:“要根据发展生产和服务性行业的需要,广开学路,举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可适当将一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1]随后,《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家教委关于大力发展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通过丰富办学形式来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农村教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应农村居民劳动、生活,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需要,适应当地的财力物力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和文化教育的要求[2],自此,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基本确定。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专章谈“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农村职业教育“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搞活农村经济发展。

1988年,实施的“燎原计划”成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标志性行动,目标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虽然“燎原计划”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但农村职业教育是改革重点。“燎原计划”中示范乡和县的建设内容包括:为所有学校配备劳动基地,建立劳动技术教育的制度和措施,所在县办好一所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技术学校、乡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村发展农民夜校,对在乡初、高中毕业乃至小学毕业生进行实用技术培训[3]。从《国家教委关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情况的报告》《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指导纲要(试行)1990-2000年》等报告中了解到,“燎原计划”大面积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强了农村运用和吸收科学技术的能力,提高了农村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村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因此,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再次强调,实行农科教结合[5]。“燎原计划”标志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开启了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的改革探索,并走向全面恢复。

(二)农村职业教育探索发展阶段(1992-2002年)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县、乡两级政府要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分级统筹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统筹规划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燎原计划与‘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的有机结合,落实科教兴农战略”[6]。1994年,农业部颁布《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意见》,提出推行“绿色证书”制度,成为农民从业和培训的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7]。同时,文件明确“农民技术教育已从单一的实用技术培训发展到普及推广培训、技术资格培训、中专学历教育三个层次,并且打破了部门界限,形成了多部门配合、多渠道培训的新局面”[8]。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有效配合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这一时期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将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费用,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9],明确了农村职教的地位。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农村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单位的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实行学校、公司、农户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办成人力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的基地”[10]。这一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延续前一阶段的发展思路,逐步探索新的路径与策略,形成了新的发展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1998年制定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并将原有一些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足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新高职”。这一政策虽全面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但对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造成了极大冲击,导致其发展陷入低谷。1999年起,中等职业教育在学校数、招生数等方面持续下滑,这一状况到2005年才逐步改变。

(三)农村职业教育调整发展阶段(2003-2011年)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要求[11]。同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了“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就业导向”“办学模式改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主题词进入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各类文件开始强调“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等,具体包括《农村教育转移培训计划》《关于组织制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第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有两个部分内容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提出“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要求“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二是国家要重点扶持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2]。这也是此后几年全国重建一大批县级职教中心并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政策依据。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减免农村职业教育费用,增加公共财政投入,使更多的农村人口接受培训,达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包括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强调培养新型农民。上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定位与发展方向。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了一系列项目和工程,如“重点办好一批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组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等,继承了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经典思想与理念,有力推动了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保障条件建设,提升了农村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农村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成为多个试点项目的重要内容,如开展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9+3”免费试点、黑龙江省与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等,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开展了新的探索。

(四)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重新强调了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提出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内容[13],呼应了这一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两项重大任务:服务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

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人人有技能”的目标,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每个地级市(州、盟)建设好至少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和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支持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14]此后,《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文件出台和实施,提升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的水平。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重新定位了“农村职业教育”,明确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15]。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导方案,也是农村各项事业走向全面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既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更要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发展水平,逐步实现自身现代化。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同时,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实践创新与模式探索的关注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农科教结合”与“三教统筹”模式、“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十百千万工程”模式、“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县校合作”模式等都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历程上曾经或正在产生重要影响,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呼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农科教结合”模式反映了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农村发展活力得到全面激活,农业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催生了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旺盛需求,农村职业教育基层实践者的探索精神成就了这一经典模式。一方面,县级职教中心承续了农科教结合的思想精髓,并将其在实体机构中得到有效实践和全面改进;另一方面,县级职教中心面向县域的发展定位有力拓展了其功能,从主要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农民转移培训等传统职业教育与培训,逐步扩展为根据县域内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至于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县校合作”模式,都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在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出现了较大差距,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职业教育公平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而产生的。因此,通过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的方式,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的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模式和“县校合作”模式都是新时期农村职教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反思

(一)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积累的经验

1.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被定位为“在一定文化基础上对农村广大预备就业人员进行从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新一代劳动者,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增强农村吸收科学技术的能力,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战略意义上看,农村职业教育担负着中国最庞大、最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任务,肩负着把数以亿计农村人口转化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也是我国由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途径。从现实层面看,作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没有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更谈不上职业教育的全面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才实现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的同时,随着外部环境變化,积极扩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拓宽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办学渠道,实现升学、就业、产业服务、技术创新等一体化办学格局,才能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不懈动力,促使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

2.“自下而上”创新探索与“自上而下”政策推动相结合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尊重基层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基层创新是一项基本经验,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涌现了大量“自下而上”的创新探索,如“农科教结合”的怀化经验、“三教统筹”的河北探索等,都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基层办学机构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人群的教育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模式,创新办学形式,在管理体制、经费投入方式、运行模式以及质量保障途径等方面寻求改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效益与办学水平的具体改革策略,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通过基层的探索与实践,寻求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规律,并为办学提供具体经验与实践方案。在总结实践、反思经验的基础上,以召开现场会、典型经验报告、个体案例研究的方式,提炼农村基层办学探索的行动框架,并以具体方式与途径为其他地区提供改革范例。“自上而下”的方式利用了体制动员能力的优势,将在小范围内总结发展经验,以政策推广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实践,各个地区根据发展基础与区域特色,对案例经验进行适应性改造,扬长避短,更要避免经验或模式“一总结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情况,不断扩大经验的有效部分,避免盲目照搬。

3.关注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嵌入性,及时调整目标与功能定位

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从各个时期的发展模式创新中不难发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程度决定其发展能力与水平,任何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都被历史抛弃。有研究者将这一特点称之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嵌入性”,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是“嵌入”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结构中,处于结构的特定位置,并发挥其特定结构性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都是融入区域经济社会中的,体现了国家发展与改革的总体进程。从这一角度看,“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涌现,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县级职教中心的出现,则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更要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县域产业崛起的需求,形成农村职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与技术服务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在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及时调整自身的功能与定位,在发展目标、培养内容、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需求。

4.关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质量并重,尤其在保障发展规模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回顾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既有辉煌时刻的春潮涌动,全国上下农村职业学校办学一片火热;也有低谷时期的人心惶惶,招生困难,办学难以为继,关、停、转、并时有发生。不管是高潮还是低谷,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都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的外部环境特征。无论是何种状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标准与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形成了一系列质量标准,如通过制定对县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考核指标,明确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标准等,有力提升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保证办学规模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关注。比如,出台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大体相当”政策并强化执行,要求每个县办好至少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等,这些都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和规模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改革开放40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在“离农”与“为农”之间摇摆不定,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定位不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被城市的“拉力”吸引到城市,放弃了原有的农业劳动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同时,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农业需要发展,农民需要知识与技能,农村需要人才来参与建设。如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只会产生“抽水机”效应,将优秀人才从农村抽到城市,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将一直处于人才匮乏的状态,这不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本来意义。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离农”还是“为农”是一直影响政策与制度取向的关键要素,政策目标在二者之间摇摆不定。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发展在经济社会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发展被置于与城市同等重要的地位,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应坚持“何种发展导向”是政策选择与制度完善的重要邏辑起点,扬弃“离农”或“为农”的思路,实现二者并重,才能进一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2.农村职业教育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国家与农村社区、个人、教育机构之间既有一致也有冲突之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渐多元,农民这一利益主体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国家所推行的政策往往在各类利益主体的博弈中逐渐偏离了原有目标。以职业教育发展为例,近年来,由于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较高期待,因而在资源建设、条件发展以及个体支持等诸多方面有较大投入,但是,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好心”并不买账,农村职业教育多数时候仍然是被动选择。正如有的研究者所反思的,在很长时间内,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国家对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体现对效率的追求,相对忽视对公平、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政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采取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农村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甚至采用强制分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及其子女虽然有学习“一技之长”的愿望,但却不愿意选择职业学校,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能力与人们的期待存在差距。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将多方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取向,统一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一共同发展目标中来,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3.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与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问题是各个阶段农村职业教育陷入办学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具体表现上看,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与效率的问题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满足要求、专业结构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师资队伍与培养条件难以体现产业特征等。部分农村职业学校陷入了办学条件差、服务能力弱、招生困难、可持续发展水平低的恶性循环。职业学校在回应社会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并制定了相关的培养方案与要求,但有能力承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一任务的农村职业学校较少。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

(一)以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不能全国一个标准,而要根据地区差异,结合地区产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特征,选择合适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在这一思路之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大致可以遵循“全国布局、一省一政、一地一策”的方针。首先,在国家层面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与基本思路,为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定下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确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形成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的基本思路。其次,各个省根据本省的区域特征、产业布局、人口结构与流动特征等,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尤其是要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进行同步规划、融合发展,并在具体财政政策、督导与评价制度方面形成专门的政策与制度,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省级政府要通过对区域发展状况的把握,由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省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与政策,实现资源布局、发展方向与办学重点的有效协同。再次,在省域职业教育政策的总体安排之下,各个市县形成具体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在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上,通过资源重组、模式创新、资本引入等方式,形成区域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结合区域内乡村振兴规划的具体方案,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在确保一个市(地区)集中力量办好至少一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一个县至少办好一个高水平职教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规划、协同推进。县域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布局的基本单位,应将国家、省、市层面关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总体布局紧密结合,从根本上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通过将县域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结构、教育教学模式等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结合,不断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改革办学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结构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项准公共产品,主要应由政府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提供方也应该逐步由政府的一元走向多元。在多元供给主体中,政府是主导,社会力量是重要参与方。一是继续依托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拓展功能,提升水平。农村职业学校是承担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同时要积极利用原有乡镇农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等一系列基层农村职业教育组织,完善基层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奠定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基础。二是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激发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利用乡村振兴进程中所吸引的大量社会资本,根据国家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在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努力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本进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多渠道支持,改变单一政府投入格局。一方面,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应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的配套支持,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发展民资独营、股份制、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方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的多渠道增长,不断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农业合作社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农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发、自愿联合和组织起来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类组织不仅具备较强的经济性,同时也有较强社会性。应通过依托专业性农业合作社,引导其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政府通过向其购买相应培养服务,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提升产业,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三)扩展办学功能与培养能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融合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业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适应“产业兴旺”的发展格局,农村职业教育在这一进程中要不断扩展自身的办学功能与培养能力,不断实现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农村发展战略融合发展。首先,积极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职业教育在扶贫助困方面具有特别功能,农村职业学校应充分结合区域精准扶贫战略,对接精准扶贫在技术培训、转移培训等方面的需求,结合“雨露计划”等相关方案,衔接“建档立户”等精准扶贫具体工作方案与具体数据,根据贫困户发展需求定向提供培训服务,实现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要积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农村职业学校要积极对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具体要求,开发相关培训教材和课程,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能力與水平。第三,农村职业教育要全程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性发展要求,融合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社区教育等教育方式与内容,全方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教育与培训服务,形成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四)以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探索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境界

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亟待理念和实践上的双重突破,而基于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的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将是实现突破的重要内容。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首先,要有理念和价值观上的突破与保障。这是由于价值观与一个社会的体制或制度存在内在联系,制度建构与顶层设计的共识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之上的。同时,共享理念的伦理文化资源也是制度建构的重要支持。因此,在价值观层面,应树立共享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明确教育公平是体现共享发展的基本途径。其次,城乡民众平等地享受教育权利,分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成果,要从制度上得到体现和保障,因为制度关乎权利和义务、利益与责任的分配。政府作为推动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的主导力量,应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落实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在相关制度和政策出台之前,共享发展只能说是一项价值认识和应然权利,只有在共享发展权利通过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明确共享权利的法律地位,确定共享发展的操作规程后,职业教育共享发展权才落地并惠及民众。第三,以创新手段保证城乡教育共享发展水平。城乡教育共享是一种发展思路的颠覆式创新,需要突破寻常思路,通过路径创新不断推进。在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是城乡职业教育共享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重要挑战。一是要通过加强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开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二是将信息技术与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以此促进城乡职业教育机会共享。三是将重点放在城乡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改进上。通过在城乡职业学校推行创新教育教学,积极变革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信息素养,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城乡学生学习与成就的“利器”。同时,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优质资源精准推送,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推动城乡教育逐步由“以教定学”转换为“以学定教”,促进学习个性化,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改进教育水平,以此促进城乡职业教育服务质量的共享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的通知[EB/OL].(1980-10-07)[2018-06-17].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250.s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EB/OL].(1983-05-06)[2018-06-17].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11815.shtml.

[3]杨金土等.30年重大变革: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概录(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55.

[4][7]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85.23-36.

[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1(36):1256-1262.

[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1993-02-13)[2018-06-17].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3/112701199312.html.

[8]國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意见的通知[EB/OL].(1993-11-16)[2018-06-17].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57746.

[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1996-05-15)[2018-06-17].https://baike.sogou.com/v349873.htm?fromTitle=%E4%B8%AD%E5%8D%8E%E4%BA%BA %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8%81%8C%E4%B8%9A%E6%95%99%E8%82%B2%E6%B3%95.

[10]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2002-08-24)[2018-06-17].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755.htm.

[1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EB/OL].(2008-08-13)[2018-06-17].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81335.

[1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5-10-28)[2018-06-17].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94296.htm.

[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2018-06-1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14]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EB/OL].(2016-12-30)[2018-06-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612/t20161229_293351.html.

[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1-02)[2018-06-17].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Tang Zhibing, Shi Weiping, Kuang Ying

Abstract  By examining policy changes,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comprehensive recovery stage (1978-1991), exploration stage (1992-2002),adjustment stage (2003-2011) and innovation stage (2012-present). During this perio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explorations have emerged such as the patterns of combi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patterns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at county level, and patterns of in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meantime, preciou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lessons and intractable handicaps have been accumul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China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promot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local and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reform the school-running model, form the subject structure of running school of government-led and multi-participating ; exp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the training ability, promote the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xplore the new realm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shar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up;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hanging; countryside revivalization strategy;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uthor  Tang Zhib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 Shi Weiping, professor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Kuang Ying, professor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改革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论如何推动中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湖南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